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中的人感覺是如何?長時期身處抑鬱狀態下,他自己可以會認為自己無抑鬱。甚至會認為是開心的:他會為某些開心事而高興。這令未體驗過的人很難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我認為,這是因為沒法與情緒健康時的自己作對比,或者,只能與近期的自己作對比。近期自己的狀態與今天的自己差不多,甚或今天巴士有座位坐/今天出了薪水,自然比昨天開心了。
即使他自己不察覺,他仍是身處抑鬱中。有些人透過測驗和輔導員了解到自己客觀上身處抑鬱,但仍然沒有主觀感覺到。就是抑鬱與身體痛楚是不同的,痛楚是一下一下,抑鬱卻是如呼吸和心跳般自然存在。這猶如長期身處嘈雜環境下會無視了那些嘈音,又猶如你自己污糟的眼鏡。離開了那環境、抹去眼鏡上污垢,才會發現:原來剛才是很吵雜、很污糟。
當早上鬧鐘一響,他第一件事是想:很累。不願起床,不想工作,感覺又是慢長且沉悶的一天。在工作和學校中,他們仍可能保持積極樂觀的狀態,外人未必察覺。但是他更容易有強烈情緒反應,憤怒、無耐性。這時每個人便知道他有不妥了,他本人卻仍可以毫無意識,只會認為是其他人做事又差又慢,是他人的問題。
放工和假期空閑時,同樣地,感覺很累,不願做事,連玩也不願意。以往興趣現在完全沒有吸引力。他心中的確有不同的事項想做,或急或重,可就是提不起勁,一個拖字。例如打掃房間,他想這樣做,但就是無法開始第一步,一想到第一步要拿桶子開水和加漂白水,未做已經覺得累。而且房間有這麼多角落、物件,實在太辛苦了,下次有精神再做吧。每次空閑都是這樣,結果就是什麼也沒幹。外人看就是懶,他卻是精神疲勞,與睡眠是否充足或有多少日數假期毫無關係。
抑鬱也會導致人失去欣賞和享受生活的能力。生活中的事情不是只有令人笑和不笑兩種,還有小確幸這東西。小確幸,因微小事情而確切感到幸福。例如看見天上的藍天與白雲、街上遇到可愛的鴿鴿和貓貓、同事小糊塗而鬧出的笑話、微風吹過的體感、無塞車的下班路程等。可是抑鬱的人失去了發現這些小確幸的能力。令他悲傷的事的強烈程度,遠遠大於小確幸。
由其晚上和失意時,他會突然杜甫上身,萬里悲秋、百年多病的哀愁在當下一下子全注入他一人體內。看見路人匆匆,思考人生的意義、自己存在的價值。為自己的悲劇而哀嘆、為眾生之苦而哀愁。發現自己的存在毫無必要,自己死了,社會失去的只是一個勞動力單位。是可惜,卻隨即有人替補其勞動力。回看歷史眾生,人人耕耘,死後留下的只是灰燼,百年後沒你沒我,自己在宇宙中一粒灰塵也不如。酒肉名利,不足為樂。空寂和惆悵縈迴不散,仰望天空,無聲悲鳴、欲哭無淚。
抑鬱持續越久,人們定能發現。這時候會有好心人安慰他:「不要不開心」,「看開點」,「沒事的」等。好心人的善意是肯定的,但這些話如同廢話,甚至比粗口更難聽。有人聽到立即燥怒 :「我想的?我能開心,我能看開我一早做了!」。
如果想幫助他,較好的方法,反而是不立即給意見、不批判,專心傾聽。傾聽他的難處,傾聽他的情感。大多數他的哀愁是無法解決的,他需要的是你成為他的樹洞、安全發表意見和情感的管道,你的不批判態度所以十分重要。你不會同意他每個觀點,與其責罵他或給予直接意見,較好的方法是以問問題方式他觀點來源,以問題方法引導他了解自己看法或感受與現實世界的誤判。
抑鬱不會像感冒般食了藥便立即康復,而更像是手術後復康過程:或長或短,但就不是短期內,術後也需調息一段時間。終有一天,他會「叮」一聲,整個世界好像突然變亮了。變亮了的其實不是世界,而是他自己。
我整篇文沒說「抑鬱症」的原因是,我看到很多人其實也有抑鬱傾向和症狀,只是未嚴重到食藥和求助、失眠和自殘的程度。以「抑鬱人士」描述希望表達:或者你和身邊人現正正身處抑鬱,為自己、為你關心的人提供改變契機。
祝身心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