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

含有「菜市場」共 20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好勝貓一早就去見愛哭貓,愛哭貓看到了好勝貓就問:好勝貓!你這麼早來找我,究竟有什麼事?不練刀法了嗎?好勝貓:我們去吃早飯。好勝貓騎上馬載著愛哭貓到菜市場去吃早飯,他們吃椰槳飯,很辣的。喝椰水,吃椰肉,又很甜。然後好勝貓砍了竹,削成兩枝枝幹,形一個十字,中心處結了繩子,繩子圍著十字角,然後拿了一張紙,
我有時是愛哭貓 有時是好勝貓
阿良-avatar-img
發文者
4 天前
林燃(創作小說家) 哈哈哈,骯髒貓和頑固貓就是我了。
2025的不消費計畫進入五月了,因為上個月的超支讓5月的開銷變得有點緊迫,在尚未開源的時候該如何節流呢?跟你分享我們家的做法😉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這篇文章的靈感起源是某次我外出用餐,小吃店老闆知道我的職業是個人色彩分析師後。問我:「為什麼傳統市場裡的阿嬤,特別愛穿紫紅色?」 不管是亮一點的梅紅、深一點的茄紫,偏粉的紫紅花色,紫紅色系在熟齡女性的衣櫥裡,幾乎是常備款。 我回覆老闆:「這其實不是流行趨勢,是阿嬤經過生物集體演化的色彩直覺。」
午後的陽光穿過樹影,斜斜地落在中興新村後巷的磚牆上。這裡安靜得不像是當代的台灣,像是一個時間稍慢半拍的小宇宙。巷子不寬,雙方都是老舊的美式宿舍,紅瓦、木窗,屋簷下掛著風鈴,微風一過,聲音清脆如夢。一台腳踏車靜靜倚在牆邊,車籃裡還放著剛從菜市場買回來的空心菜和一包豆干。巷尾一隻橘貓懶洋洋地躺在曬熱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6/02
我也喜歡走在巷弄中,感受不一樣的景色、不一樣的寧靜、不一樣的心境🥰🍀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2
當下的香草 這樣走會發現許多不同的人、事、物。
最近新聞又在報:「住台北伙食費一個月可能飆破2萬,外食族崩潰」。 但住台北每月餐費真的要2萬嗎?身為一個實際生活在台北的新莊人,我想告訴你:不用花那麼多。用6000元可以吃得飽又健康。從菜市場買菜、自己煮飯,不靠高超廚藝,也能省錢過生活。這是一場日常的練習,也是一種對生活節奏的選擇。
Thumbnail
每天要吃的蔬菜,從菜農→大盤商→中盤商→菜市場/超市,最後消費者購買。 消費者所購買的價格是一層一層堆疊上去的,有沒有可能「去中間化」,從菜農直接到消費者呢? 像是旅遊業,很多人已經習慣直接在線上的旅遊平台訂購機票/飯店,而不是跟旅行社訂購。 還有電商,線上平台和自營品牌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取代
Thumbnail
再日常不過的蛋,你看過多少?吃過多少?你會好奇他們有什麼不同嗎?除了比較常見的紅殼黃心、白殼黃心、土雞蛋這種,這次我也找了鵪鶉蛋、鵝蛋、鴨蛋、鱷魚蛋加入戰局,水平比較一次讓你知道以後怎麼買喜歡的蛋!
Thumbnail
這幾年來,不知是否景氣低谷的關係,或者環保愛鄉土意識逐漸抬頭,我發現整理回收紙箱的人增多起來,年齡層也與之前大不相同,不是行動緩慢的老人,而是身手矯健的青壯年(但應該不是來參加世壯運的選手)。一個顯著的現象是,我們店裡平常會把用過(暫不重複使用)的瓦楞紙箱合折起來,整齊立於店前的牆柱旁邊,不需三十分
在距離不遠的街區裡,有兩家店面,掛著“修理皮鞋”的招牌。 第一家“修理皮鞋”緊鄰一家倒閉的戲院,原本是一家皮鞋店,店招仍高掛著,但擺設皮鞋的玻離櫥窗空空如也,蒙上塵埃,門口堆置數只盆栽,與消費市場及供應鏈斷裂後,主人的手工藝猶如風中殘燭,既存在,又不存在。 第二家“修理皮鞋”在一座社區菜市場外頭
當高溫來到34度,室內溫度30度, 待在廚房煮菜是件苦差事,汗流浹背,連頭髮都會滴水。 去菜市場時,那些熟食攤總是會讓我停下腳步,多看幾眼。 不知道這些素菜是怎麼調味料理的,好吃是好吃, 可是,吃完…非常渴,身體渴望喝水,喝水,我要喝水。 吃過一次後,不會想再吃。 老闆娘保證原味白饅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5/20
妳想喝水就是⋯味精加太多!
舒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21
宇牛 我煮菜不放味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