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控制」的定義是「不論要求方有沒有操控意圖,只要控制方提出的要求令被要求方感到不適,即是控制。然而如果被要求方認為要求方是合理的(即使客觀上存在明顯的控制),且自願配合要求方,便沒有了控制的存在。」
我這想法是來源於聖經經文:「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馬太福音5章38-42節」不論任何原因,或宗教或道德、了解或不了解該要求是控制,使你不被迫且沒不悅的心態下配合對方,就不算是控制。正如沒有原告,又何來被告呢?
存在控制意圖可以是每個人,但常見於上級關係,例如上司、老師、父母。另外愛人、朋友、孩子、顧客等關係也可能會有。 至於容易被控制的人特質可見於:
(1)本身懦弱怕事的性格
(2)太在意別人看法
(3)自尊心低或有情緒問題
(4)在新環境、陌生環境裡,例如新入職同事
(5)親密關係的對方以愛或義氣等道德為由提出要求
(6)對方給予你所渴求的東西,例如老闆的薪水、小時父母對你的供養等。
任何原因,使你自己認為你無法拒絕對方要求,控制便容易成功。
常見的控制的方法:生氣、哭、嘲笑、冷戰等。總括來說就是嘗試使被控制方感到恐懼、內疚、認為是自己的錯。
常見的精神暴力樣態包括「監控行動、言語貶抑、威脅出櫃、
情緒勒索、經濟控制和冷漠忽視」
女兒吵著要出國,甚至以絕食、自殘威脅
事主曾向媽媽透露,希望可以讀碩士課程繼續進修;
但媽媽卻堅決反對,甚至威脅如果接受錄取便會被「斬死」。
《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提供了下文所講擺脫控制的方法(方法的解釋則我自己重寫,以顧客服務為例)。此書也詳細列出控制方和易受被控制方的特質 ,以及控制的各種方法。有興趣可以一閱。
(一)拖延回應,爭取時間思考:拖延是抗拒第一步,然後告知「需要給我時間考慮」或「現在無法處理,請等等」。有一些顧客會希望你優先服務他本人,這已是控制,拖延便已達到拒絕的表態。
(二) 堅定立場,反覆講同樣的話:控制方定會不滿,追問解釋。你需要堅持立場,無需給予解釋。書中所教導的是:「我理解你為何生氣,但真的需要時間,請等等」,無需解釋,像破唱片不停重覆。我認為,現實中總會有情況需要給予解釋,「前面還有數位客人在排隊,需先完成才能服務小姐你」。給予解釋後對方能明白自然無問題,但心存不滿的對方定會追問,這時候只需要重覆最初的解釋即可,更多的解釋是不會使對方接受的。
(三) 鈍化焦慮、恐懼、愧疚感:這時對方會出盡所有方法攻擊你,工作中他甚至威脅投訴你。書中教導的鈍感力方法是深呼吸技巧。這是通用緩解情緒方法,與冥想同理。
(四) (五)指出對方要求/操控技巧,但明確表明不行:「我知道你想我立即處理你的查詢,但你生氣是沒有用。」
(六) 設計你的說詞:這是預先設計說法,以在真實環境中使用。個人認為,只要你全個過程回應情緒穩定、沒有說粗口、解釋合理,即使對方事後投訢,面對上司查問你也有底氣、有道理。
(七)小讓步(原書為妥協和協商):提供一些小讓步,以供他宣布勝利。要是僵持下去,可能要找主管處理,要是不幸你就是主管的話,通常看見做法都是大事化小。提供小補償是好方法,例如小小優惠券,一個小小道歉(為顧客所遇的不快而道歉,不是認錯),令她自己認為佔了便宜,她也好收場。(這一步可我沒經驗哦,我以往全都是玉石俱焚的做法~)
最後,所有情況,即使用以上方法處理,拒絕控制也有結束關係的機會:被解雇、分手、絕交..... 這是無法避免的可能性。但你這時與以往不同了:你知道哪一方才是欺人一方,你不會再內疚,你有足夠底氣,你是為了你自己。不過,這結論只適用於你本身沒有過錯上,要是你本身工作表現差、性格惡劣等,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所以,仍然要審視自己,而非全將責任推卸。
有一個可能性的是,你自己也在控制人與被控制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