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觀察感覺到,許多讀者常看的小說大致可分成兩類:
第一種是源自於日本的輕小說類型,從這些小說帶進來穿越、轉生、異世界、地下城等概念,以及耽美、BL、百合等內容。
我曾在誠品與金石堂書店,發現在販賣的小說大多是這種類型的,這些作品很多都是日本小說翻譯過來的,也有一些台灣作家寫的。書本有著動漫人物的封面,書封上的介紹喜歡寫著AAAA X BBBB,或者攻:AAA 受:BBB等字樣。
書店裡,都是一些年輕女孩,在注視著這些小說。另外,幾乎不曾看到男性在書店裡注意小說類書籍,難道真的男孩只懂打電動嗎? 😥
第二種是源自於中國的小說類型,其中又大致分成兩類:
一個是仙俠類型,這一類的故事都會把格局寫得很大,動不動就是各層神仙魔道,動不動就摧毀一個世界,角色會進行修仙,然後會有一些奇遇或是吃了什麼補品增強功力,或是開掛。
另一個是言情類型,這一類的故事動不動就是總裁、大小姐之類的,要嘛就是很有錢家世很高尚,不然就是內容非常虐,不然就是非常悲情,或者就是類似追妻火葬場這種特定故事模式。
這些中國小說在網路上大量免費的流傳到台灣,帶來了不少特殊的文章用語,受到許多讀者觀看,我推測大多是年齡中上層的較多(我實際認識的人有在看小說的都是看這種的),屬於喜愛古風與中國用語寫法小說的讀者。
我在一些小說討論室,看到大家常常用一些我看不太懂的小說專有名詞,像是基建文、種田文、屯糧、天災等,在討論這些故事,好像不是屬於這種類型的作品,就不在他們的討論範圍內。 😲
現況似乎是,年輕的女讀者花錢買翻譯日本耽美小說,年長的讀者看著源源不絕的免費中國小說。
那麼台灣小說家的優勢是什麼呢?
台灣小說家可以用一些台灣的地名、歷史、人事物來寫小說,以土地認同感與熟悉的事物來吸引讀者,或是摻入閩南語詞彙,讓讀者感到親切感。
但是這些畢竟還不夠,台灣的小說作者們加油啊,走出自己的路,創造出台灣獨特的風格,把台灣讀者吸引回來!本土支持本土~~ 😆😆😆

(圖片為AI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