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觀察:我怎麼發現牠「不太對勁」
當時剛領養倉鼠,進行第一次的健康檢查,注意到倉鼠有打噴嚏的症狀,當時診斷倉鼠是過敏,而當時的過敏反應並不影響牠的生命以及日常活動,便沒有繼續積極治療(指的是持續回診以及服藥)。
在過了約一年後,寒流肆虐的夜晚,一聲寧靜中的「哈啾」將我從半夢半醒拽回現實,我急忙找到倉鼠籠前看倉鼠的情況,發現倉鼠呼吸時發出很大的阻塞聲,像是費了很大的力氣維持呼吸,甚至有用嘴巴喘氣的情形。
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過敏對這樣小小的身體而言,可能不只是「不嚴重」而已。就診過程與獸醫回饋(治療中)
再次診斷的結果,倉鼠正承受著嚴重的呼吸道感染,肺部負荷已近極限,醫師立即安排蒸氣治療以及三天一次的回診,加上每日三回的藥物治療。
說實話,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處在警覺與自責的情緒中。但牠,比我想得還堅強。
鼠寶很乖巧,很主動地服藥、熱情地接過針筒、配合藥物治療。
經過一個半月的持續回診與治療,牠的呼吸終於變得順利許多,那些讓人不安的阻塞聲也逐漸淡去。
直到那時,我才真正覺得緊繃著的心,終於可以稍稍放下。
過敏是一項不易、甚至可以說是不會完全「痊癒」的病症,只要再次接觸到過敏原,過敏症狀就可能再次出現。
因此,雖然距離那次重症已經過了好幾個月,如今的我們,仍然小心翼翼地對抗這隨時可能復發的過敏反應。

很感動鼠寶的堅強
我做了哪些環境上的調整
為了找出過敏原,我從倉鼠日常接觸最頻繁的用品開始著手調整,慢慢替換。
首先是廁所中的鼠砂。我將原本使用的砂類產品換成了較無粉塵的紙方塊墊材。這樣不僅能減少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也讓我能更清楚觀察倉鼠尿液的顏色與氣味,若有任何異常,也能更及時察覺與處理。
墊材部分,則是我們經歷最多嘗試與調整的地方。
我發現家中的倉鼠對某些看似無害的材料反應非常劇烈。像是廚房紙巾這類我們常用的物品,對牠而言竟是強烈的過敏源,一接觸就會連續猛烈地打噴嚏。這讓我更加警覺,不輕忽任何「看起來無害」的選項。
於是,我開始嘗試不同質地、不同處理方式的墊料。
以下列出幾款目前我們家倉鼠使用後過敏反應較小的產品,也是在親身觀察後,覺得相對穩定、值得分享的選擇:
- Clean One 小動物專用紙床
- Gopetzi 森林小立方 木片墊材
- The Andersons 阿爾發 實驗室紙墊料(方塊) / Pure-o'Cell 1105方形紙墊料
需要貼心提醒的是:這些產品雖然在我家倉鼠身上反應良好,但每一隻倉鼠的體質與環境不同,適合的墊材也會有所差異。建議在嘗試新產品時,先從少量開始,觀察幾天牠的行為與呼吸反應,再決定是否繼續使用。每一次調整的目的,都不是為了追求「最棒」的產品,而是為了找到最適合牠、最安心的日常生活方式。

在環境濕度上,我也透過購入除濕機,調節偶爾潮濕悶熱的天氣,營造讓倉鼠能夠更舒適休養的環境。
在治療中的生活細節:餵藥、陪伴、觀察
在治療進行的這段日子裡,生活的節奏也悄悄改變。
我為了配合一日三次的餵藥時程,刻意調整自己的作息。
早晨起床後,是第一劑;下午回家,是第二劑;而在夜深人靜、準備就寢之前,則是第三劑。這樣的頻率,對倉鼠與我來說,都是一份耐心與信任的累積。
每次餵藥後,我會視情況給鼠寶一顆南瓜籽,作為安慰,也是一種「你很棒」的獎勵。
牠總是乖巧地接受,不推開針筒,也不反抗吞藥,這份合作的沉靜,常讓我鼻酸。
同時,我也十分注意夏日室內溫度,因為個體差異,室內溫度降至23度時,對家中過敏個體來說也會刺激呼吸道,因此不斷調整室內溫度也是身為飼主必須時刻關注的事項。
在這段治療的過程中,倉鼠需要被照顧,而我也在照顧牠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更溫柔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完美」——不是每一次呼吸都順暢,不是每一次狀況都能預防,但我們能做的,是盡力去觀察、調整,並陪伴牠度過。
我的反思與提醒:每一隻倉鼠對環境敏感程度不同
在每次的回診、與醫師的討論之中,學習到飼養寵物是永無止盡的課題。
過敏原可能是氣溫、食物、材質,也可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日常物品——塑膠、紙張,甚至某種氣味。對某些倉鼠來說安全無虞的物件,卻可能對另一隻個體造成不適甚至危害。
這樣的差異,提醒我們不能照本宣科,只能一步步觀察、嘗試、排除、調整。也正因為如此,我寫下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教你怎麼處理過敏」,而是想記錄我與牠共同經歷的一段路。
疾病是一場很長的對話,我也還在學著傾聽。它不容易,它讓人擔心,也讓人更專注地傾聽與學習。這篇,是一隻小動物的過敏日記,也是一位飼主的成長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