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想寫這部小說,其實只是因為朋友隨口說:「我想看你寫戀愛故事!」我笑著答應了,沒想太多。可是當我真正動筆時,我腦中卻浮現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我想寫一個怎樣的戀愛故事?
坦白說,我不想寫那些充滿心機、勾心鬥角的劇情。新聞、八點檔、網路討論區,每天都已經太多「誰對誰壞」「誰騙了誰」的故事了。那不是我想看的愛情,也不是我想描寫的世界。我想寫的是另一種可能 girl helps girl 的故事。
蘇瑾與林語珊,我們都想遇到的那種朋友
於是,蘇瑾和林語珊這對閨蜜誕生了。
她們一個冷靜理性、一個熱情浮誇,一個靠獎學金留學、另一個從小嬌寵長大,背景與性格都天差地遠,但正因為這樣,她們互補、信任,成為彼此在低谷時最可靠的存在。
我想寫出這樣的友情,是因為我自己也曾經在迷惘時,因為朋友的一句話而清醒;在跌倒時,被朋友輕輕拉了一把。現實世界可能沒有「霸總愛上我」,但每個人都該有一個,在你自我懷疑、戀愛受挫時,還會拉著你吃宵夜、說「你值得更好的」的朋友。
蘇瑾的這趟「終極戀愛驗證計畫」,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拆散或成全,而是為了保護朋友。她不是女二,也不是競爭者,她是一個旁觀卻真心的人,而這樣的角色,在言情小說裡,我覺得太少見了。
為什麼是「大小姐」?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大小姐」這個設定是為了戲劇效果。但對我來說,它其實代表著我們內心深處的一個小祕密:
談戀愛時,我們是不是也曾希望自己是被捧在手心的那個人?
林語珊身上有很多人對「戀愛」的理想化投射。她期待被記住、被偏愛、被視為唯一。她的外在看起來好像很有自信,什麼都敢愛敢恨,但內心其實藏著的是「我是不是值得被深愛?」這樣的疑問。
「大小姐」的身份,讓她習慣了掌控與被呵護,但也讓她第一次在面對不對等的期待時,覺得脆弱。這樣的她,是否也像曾經的我們?
「伊森」是醫生的諧音:治療戀愛腦的那面溫柔鏡子
伊森這個角色,其實從名字開始就是一種隱喻。
「伊森 = 醫生」,是我寫作時的小巧思。他不帶惡意,不是渣男,也不是戀愛騙子。他只是那種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有機會的人。
他像是一面溫柔的鏡子,讓林語珊照見自己沉溺的粉紅泡泡,也讓她意識到,她所期待的愛,是不是從來沒真正和現實對照過?
很多時候,我們說自己「戀愛腦」,是因為太想相信對方是命中註定。但只有真實相處過,你才知道那個人是不是能陪你走一段路。而伊森,不是那個人,但他也不是錯的人。他是那段路中,幫助大小姐看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
陳懷安的存在,是給清醒者的另一種浪漫可能
如果說伊森像是一面溫柔的鏡子,那麼陳懷安,則是一種讓人重新相信「陪伴型愛情」的存在。
在許多戀愛故事中,男主總是帶著強烈的佔有欲或熱烈追求,但我不想再寫那樣的角色。我想寫一個,不主動干預你的選擇,卻在你每次受傷或困惑時,默默陪在你身邊的人。
懷安不是一見鍾情的那種男主,他的愛像老酒,是靠時間累積出來的。他沒有驚天動地的表白,沒有極端的情緒起伏,卻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穩穩地站在蘇瑾身邊。
他代表的是一種「不燃燒,卻能照亮」的情感。對於像蘇瑾這樣理性又敏感的女孩,這樣的愛情,才是她最終會感到安心的歸宿。
我相信這樣的男性角色,在當今的言情故事中仍然稀缺,但卻越來越被讀者需要。因為大家都在成長,也在期待那個不搶戲、不高調,卻願意真實陪伴我們走一段的那個人。
寫這部小說的我,其實也在療癒過去的自己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一邊讓角色們成長,也一邊安撫著內心曾經對愛情、對友情有迷惘的自己。
寫下大小姐轉身離開,對蘇瑾說:「那就當是認識了一個好朋友吧」的那一刻,我是真的笑了,那不只是角色的成熟,更是我希望讀者看到的答案:
愛情不是唯一的救贖,友情與自我覺察,同樣可以讓人從低谷中站起來。
所以如果你問我,這部小說最想說的是什麼?我會說:
「真正的浪漫,不是你為誰沉醉,而是你在期待愛的過程中,依然願意保有清醒、尊嚴與笑容。」
希望你也能在這個故事裡,看見那一點點屬於自己的光。
❤️歡迎追蹤我,周六開始連載新的奇幻故事<天天在下雨>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