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室宜家
丹麥瑞典挪威三分天下原一家,都是維京家族。三國緊密程度,除了現在歐盟(但挪威非歐盟成員),還有過去十三到十六世紀三國的卡爾馬聯盟。在這三國之間,雖有海峽相隔,雖有高山阻隔,但幾乎無國界感。從哥本哈根下隧道,上大橋,橫越松德海峽,進入瑞典陸地。車子在一座類似警察崗哨地方停一下,「打聲招呼」,就向前繼續走,直驅瑞典第三大城馬爾摩。可見這三國真是兄弟之邦本一家。
多年前,我著迷於瑞典偵探推理作家賀寧.曼凱爾的『韋蘭德探案』系列小說(皇冠出版),中間多次提及他在馬爾摩的工作,因此對這城市很有熟悉感。由於高緯度,在春夏之交,晚上八點天都還亮著。我們旅館在城市周邊,住處附近有座地標性建築,被稱為「旋轉大樓」,看到這設計大國的風格。

馬爾摩地標
到晚上九點,我們還可趁著「白天」去附近超市逛逛買東西。本以為在這看到的百姓都會是金髮碧眼的維京後裔,但在平民超市就見著一些北非黑人及中東阿拉伯人。這種狀況見證北歐三國接納移民難民的愛心,也是歐盟在德國領導之下負起世界富裕國家照顧有難之人的責任。對比美利堅近來對移民難民的態度,真是有國格等次之差。
從馬爾摩北上到瑞典第二大城哥特堡間,一路是北歐峽灣海島地形少見的平原及緩丘。現在正是翻土播種之時,有些地方整片黃色油菜花已綻放,感到一望無際。只見地平線處有森林,紅白農舍點點期間,很療癒的原野方光。另外,也常見到牛羊馬的牧場,幅員廣大,隨意放牧,在這人民幸福的福利國度,連動物也跟著很幸福,真可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做個轉喻。
長途拉車當中,經過瑞典著名企業IKEA的創始店地區阿姆胡特市附近,沒辦法去那家,要繞不少路,因是郊區小鎮;但經過一家很大的IKEA門市,就去體驗與台灣的有何異同。台灣中文翻譯這企業的名稱取得好,引自《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而稱「宜家」

宜家
基本上,設計架構及動線是一樣的,有一貫經營理念及管理移植。有興趣的,是他們瑞典道地的肉球、熱狗與冰淇淋,外加肉桂卷。這幾樣都要用電子螢幕點餐,除了圖示,還須借助影像轉文字翻譯器,有點辛苦。熱狗又細又小,比起台灣不大方;冰淇淋沒台灣濃郁;肉桂卷更厲害,硬得像餅乾。果然,菜色因地制宜。同樣坐在落地窗旁的高桌椅,看著當地報紙(當然要知道的都用影像翻譯器),居然有村上春樹的六分之一版新聞,講他的新書。真是他《挪威的森林》一書使他在北歐也有名吧?!這本書與挪威的關係日後再說。
哥特堡位於瑞典靠南的河流沿岸,再出去一點就是瑞典與丹麥之間入北海的海峽,類似馬爾摩的地理狀況。這裡也富有歷史餘韻,是瑞典重要出海口之一,十八世紀時漁業是哥特堡最重要的產業,如今哥特堡是重要工業城,世界名車Volvo集團總部即在此城。在市政大樓附近大街小巷壓馬路,都是兩個世紀前舖的石磚道,古樸風味處處散發。這裡有好幾處書店,有專門為兒童的,有專門為青少年的,也有專門電玩遊戲的,感到分工很細,總之就是個重視文化知識的城市,也難怪國力強人富裕。整個來說,真是個「宜室宜家」的好地方。

哥特堡巷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