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時常帶領理財與投資類的工作坊、講座,所以我有蠻多機會跟不同的人對話交流。我特別好奇的是,大家對於錢的看法。
現代很多人都存不到錢,背後當然有種種原因,而其中一種常見的說法就是:
「收入本來就不高啊,所以才存不到錢啦~等我賺多一點的時候,就存的到了!」
然而,存錢真的只跟「收入高低」有關嗎?
讓我與你分享,在我們實體工作坊中,曾經有過的有趣案例。
艾爾文是一位外派東南亞工作的高階主管,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
偶爾業績不錯的時候還有額外分紅,加上東南亞的生活開銷低,理論上應該很好存錢。
但在工作坊現場他跟我們分享:
「我幾乎存不到錢。」
我感到很好奇:「但你收入不是很高嗎?怎麼會存不到錢呢?」
「這樣吧,我來說說我大概的開銷。」
「我每個月基本交通就要五萬元,因為我包了一位司機,要去哪邊直接打電話給他,非常方便。我覺得這筆錢花的超值得!」
「另外,公司偶爾有聚餐,我們是高階主管,出去吃飯沒請客也不好意思,再來總不能吃太差吧!加上公司員工人數也多,所以這也花了不少。」
「哇,所以主管出去一定要請客嗎?這樣確實開銷蠻大的!」
「其實也沒有啦!就是我比較喜歡這種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的氛圍!」
「原來如此……」我好像明白了些什麼。
「那還有其他開銷嗎?」
「有啊,我賺到錢就覺得要花,所以也常常逛賣場啦,買各種鞋子、衣服等等。我沒住公司宿舍,是另外住在外面,有時候朋友來找我出去我也會請客……」
看到這邊,你可以理解為什麼艾爾文說自己總是「存不到錢」了嗎?
他後來忽然冒出一句:「我也覺得很奇怪,以前大學超窮,但是跟朋友一起生活也很開心!現在有錢了,雖然花的也很開心,但好像也存不到錢!」
「我聽起來,對你而言,其實很多時候花錢想要的都是一種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氛圍對嗎?」
「對啊,我其實還蠻喜歡這種氛圍的!」
「所以,你想要的其實是一種大家開心的感覺對嗎?那有沒有可能,我們可以換種方式,例如大家來家裡玩,可能一人帶一菜,或是點一些簡單外送,但可以比吃餐廳省一點,卻一樣開心呢?」
「我好像沒有這樣想過耶……不過應該確實可以!」
聽完艾爾文的真實故事,你認為存錢真的只跟收入有關嗎?
從我多場的工作坊經驗當中,我發現到,其實不管收入多少,都有機會存到錢。
像我自己,從大學時期每個月只有3000元零用錢開始,我也可以讓自己存下錢。(當然,必須讓自己在各種地方東省西省,我並沒有推崇這種做法,只是想讓你知道,只要願意做,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想存到錢,真的只跟收入有關嗎?
在生活當中,我們有沒有可能用更省錢的方法,卻讓自己一樣享受呢?或許這個問題你也可以思考看看。
我相信,只要願意好好深入理解自己的消費行為,發揮創意,任何人都可以在財富上更加豐盛!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