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家

含有「台灣作家」共 6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即使時間無情沖走許多曾以為永恆的人事物,但有時拾起一小片,發現自己仍與他人有細微的牽絆。
Thumbnail
5/5你在暗中守護我
台灣女作家李昂(本名「施淑端」,出生1952年4月7日,台灣彰化人)的成名作〈殺夫〉取材自抗日戰爭時期上海「詹周氏殺夫」的社會新聞,經由李昂的手筆,將故事撰寫於台灣鹿港為背景的七萬字中篇小說。
Thumbnail
從個人觀察感覺到,許多讀者常看的小說大致可分成兩類: 第一種是源自於日本的輕小說類型,從這些小說帶進來穿越、轉生、異世界、地下城等概念,以及耽美、BL、百合等內容。 我曾在誠品與金石堂書店,發現在販賣的小說大多是這種類型的,這些作品很多都是日本小說翻譯過來的,也有一些台灣作家寫的。書本有著動漫人
Thumbnail
李四郎-avatar-img
2025/05/11
我偏好的臺灣小說,早期如吳濁流、鍾理和,都看過全集,最愛《亞細亞的孤兒》。至於王禎和《伊會唸咒》、宋澤萊《打牛湳村》、李喬《兇手》等,更是如數家珍。還有歷屆的年度小說選、日本時代小說選,根本如獲至寶。還有後來的《逆女》、《默》、《沃野之鹿》、《小貓》等也玩賞不已。基本上,都不屬於這兩類。接下來想看完的是李喬「寒夜三部曲」、鍾肇政「臺灣人三部曲」,實在沒空留給那兩大類,寧可看《貓戰士》或古龍。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2
李四郎 您說明得很詳細,像我本身就沒那麼了解了 ☺️
《吉陵春秋》是李永平想像中國原鄉之作,語言表現刻意凸顯出地方鄉土味道,情節以一條主線牽動數條支線的發展為特色,其中的「罪」與「罰」更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Thumbnail
saXZCv-avatar-img
2025/05/09
//otx.alienvault.com/pulse/681d91ab3f605f5e57dfa30b //otx.alienvault.com/pulse/681d9274eaec975c6c074421
《荒人手記》以「男同志」為主要書寫的對象,「性」是書寫的核心,書寫意識則以「生」與「死」作為主軸,依據這樣的結構展開文本的行進。文本開頭即投射一種陰暗沉淪的氛圍,以「頹廢」、「赤裸」、「深淵」、「情慾」、「孤獨」定義出小說整體書寫的調性與張力。
Thumbnail
★「故事膠囊」的概念,大概源自於十二年前。某天,我對於每日吃藥的動作感到厭煩,看著手中的成藥,突然有種想法:如果這些藥丸都是一篇篇的故事靈感有多好!於是,我在自己的創作資料夾中命名一個「故事膠囊」的檔案,等待某個時機,開始書寫它的故事。
Thumbnail
《鱷魚手記》的本質在於「同性之愛」在現實環境與自我意識中的衝擊與矛盾。文本的架構已然設定為一座牢籠,所有的敘事都在這座牢籠中追逐與逃竄。實際上,讀者看不到問題的根源,而是被安排好進入作者鋪陳的文字空間中體驗一股「偽裝」、「撕裂」、「衝突」、「荒謬」等多元複雜的內心戲。
Thumbnail
2016年出版的《剪翼史》,是王文興積累十多年思考,淬鍊打造而出的文學成果,本書可說是王文興過往書寫風格的匯集,並且更進一步締造出「立體文學」的實踐成果。
Thumbnail
小說表面上著重描寫家庭與社會的問題,深入探索之後,可以發現個人意識與傳統禮教的衝突,以及小家庭的組成結構所引發出的領域摩擦現象,才是王文興想要在《家變》這部小說中去探討的問題核心。
Thumbnail
觀察這部小說的書寫軸心,是以探尋「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為目的。根據文本的敘事安排,可觀察作者主要藉由「環境」、「人物性格」與「對白」的敘事策略,一方面投射社會意識的現況,另一方面則反映社會價值轉變的期許。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