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爸比捶了牆:教孩子情緒,也提醒我們什麼是「身教」》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那是小魚還沒上幼稚園小班的時候。


她雖年紀小,卻已經是個伶牙俐齒、句句有回應的小孩。那天不知道爸比和她在為了什麼事起了爭執,爸比語氣一重,她也毫不示弱地頂嘴回去。


情緒在空氣中迅速升高,爸比氣得轉身重重地捶了牆壁好幾下。


我嚇了一跳,也心疼地看著這對父女間緊繃的情緒。


我沒有責備,只是平靜但堅定地對爸比說:「你再怎麼生氣,都不能捶牆壁。因為這樣的身教會讓小魚和大魚以為生氣就是可以去捶牆、去傷害自己,久了也可能變成一種自殘行為。」


爸比聽了,沉默了一會兒,點點頭:「妳說得對,我真的沒想那麼多。」


從那天之後,他再也沒有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情緒。


我們現在都忘了當初到底是在吵什麼,畢竟孩子小時候的紛爭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我始終記得那個畫面:一個大人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被模仿,並選擇放下錯誤的情緒反應、願意為孩子而改變。



教養從來不只是孩子的課題。


每一次衝突、每一場情緒風暴,其實都藏著一個提醒,我們也還在學。


我們學著在生氣時找到不傷人的出口;學著用行為傳遞「什麼才是負責任的表達方式」;也學著即使在情緒中,仍能成為孩子可以依靠的大人。


而孩子,其實一直都在看。他們從我們的語氣、舉動,甚至沉默裡,一點一滴學著怎對面對自己的情緒,怎麼與人相處。


我們一起學習,一起修正,一起成為彼此的榜樣。


—— 予晴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予晴·心理日常
0會員
24內容數
用心理的視角,寫日常的情緒。 陪孩子,也陪大人,慢慢理解自己。
予晴·心理日常的其他內容
2025/05/12
晚上,小魚站在廁所裡喊:「幫我拿睡衣睡褲!」 幾秒後,大魚走來,把一套內衣內褲遞給她。 「不是這個啦,我是要睡衣睡褲!」小魚有些不耐。 大魚沒多說什麼,就離開了。 小魚在廁所等了好一會,等不到睡衣睡褲的身影,心裡氣起來了。 最後,她隨手抓了條牛仔褲、吹了頭髮就上樓,氣鼓鼓地跟我說:
Thumbnail
2025/05/12
晚上,小魚站在廁所裡喊:「幫我拿睡衣睡褲!」 幾秒後,大魚走來,把一套內衣內褲遞給她。 「不是這個啦,我是要睡衣睡褲!」小魚有些不耐。 大魚沒多說什麼,就離開了。 小魚在廁所等了好一會,等不到睡衣睡褲的身影,心裡氣起來了。 最後,她隨手抓了條牛仔褲、吹了頭髮就上樓,氣鼓鼓地跟我說:
Thumbnail
2025/05/05
那天晚上,準備下樓吃宵夜前,Tina走向正在電腦桌前做報告的Betty,從背後拍了她一下。 是要叫她下樓吃宵夜,但可能太急,力道沒拿捏好。 下一秒,Betty猛地轉身,臉色超兇、聲音超大地「喔!」了一聲, 神情整個像是被突然襲擊了一樣。 我站在旁邊,看見了一個很微妙的瞬間: Tina原
Thumbnail
2025/05/05
那天晚上,準備下樓吃宵夜前,Tina走向正在電腦桌前做報告的Betty,從背後拍了她一下。 是要叫她下樓吃宵夜,但可能太急,力道沒拿捏好。 下一秒,Betty猛地轉身,臉色超兇、聲音超大地「喔!」了一聲, 神情整個像是被突然襲擊了一樣。 我站在旁邊,看見了一個很微妙的瞬間: Tina原
Thumbnail
2025/05/05
嗨,我是予晴。 人資工作者,心理學習者,孩子的對話夥伴。 我寫下日常裡那些微小卻重要的對話, 孩子的情緒、自己的轉念、親子之間的靠近與放手。 每篇文字,都是陪自己成長的路, 也希望陪你走一段。 【予晴.心理日常】在這裡開張了。 謝謝你來到這裡,未來也請多多指教。
Thumbnail
2025/05/05
嗨,我是予晴。 人資工作者,心理學習者,孩子的對話夥伴。 我寫下日常裡那些微小卻重要的對話, 孩子的情緒、自己的轉念、親子之間的靠近與放手。 每篇文字,都是陪自己成長的路, 也希望陪你走一段。 【予晴.心理日常】在這裡開張了。 謝謝你來到這裡,未來也請多多指教。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