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衝擊:誰還需要旅行社?(迷之音:難怪我缺業績)
【一場講座的當頭棒喝】
前陣子我聽了一場理財講座,主題是股票投資與資產管理。原本與旅遊業無直接關係,但講師在談到旅遊業的上市櫃公司時,突然說:「我跟我身邊的朋友已經很久沒有使用旅行社服務了,說真的,也搞不太清楚旅行社現在還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當下我聽到這句話,有一點被再次點醒了。
這不只是某個人的個人經驗,而是市場某個族群的真實聲音。
而且也正好提醒我:還留在這產業裡的我,是不是正在面臨一種加速煮沸的「溫水煮青蛙」狀況?
我需要不斷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創造新的價值。因為這世界從不會因為誰「可憐」或「需要被幫助」而不淘汰誰。
【二十多年旅遊路,我還在調整】
老實說,我在旅遊業二十多年了。我沒有什麼光環,也不是什麼風雲人物。
我沒有很成功,但我也從沒放棄。雖然時常感到挫敗,但我總是努力讓自己重新站起來,尋找新的定位。
我相信也有很多同行也在這條路上努力——不斷尋找自己的利基點。
我看到很多老牌旅行社在疫情前後選擇關門,也看到許多新創旅行社或旅遊平台不斷冒出來,甚至開設新分公司。
從整體來說,旅遊業的從業人口不減反增,只是角色與模式變了——
我們早就不是單純的上下游經銷時代了,旅遊業正快速走向「功能化」與「差異化」的新時代。
【殺出差異化,就是活路】
想要在這產業活下來,想要在還「需要旅行社」的市場站穩腳步,我認為必須創造出更清晰、更強大的差異化分叉點。
我自己觀察到很多優秀同業早已這麼做了。
比方說:
- 有人專精於包裝藝術,推出超低價產品的旅行社,乍看難以理解他們如何獲利,但他們透過產品細節與安排藏著銷售機制,讓人買單。
- 有些像旅遊量販店,什麼線都有、什麼價位也都有,例如東南、雄獅、可樂;
- 有些則專攻長程線市場,如巨匠、巨大、永信、永勁;
- 還有品質穩定、行事低調的美最時旅行社或是樂奇旅行社阿,我個人非常敬佩;
- 再來是新創勢力,例如主打帥哥領隊魅力的李小龍、走極致小眾市場的日向旅行社、九十路公車主打「半自助行」,自由與團體兼顧;
- 喜歡旅行社則深入建築美學主題、小虎吃貨團專職美食、晴天旅行社則靠優質講座與不斷開分公司形成擴散效應。
這些旅行社,都是我佩服、也學習的對象。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我給自己的新定位:旅遊業經紀人】
那我呢?我還活著,是因為我也重新定義了自己在這行業的角色。
我不再只是旅行社裡的「業務員」或「安排行程的人」。
我現在把自己定義成「旅遊經紀人」、「商品引路人」。
我的角色分成幾個階段來說明:
▸ 前期 透過與客人對話,分析他真正的需求。他可能適合自由行、可能適合跟團、或只是需要機票安排。
▸ 中期 根據他的需求,幫他媒合商品或平台。如果中間遇到誤解或落差,我就成為雙方的談判者,協助溝通。
▸ 後期 完成服務後,我會收回饋、協助修正,甚至建立長期信任關係。
如果要做「加強版」,我甚至能拆解別人的商品、找出優化可能性。
但我一直謹守分寸——這就像是「拆解別人的魔術」,我不打槍、不貶低,只是理性分析出優劣與價值點。
這種事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做,只是我省下他們大量時間,這是我自我定義價值所在。
【其實,我還能做的更多】
如果更進階一點,我也能協助其他旅行社有效銷售、重新包裝商品。
有關這部分,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提過,有興趣的可以回頭看看。
【總結:打敗你的,不是同行】
我始終相信:這世界上打敗我們的,往往不是同行。
打敗第四台與電影院的是串流平台;
改變外食習慣的是外送APP;
衝擊傳統旅行社的,是一個又一個重新找到痛點的服務者。
我們的產業,正在被重新定義中。
【我必須不斷進化,直到無可取代】
所以,我要努力做很多新的進化。
不是為了變得炫目或偉大,而是要讓自己在這產業中,還有存在的意義。
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面對現實、重塑角色,旅行社依然能在這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只是,那不再是「代訂機票飯店的旅行社」,而是「解決旅行問題的專業引路人」。
以上文章經過 AI 潤化
原始稿
市場衝擊 ~ 誰還需要旅行社 ??? (難怪我缺業績 )
前一陣子我聽了一場講座,是一場講理財講如何好好存股票,好好理財的講座,其中剛好在看旅遊業的上市上櫃公司,在看的同時主持人突然說出,我與我周邊的朋友已經很久沒有用到旅行社服務了,實在不確定旅行社存在的價值點,我當下聽到有一點被再次點醒這句話深層的意義,這是代表市場某一個族群的聲音,但他也是提醒還在這產業的我們,溫水煮青蛙的狀況正在加速,我們需要不斷的重新定義自我價值,創造價值,不然這世界從不會因為誰的可憐或需要被幫助就不淘汰誰。
老實說我在旅遊業20多年,我沒有很成功也是隨時挫敗感滿滿,但是我也隨時想辦法重新站起來尋找新的定位,我相信也很多旅遊同業也不斷地重新尋找自己的利基點,我看到很多老牌的旅行社選擇在疫情前後選擇關閉,我更看到很多新的旅行社甚至旅遊產業新開業或是不斷的開出新的分公司,整體來說從業人口真實是沒有少反而不斷增加的,旅行社或說旅遊產業已經從過去上下游傳遞經銷的時代,變成功能化差異化的時代,
想要在這行業生存下來,想要在需要旅行社整合的市場或下來,需要的差異化真的需要更強大的分叉點,我自己看到很多優秀的旅遊同業不斷的殺出分叉點。
例如包裝藝術超低價的”找到了”,旅行社,你就算是旅遊同業都可能很難算出他這樣如何賺錢,但他就是有很多包裝藝術隱藏在各點讓你買單,我不會覺得他的東西不好,因為每樣商品只要確認認知價值對等就可以。也有走快狠準量販店,各式各樣價位商品都有的東南/雄獅/可樂等…各大知名旅行社更有走一些長程線居多的巨匠/巨大/永信/永勁等,或是一值很低調但是厲害品質的美最時旅行社,這些旅行社我個人都是我需要敬佩學習的對象。
另外我也注意到很多超新星例如,走領隊帥哥服務的李小龍,走極致小眾市場的日向旅行社,他們走摩洛哥或是銀山溫泉景點不特殊,但是專職到深化到別人不想輕易進入就很厲害,例如九十路公車,走的是半自助行就是可以很自由也可以跟上團體,還有不斷走深度建築之美路線的喜歡旅行社,走美食專職路線的小虎吃貨團或是不斷開優質高規格旅遊講座跟分公司的晴天旅行社。
說到這裡我自己老王賣瓜幫自己也定義一下我為何還可以生存,老實說我現在就把自己定義成一個旅遊業的經紀人,或是商品的引路人,我的腳色就像是幫忙想要旅行的人,”前期” 我透過談話分析拆解他的底層需求,可能是適合單純自由行,可能適合跟團可能適合純買機票,”中期”引導他的需求跟引導商品對應商品,嫁接這些平台媒合各方,中間如果遇到雙方的認知障礙或糾紛的時候,我就是成為中間的談判斡旋的人,給予雙方握手的機會,後期完成回饋或修正各種可能的需求。
加強版的話,我可以拆解別人的商品 重新優化部分可能,當然拆解別人的商品是一個不公平的戰爭,對我來說這就像是拆解別人的魔術,所以我都小心翼翼分析優勝劣敗而已,不誇大也不亂打槍別人,找出利益點而已,這件事情任何人都可以百分之百自行完成,但是我總認為這是每個人對自我時間價值的定義而已,如果這件事情是樂趣,我反而會想辦法退回原點給予雙方愉快的空間。
加強版的話,我可以幫助其他旅行社有效的銷售,原因其中一個我之前的文章有提過請翻閱……
總結我還是覺得,這世界上打敗我們的不一定是你的同業,往往可能是你沒想過其他重新找到痛點的公司而已,就像是打敗第四台跟電影院的是串流平台,創造外賣新需求的是這些外賣APP,我現在也要努力做很多新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