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Let the Monkey Steal Your Banana 《別讓猴子控制你的情緒大腦》
這本書透過比喻人的情緒如同「猴子大腦」,
來讓大家理解情緒與衝動背後的心理機制,並學會更有意識地做出選擇。
我知道我一直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有陣子我很常買解決焦慮的書籍。
在我焦慮的時候,常常需要「重複行為」來平息情緒,我需要一直不斷的做同一件事情來減緩我的焦慮。
例如:我擔心我所交出文件的準確度,我需要檢查一份文件是否錯誤,我就會不斷不斷不斷的去檢查那份文件。
而如果是不知道焦慮從何而來的當下,我就會去數東西,數數看桌上的便條紙還剩下幾張,數數看一本書有幾頁。
《別讓猴子控制你的情緒大腦》這本書有趣的地方是,用「猴子」與「香蕉」來比喻人的情緒迴圈。
「猴子」是我們內在衝動、焦慮、害怕改變或渴望即時滿足的那一部分大腦。
「香蕉」是我們面對「猴子大腦」所做出的內在或外在行為。
而你因為「猴子」大腦,所做出的行為,就像在餵食這隻猴子「吃香蕉」。
比喻一下:
猴子:情緒來了。
香蕉:我大滑手機看廢片、暴飲暴食、發脾氣。(聽起來滿爽的)
我們以為我們在安撫情緒的當下,其實我們是在餵養猴子,讓它變得更大隻。
猴子吃到了香蕉,好香甜好棒棒,所以猴子要繼續叫。
一時以為解決,卻是讓這隻猴子搶走了我們的香蕉。
於是就形成了一個「焦慮迴圈」,焦慮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而你可能需要準備更多的香蕉。
但其實,也不能說你餵食香蕉的行為是錯的,在大腦的運行制度,你如果認知「餵香蕉」是錯的,
就越會提醒「猴子」大腦去認知:「原來這件事情,確實需要感到焦慮!」然後加重。(你看看大腦多叛逆!)
那面對這些猴子,書中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1|先聽見猴子在吵什麼
猴子可怕的地方,不是在吵,而是你沒有意識到他在吵,就下意識了餵他吃香蕉,我們應該學習著「覺察」出自己感到焦慮、衝動、憤怒及渴望的時候。
2|不要馬上回應猴子
猴子的反應很快,非常即時、快速、短視,而我們理性的大腦,則需要多一點的時間。學習放慢一點點的速度,幾秒也OK。
3|重新選擇及提問
因為其實你並不是猴子,只是猴子入侵了你的大腦,與其被猴子控制,你要問的是「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拒絕猴子的短視,我們要看到的是這些猴子背後究竟是什麼。
4|建立「理性腦」的習慣
越常用「理性腦」,猴子腦就越沒戲唱。如何習慣?就醫學角度,規律運動會增強你的前額葉皮質,這是控制情緒和判斷力的部位,訓練他,你會變得更理性。也可以嘗試閱讀、寫日記,提升自己的理性大腦,強力壓制。
總結|情緒管理的起點,是願意看見
看見猴子,想辦法讓他閉嘴。而不是不讓猴子叫。
覺察—暫停—重新框架—建立正向習慣
BUT,不是每隻猴子都該被管教,有些應該被放生!
有些情緒,不是壞,是誠實!
抱歉了大腦,但那些猴子,我無法壓住他,我決定放他出籠,才能看清我到底是在害怕什麼吧。
不想當馴獸師,那就跟著出籠的猴子,我看它要給我跑去哪
會不會也可以找到問題的所在?會不會它跑一跑突然變成一隻乖猴子呢?
被壓在地上磨擦的猴子,被訓練成模範囚犯之後...逃獄才是更可怕的。
有時候,想發火,不是因為我失控,而是我想講真話;有時候,想安靜,也不是因為我成熟,而是我怕我一開口就爆炸。
如果你也正在控制情緒的路上,我想告訴你,你沒錯
你也別忘了,只要你願意看見那隻猴子,那你就夠勇敢了!
#別讓猴子控制你的大腦 #但也別假裝你沒有猴子#情緒管理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