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式 AI 產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成長。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至 2028 年,相關營收可能暴增超過 600%,達到約 1.1 兆美元。這場爆炸性的增長主要受到企業採用率攀升、AI 模型快速進化,以及 AI 應用跨足各產業的推動。
CoreWeave 是這場轉型浪潮中的領頭羊之一。該公司營收從 2022 年的 1,600 萬美元躍升至 2025 年第一季的年度經常性收入達到 39 億美元,全年預估將達到 51 億美元。成長背後的動力包括其與微軟的大型合約,該合約在第一季占其營收比重高達 33%。
然而,如此迅猛的擴張也伴隨著重大挑戰。CoreWeave 在 2025 年第一季淨虧損達 3.146 億美元,原因包括高額資本支出與利息支出。該公司正積極投資基礎設施,計畫今年再籌集 200 億美元資金,凸顯 AI 基礎建設業務的高資本密集特性。在更廣泛的 AI 競爭格局中,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中國新創 DeepSeek 強勢崛起,提供與 OpenAI 媲美的 AI 模型,且價格更具優勢。這突顯出 AI 領域正面臨商品化風險,企業要在技術與價格上突圍愈發困難。
同時,全球對 AI 的監管環境也在迅速變動。美國聯邦層面缺乏統一規範,導致各州如加州與科羅拉多州自行立法。這種分散的法規體系對跨州營運的 AI 公司造成合規挑戰與法律風險。
投資者還必須審慎評估這場 600% 成長是否真正可持續。儘管市場規模可能持續擴大,但法規障礙、競爭壓力,以及基礎設施高成本需求,都可能影響企業的長期獲利能力。
因此,在評估 AI 投資機會時,關鍵在於分析公司的財務健全度、競爭優勢與應對法規變遷的能力。CoreWeave 等公司雖展現快速成長潛力,但也揭示了高支出與市場風險交織的現實。
總而言之,若要在這個迅速演化的產業中立足,投資人必須採取審慎而平衡的策略,在掌握 AI 科技轉型潛力的同時,亦需清楚意識到潛藏風險,做出有遠見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