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刷到很多社群廣告,標題看起來都很吸引人——
「一天工作一小時、月入六位數」
「不用露臉也能月入十萬」
「照著這個模板寫文案,你也可以有源源不絕的訂單」
「只要打造個人品牌,躺著也能賺錢」
其實好幾次,我都點了進去並認真看完了,有些還差點報名或買課程......
但身為現在正在努力經營「宅小姐」的我,這段時間為了經營,也在不斷實驗、修正、重來,
每當被廣告詞吸引、腦袋發熱之後,冷靜下來再回頭看這些內容,就會產生很多懷疑。
這些帳號裡,有些完全沒有展示自己的經營成果,
只是用模糊的截圖、話術堆出一個「賺錢的模樣」。
越看越覺得,它們其實是在推銷一種「賺錢的希望」,而不是實際的過程。

經營自媒體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選文、選題、想法傳輸、情緒鋪陳、視覺呈現......等,每一步都要經過很多考慮與取捨。
你想寫的東西要與人有共鳴、願意分享,才能轉變成真正的流量。
而流量距離「變現」也還有重重關卡,這中間需要很多試驗、時間和反覆調整。
營造自己「很會賺錢」的形象,再來販售「讓你也能賺錢」的電子書或課程。
這類型的內容強調快速、無痛、無風險,但幾乎不提過程的挫折與時間成本。
甚至有些內容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換了名字與版型。
字句漂亮、排版一致、話語激勵人心……內容像是被複製貼上的範本,
它帶來的,更多的是焦慮感。
彷彿如果我不立刻變現、不立即轉換內容方向,就永遠落後在潮流之外。
這樣的行銷方式,真的有效嗎?
我相信對某些人來說,的確可能是一個起點。
也相信真的有人是成功的,這些成功人士也是真心分享的,
但現在網上充斥太多「教你變現」的內容,
目的都是在吸引那些急於想創業、急於想成功的人,
他真的是想教你「成功」嗎?
我不是要否定數位行銷。
相反的,我非常喜歡數位行銷!
我覺得這是現代人想在網上獲取收入的最快方式之一,是一個時代的紅利。
它讓普通人也能創造價值、打造自己的品牌,甚至改變生活方式。
但我也越來越清楚:
這個世界裡,有些人是用數位行銷在賣東西;而有些人,是在賣數位行銷本身。
如果「成功變現」真的這麼容易,為什麼這些人還要一直賣教學課程?
如果每個人都能靠模板成功,那麼「成功」是不是本身也變成一種幻覺?
還是,這整個生態的本質,其實是「販售希望」?
它只是賣一種「你看我可以,你也一定可以」的希望?
也許,真正穩賺不賠的,是那個「販售希望」的生意本身。
其實我也很想要變現,我也希望有一天能靠創作帶來收入。
當你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寫一些東西、做了很多事,但看不到成果的未來,真的會令人焦慮。
但每次只要試著模仿這種「變現公式」,我就會覺得不自在,
我好像真的沒辦法去做那種「看起來很厲害」的內容,我過不去心裡的那道坎。
那種......好像必須先營造出一種「我不是真正的我」的樣子。
那不是我想成為的創作者。
比起虛無飄渺的希望與夢想,我寧願慢慢打底,寫出真實的推薦與內容,
如果有一天我要做出一個產品販賣──可能是一本電子書、一個課程、一個數位產品,
我希望它不是為了賣錢而存在,而是因為它真的可以被使用、被喜歡、被陪伴。
不是灌雞湯的大餅夢,而是慢火烘焙出來的麵包。
把未來可能的收入當成對我自己耐心的獎勵,而不是焦慮的解藥。
也許這樣的想法不夠「聰明」──
它沒辦法快速衝上熱門,沒辦法瞬間吸引投資心態的消費者。
但如果可以,我還是想繼續用比較溫和、真誠的方式,
試著在這個喧鬧的數位世界裡,留下屬於我自己的聲音。
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當一切都被講成「好簡單」的時候,反而更想問問自己:
「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這篇文章只是我近期的小小感觸,如果你也曾被這些內容焦慮過、猶豫過,或有一樣的困惑,歡迎在留言區跟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