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語:文章內容並非買賣邀約,這是分享觀察心得以及教學概念,並非任何投資建議,勿做下單參考。引用資料:Goodinfo、jihsun.com.tw、優分析等其他理財網站or新聞擷取,歷史走勢可以參考,但不一定一樣
類股走勢


近期台股面臨多重內外變數夾擊,外資期貨空單暴增至接近5萬口,加上週四夜盤大跌,顯示市場避險氛圍迅速升溫。美國財政風險正逐漸浮上檯面,摩根大通CEO直言債市恐爆裂痕,若債務軌跡不改,終將引爆信心危機。與此同時,美債殖利率飆升至5%以上,不僅衝擊股市估值,也削弱美元以外資產的吸引力。
台股方面,AI與半導體族群漲多後面臨技術性拉回壓力,加上美股科技股震盪,使指數上檔壓力加重。市場資金正逐步轉向軍工、綠能等政策受惠族群,但整體成交量仍顯保守。
週大戶籌碼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強勢股普遍呈現:
- 成交量爆發
- 主力、外資同步買超
- 大戶內部明顯轉強
- 散戶出場籌碼乾淨,助攻後市走勢
短線大盤壓力雖仍在,但中小型股有望成為資金避風與進攻的主戰場。
美國債務風險升溫,市場裂痕初現

近期我在觀察美國公債市場的走勢時,感受到一股日益增強的壓力氛圍。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累積速度已達歷史罕見的水準,若缺乏有效的財政紀律與結構性改革,未來數年內爆發債務危機並非危言聳聽,而是高度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風險。
尤其令人憂心的是,在債務總額屢創新高的背景下,政策端卻仍持續討論進一步減稅方案,例如川普陣營重新提出的「大而美」稅改版本。根據美國聯邦預算責任委員會(CRFB)預估,若該稅改案通過,至2034年債務規模將額外增加3.3兆美元。到2035年,赤字占GDP比重恐從目前的6.4%攀升至將近9%,這對長期財政健康是一大警訊。
從市場反應來看,2024年以來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由4%上升至5%,反映出投資人對通膨、利率政策與信用品質的重新定價壓力。穆迪(Moody’s)本月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等,也進一步證實債務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核心風險之一。
此外,債務問題背後潛藏的結構性風險也不容忽視。若美國長期未能維持其在全球經濟與軍事上的領導地位,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將面臨挑戰。一旦國際資本開始質疑美元的信賴基礎,對美債的需求恐將結構性下滑,進一步推升借貸成本,形成不利循環。
我們也不能忽略地緣政治因素所造成的衝擊。例如川普政府過去對中政策與貿易戰,曾多次導致市場劇烈波動,2024年4月美國國債便出現大量拋售,10年期殖利率劇烈波動,反映出市場對美國財政與政策穩定性的高度敏感。
綜觀上述,我認為美國若無法有效控制債務軌跡、恢復財政平衡,並提升資本市場的信心與彈性,那麼這場潛在危機將可能以「市場自我修正」的方式爆發,也就是透過一次劇烈的資產重估與流動性危機,迫使改革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