我們這個時代,好像已經很習慣幾件事:
當我們對人生感到迷惘時,就去找一個心理測驗;當我們對未來感到焦慮時,就去查 MBTI、九型人格、生涯規劃法;當我們不知道幸福是什麼,就去聽名人講座、心理學 Podcast。
但很少人問過自己一句話:我現在真正的感受是什麼?
我不是反對心理學,也不是反對知識工具。
我反而覺得這些東西很有價值,它們能解釋很多事情。只是,它們的價值,不是替我們找答案,而是當我們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感受、經驗和理解後,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梳理、表達、整理。
但現代人最大的問題,不是沒工具,而是太習慣用工具去代替自己活過的經驗。太習慣用「分析」去理解生命,而不是用「活著」去感受生命。
所以才會有一種斷裂感:
當外界不再給出指引(比如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當努力沒得到想要的回報(比如沒賺到錢)。
很多人就會開始恐懼未來,懷疑自己,迷失方向。因為他們早就忘了怎麼和自己對話,早就不記得怎麼傾聽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如果我們從小就被引導去探索世界、探究內心,我們會逐漸發現(甚至不會察覺到我們已經發現),那個我們一直想要找的「幸福」,它其實不是什麼需要證明、達成、設計的東西,而是一種我們此刻就能感受到的狀態。
只要我們真的開始「活」,不是為了完成任務,不是為了追目標,而是全身心的經歷每一個當下,感受每一次選擇、每一個念頭、每一股情緒。
幸福,不會來自答案,而是來自知道自己正在經歷生命的感知,是當下那個和自己連結上的瞬間。
活在當下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很真實的感覺。它不是努力去活出來的,而是我們夠誠實、夠貼近自己的時候,自然會出現的狀態。
這篇不是什麼勸世文,也不是什麼理論分享,更不是我已經想通了才來寫這些。
相反的,我也是那個時常迷惘、會焦慮、會懷疑自己的人。只是我越來越感覺到,現在的世界讓我們很難有機會停下來,聽自己說話。
所以這篇文章,只是來自一個正在經歷生活、也努力學著傾聽自己的大學生,想把這些困惑、觀察,還有那一點點想說的話,分享給同樣還在找方向的你。
也許這篇文章不會改變什麼, 也許你只是滑過、點進來,然後默默看完,甚至很多人不會看到這裡。
但如果有那麼一瞬間,你想起來:
你曾經也很懂得聽自己說話, 你曾經也不用靠測驗就知道什麼東西會讓你快樂, 你曾經也相信,世界不是只有一種樣子。
那我就覺得,這篇文章沒有白寫。
不是要你認同我這個沒有結論的想法,而是想讓你想起自己。
因為,
很多答案,你可能早就有了,只是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