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購買了新的小蛇,然後呢?
每到夏天,許多新生的小蛇逐漸孵化,是許多人獲得新球蟒的季節。然而,球蟒作為生性膽小的蛇類,在轉換環境時,多半會遇到一段較為緊迫的時期,往往造成許多新手的煩惱。今天就讓懶蛇分享一下當球蟒抵達新家時,該做的準備吧。
收到球蟒前
現今絕大部份的球蟒的購入渠道,是來自於實體店面、網路或者是爬蟲展,不論是哪種管道取得,請務必確認自己家中是否有適合飼養的空間。理想的飼養環境包含了:
- 通風良好
- 溫度穩定且不會過冷或過熱
- 方便清潔
- 具有安全穩定的供電
- 空間充足
此外,也務必需要確認自己準備好飼養所需的設備,包含躲避屋、飼養箱、加熱墊、餵食夾、水盆等等。懶蛇將會於未來另外撰文分析飼養所需的設備與技巧。
球蟒的運輸
爬蟲展、面交或實體店面
在挑選完心愛的球蟒後,若是以實體管道購買,則以自行開車運輸為優先考慮的方法。若選擇大眾運輸,由於其對攜帶寵物的規定各異,有些管道(如:台鐵)甚至禁止攜帶蛇類搭乘,因此務必事前查詢好相關規定,以避免後續紛爭。在攜帶時,由於球蟒較為敏感,並考量多數人對爬蟲類的接受度不是那麼高,因此以不透光的紙袋攜帶為優先的考量,並需時時注意通風與溫度,以防止熱衰竭等等的憾事。
寄送
對於網路購買的球蟒,寄送是最常見的方式。主流的運輸方式包含宅配或空軍一號。由於空軍一號可以當日抵達,且不需經過物流處理過程中的碰撞,因此對動物而言,基本上是非常安全的管道。但不論何種運輸方式,都會伴隨著寄送的風險。夏天過熱、冬天過冷、缺水、物流延遲等等,都是可能的風險因子。切勿為了求快而忽略了動物的安全,正常賣家在寄送前都會評估物流與天候狀況,但若不幸遇到急著寄出而忽略上述風險的賣家,則需審慎考慮是否還要繼續交易。較能維護自身權益的做法是在匯款前先詳細詢問寄送方式,以保障動物的安全。
收到球蟒後
接下來就來到本篇文章的重點了,我該如何安置這些經歷舟車勞頓的球蟒呢?為了使小蛇更快適應環境,並避免可能攜帶的疾病,下面提供三個懶蛇認為相當必要的動作。
檢查性別與基因
球蟒的基因標示,並非100%準確!這是買家應該要認知到的事實。而許多細微的基因表現,是需要從各種角度觀察才能了解的。因此若是在實體店面,可以詢問是否能上手觀察;對於網路購買的球蟒,則不妨多多觀察球蟒的性狀,並比對Morph Market的照片,才不會最後養了多年到繁殖時,才發現基因錯誤。在性別方面,新手可以練習使用探針確認球蟒性別,比起擠壓法,較為容易上手。性別判斷的方法網路上有諸多資料,可以多多參考。性別或基因錯誤並非罕見的事情,多一份留意,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紛爭。
健康檢查與隔離檢疫
蛇蝨與呼吸道疾病,皆屬於球蟒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儘管是大型的爬蟲賣家,也可能會發生這些問題,因此在收到球蟒後,應對其進行健康檢查。球蟒的疾病進程有時會相當快速,因此若懷疑有問題,應立即前往獸醫以免延誤就醫。
- 蛇蝨:蛇蝨是球蟒飼養中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其繁殖快速,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至整個飼養空間,感染其他蛇類,因此應確實檢查、檢疫新到來的爬寵。懶蛇曾經看過相當具規模的賣家,架上的小球蟒爬滿了蛇蝨。因此勿存僥倖心態,無論是多值得信賴的賣家,皆應落實預防的動作。首先可以觀察球蟒表面,蛇蝨外表是細小如筆尖大小的黑點,多數時間會藏在球蟒眼睛、唇窩、泄殖腔周圍,或是鱗片底下[1](圖一)。在嚴重時,會在球蟒身上爬行移動,擠壓會留下紅色的痕跡,為其吸食的球蟒血液。蛇蝨的卵具有潛伏期,因此一旦懷疑蛇蝨感染,應立即前往諮詢獸醫。若是沒有觀察到蛇蝨的跡象,也建議採取預防措施。懶蛇的預防方式,參考了美國球蟒大廠Ozzy Boids的方法,先將球蟒放入溫度約30度上下的水中,大致覆蓋一半的高度,讓球蟒攝取水分約15分鐘。接著將洗碗精加入30度上下的溫水中,調配成微微冒泡的程度。並再次將球蟒放入洗碗精水中,輕輕搖晃使其全身短暫沒入水中,最後浸泡約30分鐘,即可很大程度地使蛇蝨窒息而亡,最後將洗碗精水洗去即可。儘管此方法可能無法100%避免蛇蝨,但來隻蛇目前落實此方法,還沒有遇過蛇蝨感染。
- 呼吸道疾病:若是球蟒被飼養於不當的環境,沒有適度的清潔與加溫,可能會導致呼吸道疾病,嚴重時可能致死。而多數連鎖寵物店或水族店,對爬蟲飼養的正確觀念不足,很容易就導致此類疾病的發生。最簡單預防球蟒呼吸道疾病的方法,就是尋找具有商譽與專業知識的球蟒賣家,以最小化風險。在檢查方面,可以注意球蟒口鼻處是否有分泌物,或呼吸有類似吹口哨的聲音,若有上述跡象,可進一步使用棉棒將球蟒的口部撐開,觀察是否有黏稠分泌物。若懷疑有呼吸道疾病,則應儘速尋求獸醫協助,以免疾病擴散。
- 包含體疾病(Inclusion body disease):簡稱為IBD,這是一種病毒感染所導致的蛇類疾病,可能導致神經病變,因而展現出平衡失常的狀態。若個體不具有本身就會導致搖頭的基因(spider, champagne 等等),但還是展現出平衡失常,頭部無法保持水平的情形而亂搖時,則應合理懷疑IBD的可能性,並尋求獸醫協助,以免感染其他蛇類[2]。
![(圖一)蛇蝨常見於唇窩、泄殖腔、鱗片等等的縫隙中。(圖片取自[1])](https://resize-image.vocus.cc/resize?norotation=true&quality=80&url=https%3A%2F%2Fimages.vocus.cc%2F69d69ba0-a309-480b-a867-56dde88bae72.jpg&width=740&sign=xPKGNT-sGavnr_dnH1BjVjDzqMAjfUFzwHYPQkMyPZs)
(圖一)蛇蝨常見於唇窩、泄殖腔、鱗片等等的縫隙中。(圖片取自[1])
綜合而言,上述所提及的方法,為最初步的自我檢核手段。若懷疑新到的小蛇有任何健康問題,仍應尋求獸醫協助,而非只參考網路意見。而為避免新來的蛇類,有未知的健康問題,可能感染其餘蛇類,保險的做法為將球蟒完成清潔與初步檢查後,於獨立的飼養環境下隔離檢疫一週以上。在這段時間,可以使用餐巾紙作為墊材,以方便觀察是否有寄生蟲或不明分泌物產生。多一份留意,才能避免疾病的的擴張。
靜養與餵食時機
許多資料都提到了,在球蟒進入一陌生環境後,應靜養一週才能上手或餵食。然而,實際上,球蟒適應環境的時間,會因為每隻個體的個性不同而有所增減。對於較為膽小的個體,可能會需要一週以上的時間才會願意開口進食;而對於進食慾望強烈的個體,則可能只需要2~3天便願意開口。球蟒在新環境中的行為,可以作為其個性的指標。若其未蜷縮成球,呈現放鬆開展狀態,且已經主動在環境中探索,則可以考慮嘗試餵食。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則還是以七天作為標準。球蟒一週不進食,對其健康影響不大,因此有點耐心,慢慢嘗試,基本上多數的健康個體都會順利開口並適應環境。
根據懶蛇的觀察,球蟒的進食行為會與其習慣有關,因此良好的進食經驗,將會增加個體後續進食的意願。在第一次於新環境餵食時,懶蛇通常以平時餵食習慣再小一號的活數誘導其開口。以球蟒而言,最小至長毛乳鼠即可,無毛乳鼠過小,且其形態、行為與成體老鼠差異甚大,一般懶蛇不建議使用。較小的老鼠可以增加個體的進食意願,並提供其正向的進食反饋,對於後續整體的適應有所幫助。
總結
球蟒膽小的性格,往往造成許多新手飼養者不少的壓力。懶蛇建議各位多多累積經驗、觀看資料,並與資深飼養者交流,落實謹慎的檢疫與隔離。若有任何懷疑,比起發求救文,前往特寵獸醫往往是較為妥當的選擇。相信大家都能在飼養的過程中學習經驗,並隨著每次的成長,逐漸享受球蟒的飼育。
2025年6月16號初版
內文撰寫:來隻蛇 The Lazy Snake
引用資料
- Mendoza-Roldan, J. A., Napoli, E., Perles, L., Marino, M., Spadola, F., Berny, P., ... & Otranto, D. (2023). Afoxolaner (NexGard®) in pet snakes for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Ophionyssus natricis (Mesostigmata: Macronyssidae). Parasites & vectors, 16(1), 6.
- Schumacher, J., Jacobson, E. R., Homer, B. L., & Gaskin, J. M. (1994). Inclusion body disease in boid snakes. Journal of Zoo and Wildlife Medicine, 5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