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ilton: An American Musical》
2025.04.12 Victoria Palace Theatre, London
《Hamilton: An American Musical》2013年以《The Hamilton Mixtape》之名的Workshop Producation初登場,2015年初進入Off-Broadway,同年七月在Broadway Richard Rodgers Theatre 試演,八月正式演出,在百老匯刮起一陣旋風;兩年半以後這陣風也吹到了大西洋的彼岸——英格蘭的倫敦西區,於2017年聖誕節前夕在Victoria Palace Theatre開演。而我,在2017年夏天初訪倫敦,搭地鐵到Victoria站只為了見他一面,只見得施工著的外牆,我早到了五個月,心裡默默想著沒關係這故事要去紐約看才最正宗。沒想到八年之後,我能再回到Victoria Palace Theatre大門前Wilton Rd上的大分隔島,望見夜的倫敦,夜的劇院,整晚,整晚的《Hamilton》。

我在2017年夏天初訪倫敦,搭地鐵到Victoria站只為了見他一面,只見得施工著的外牆,我早到了五個月。
Victoria Palace Theatre
劇院外腹地沒有很大,排隊的人潮幾乎快要擠到車道,我們跟著驗票入場,事實上也沒辦法好好參觀劇院,人太多太多了,而且Ground Floor還有咖啡廳和酒吧,不少人端著酒邊啜飲邊聊天等待進場。酒水都是可以帶進場內的,這點跟台灣的劇院很不一樣。
訂票的時候就跟旅伴說,我無論如何都必須坐一樓,於是買了100英鎊的一樓座位:M排39號,12排面台左側,進到劇院只能說非常滿意,綠色的坐墊,前台人員也都穿綠色的制服,臺上是熟悉的十八世紀風格佈景,看得到一點樂池,看不到旋轉舞臺。
(我為自己設定了看戲票價的Hamilton防線,未來看戲不能買超過100英鎊價格的票,紐約除外。)
坐下來還是感到像做夢,How could I be in the room where IT WILL BE HAPPEN? 我可能有閉上眼睛深呼吸,也可能沒有。前台關門後沒有三明三暗,開演前的Annouce是King George III對觀眾說的;第一次起雞皮疙瘩,英國,King George III,幾乎要忘記自己要看的是歷史音樂劇。

《Hamilton: An American Musical》Act I
燈全暗、到第一個音符敲下去、到Aaron Burr從右舞台站定位開始他的〈Alexander Hamilton〉說唱幾乎是同時發生,有點猝不及防(這是第一個有定目劇routine感的地方)。
開始了。
我在內心尖叫,以為會情緒激動止不住淚水,結果是太專注想要用身體每一個細胞記住當下的每一刻,眼睛看都目不睱給,根本沒有精力去流眼淚。我終於見到他們每一個人了,在第一首歌一一出場的每一個人,明明已經是最熟悉的音樂劇了,卻是第一次去到現場見到面他們的面。
〈Alexander Hamilton〉是首非常成功的opening number,用破題與留伏筆的方式讓觀眾在看完全劇之後會更加佩服主創的那種。這首開場以Hamilton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之口唱著他的童年與少年發展,也唱出他們與Hamilton最後的結局:Me(We), I(we) fought with/ died for/ trusted/ loved/ am the damn fool that shot him,一人飾兩角的演員唱的歌詞也精準對到兩個角色與Hamilton的關係,我學測那年就是因為這首歌一頭栽進來,都相信 “in New York you can be a new man”;唱到 “committed a suicide” 舞台中央的舞者還跳著上吊的動作,這麼多細節可以看,確實再感動都沒有時間哭。
三首過於精采的開場歌曲過去,第四首Hamilton, Laurens, Mulligan, Lafayette這些移民唱著〈The Story of Tonight〉時出乎自己意料的第一次哭出來(因為看晚場想到自己的tonight嗎?),充滿動能的年輕人滿腔熱血要革命,“Raise the glass to freedom, Something they can never take away”,可能也是因為想到他們後來的故事,用上帝視角先難過了。
Schuyler sisters在開場曲就有出場,但她們唱著自己的主題曲正式亮相時還是全場叫好(到現在還是覺得and Peggy好謎),為前面男人們堆疊起來的血氣方剛緩和一下。三姐妹的形象鮮明,〈The Schuyler Sisters〉中我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 “Look around, look around at how lucky we are to be alive right now”,那時殖民地的氛圍恐怕是隨時要開戰,Eliza這麼唱也是呼應後面的戰爭與Stay alive,喜歡當然是因為生命誠可貴,活著就是奇蹟。*註1
〈The Schuyler Sisters〉帶有女性自覺的色彩,我不能確定十八世紀的北美是否已經有這樣的氛圍,但劇作家在二十一世紀的作品中選擇呈現女性角色渴望平權的力量,以下這段就是藉由歷史與現代聲音的對話,由大姐Angelica唱出:
I've been reading “Common Sense” by Thomas Paine
So men say that I'm intense or I'm insane
You want a revolution? I want a revelation
So listen to my declaration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And when I meet Thomas Jefferson
I'ma compel him to include women in the sequel
Schuyler sisters舞台上最經典的就是接連又倒敘的〈Helpless〉/〈Satisfied〉。
同一個婚禮場景,姐妹倆不同的視角。〈Helpless〉是Eliza從對Hamilton一見鐘情到結為連理的過程(這一段的旋轉舞台看得好過癮),戀愛歌;〈Satisfied〉是Angelica看著有興趣的男人找到幸福,對象是自己妹妹時的複雜情緒,這首也被稱為神曲,語速超快的rap就像她快速又無法控制的思緒,Angelica也確實就像Hamilton形容的一樣never be satisfied,最喜歡的一段是她溫柔又霸氣的說:
I know my sister like I know my own mind
You will never find anyone as trusting or as kind
If I tell her that I love him she’d be silently resigned
He’d be mine
She would say, “I’m fine”
She’d be lying
主角的政治生涯方面,〈Right Hand Man〉的舞台現場比純聽音樂好看太多、太多,好喜歡George Washington的出場,伯樂降臨,Burr對於Hamilton複雜的情緒大概也是從這邊開始堆疊,演得很明顯;〈Guns and Ships〉在Lafayatte快嘴rap之下再把Hamailton找回來去打接下來最關鍵的那場戰役。
〈Yorktown (the world turn upside down)〉是整場歌、舞、口白、劇情推進最精彩的一首,沒有之一(不過是我心裡第二喜歡的,最喜歡的在第二幕)。“Immigrants, we get the job done ” 一句點燃戰爭,台下必須叫好,這句話似乎也是在跟劇院外的美國對話;Hamilton快速解釋這場戰役的戰略和經過,最後Washington將軍露出微笑,然後是我最喜歡的口白: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flood the streets
There are screams and church bells ringing
And as our fallen foes retreat/ I hear the drinking song they're singing
——the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
歌隊桌椅騰空,每次聽到這段bridge都會雞皮疙瘩,這就是改編歷史劇非常厲害的地方,你會一直想到現實:這群英格蘭移民在北美十三州建立的國家確實在後來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
還有Laffayatte高喊 “Freedom for America, freedom for France”,還有Hamilton站在高處堅定的說 “Gotta start a new nation, gotta meet my son”,淚灑維多利亞皇宮。*註2
激情過後的〈Dear Theodosia〉是我一直以來不太敢聽的一首,Burr和Hamilton兩位新手爸爸各拉一把椅子在舞台兩側,對新生的兒子女兒唱著,主歌副歌過度溫柔,世界上有幾個人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建立一個國家?“My father wasn't around” 是一個超大的淚點,因為兩位爸爸都是孤兒。
不過新生的喜悅接著的是這部劇第一個死亡:Laurance在Battle of the Combahee River中喪命,得年27歲,Hamilton打獨立戰爭中重要的好友和戰友,離去時還舉著酒杯唱著 “Raise a glass to freedom”......因為這段不成曲所以很容易被我忘記,現場看到才又想起來有這個小小的reprise,reprise總要讓人落淚。
〈Non-Stop〉用最快的速度交代每位角色在獨立戰爭後的去向,我覺得最幽默的是Angelica說她終於找到一個無聊但有錢的人結婚了,隨夫到倫敦生活。
Hamilton和Burr成為執業律師,Hamilton與其他Founding Fathers起草的「聯邦黨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 一共有85篇論文,John Jay寫了5篇、 James Madison 寫了 29 篇、“Hamilton wrote the other fifty-one!”,簡直不能再霸氣!而後被Washington任命為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開啟他更光明又跌宕的政治生涯。
“I am not throwin’ away my shot!”

劇場外的《Hamilton》補充資料
*註1 'The Schuyler Sisters' from Hamilton get MisCast
MCC theater這間off-broadway公司自2009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MISCAST gala,邀請百老匯演員來演出當年度火紅的音樂劇歌曲,通常會讓演員飾演異性角色,可以充分展現舞台功力(彷彿表演課)。2016 由三位青少年演員飾演的Schuyler Sisters不能再厲害跟可愛,成為原版之外我最喜歡的版本。
https://youtu.be/vYmavCsp8Hs?si=rikrlvpjbpedzgQL
*註2 Hamilton | 2016 Tony Awards
《Hamilton》在2016年 Tony Awards橫掃11個獎項,成為史上獲得第二多Tony Awards獎項的音樂劇。那年Original Broadway Cast 在Tony Awards演出〈Yorktown〉,開頭影片還請到歐巴馬夫婦這兩位大劇迷做引言,我看Hamilton都要唱出淚來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b4GlOabb1M
參考資料
Wikipedia|Hamilton (music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milton_(musical)
Melice Her World|百老匯音樂劇 Hamilton – 歌曲清單及歌詞翻譯連結
https://meliceherworld.com/hamilton-track-listing/
London Theatre 30|A complete guide to all the songs from 'Hamilton'
https://www.londontheatre.co.uk/theatre-news/news/a-complete-guide-to-all-the-songs-from-hamilton
Hamiltonmusical.fandom.com
https://hamiltonmusical.fandom.com/wiki/Category:Hamilton_Mus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