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後的陽光穿過樹影,斜斜地落在中興新村後巷的磚牆上。這裡安靜得不像是當代的台灣,像是一個時間稍慢半拍的小宇宙。巷子不寬,雙方都是老舊的美式宿舍,紅瓦、木窗,屋簷下掛著風鈴,微風一過,聲音清脆如夢。
一台腳踏車靜靜倚在牆邊,車籃裡還放著剛從菜市場買回來的空心菜和一包豆干。巷尾一隻橘貓懶洋洋地躺在曬熱的水泥地上,偶爾張開一隻眼瞄一下路過的行人,再懶懶地伸個懶腰,繼續睡牠的午覺。
有時,會遇上一位推著手推車的老先生,車上放著修補雨傘的工具。他穿著舊襯衫,腳上是磨得泛白的布鞋,臉上掛著歲月洗過的笑容。他熟門熟路地進出每條小巷,像是這片土地的活地圖。後巷的牆面多半斑駁,有的甚至被藤蔓攀上了半面牆,綠意密實,像是植物在對抗時間的力量。偶爾牆邊會見到一兩株不知誰種的小花,開得小心翼翼,卻也頑強。
這些不起眼的角落,藏著生活的溫度。沒有觀光客的打擾,也沒有大型建案的進駐,只有老住戶晾曬衣服的木架、風乾中的白蘿蔔片和陣陣飄來的味噌湯香氣。這裡像一頁未被翻動的日記,安靜地記錄著中興新村的昨天與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