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收到一位泡姬傳來的訊息。她說自己即將轉店,特地提前告知,還貼心地附上了預約方式。更令人意外的是,她甚至花心思將整段資訊翻譯成中文,只為了讓我未來回訪時能更方便地找到她。
剛看到的那一瞬間,確實覺得很暖心——好像被特別記得、特別對待了。那種被關照的感覺,難免會讓人心頭一熱。但當情緒稍微沉澱下來、理性回過神來後,我也明白,這一切的體貼與周到,其實都離不開「金錢」兩個字。說到底,那樣的溫柔,其實是標上了價格的。
這是一個標價分明的場域,感情的流動,不一定是出於真心,而是出於職責與經濟考量。她記得你、主動聯絡你、為你翻譯,並不代表你在她心中真的與眾不同。那是她專業的一部分,是她對每一位「值得經營的顧客」所做的努力。這不是說她不好,也不是說你愚蠢,而是我們都該承認:在有交易存在的關係裡,就該有基本的心理界線。享受那一刻的陪伴無可厚非,但若因此沉迷,誤認為這是一種情感的歸屬,就很容易迷失自己,甚至付出不成比例的時間、金錢與情感。
兄弟,記住一句話——她對你笑,不代表你特別;她記得你,不代表她有心。那份溫柔,不是愛,是服務;不是情,是業績。你能摸的,不代表能擁有;你能約的,不代表你是唯一。她說的每一句貼心話,前面都加了一個看不見的價碼。
所以啊,兩小時一到,該穿衣就穿衣,該走人就走人。進場可以放鬆,但出場得清醒。你可以花錢爽,但別傻到動真感情。
記住——人走情不留,流精不留情。
把錢花在身上沒關係,把心丟在那裡就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