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問答 (75)《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五之五)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五之五、「無住」而「生心」(續)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者,「自性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法」也,屬心識作用之範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者,「超越心識框限、而生遍滿虛空之佛心、明見萬法」也,屬如來知見之範疇。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三、云:「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佛之知覺。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覺?』

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

「佛之知覺」者、即「如來知見」也。

卷三又云:「『大慧!彼生滅者,是識,不生不滅者,是智。

復次,墮相、無相,及墮有、無種種相因,是識,超有、無相,是智。

復次,無礙相,是智,境界種種礙相,是識。

復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識,無事方便、自性相,是智。

復次,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

自得聖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

「識」、指靈魂、及其作用,含:受、想、行、識四部。

受、即前五識,想、即第六意識,行、即第七末那識,識、即第八阿賴耶識,乃由淺至深之靈魂作用。

受、想、行,屬「有」;識,屬「無」。

「智」、指佛心、及如來知見,含:定、慧二面向。

定、慧,乃佛心的一體二面向觀察;有、無,則為心識認知現象的相對互斥、不可兼容之兩端。

「識」、乃「人心」之具稱;「人心」、乃「識」之通稱。

「智」、為「佛心」之具稱;「佛心」、為「智」之通稱。

故,「心」、有:「人心」、「佛心」二種含義。

卷三、云:「採集業為識,不採集為智。
觀察一切法,通達無所有,逮得自在力,是則名為慧。
縛境界為心,覺想生為智,無所有及勝,慧則從是生。
心意及與識,遠離思惟想,得無思想法,佛子非聲聞。
寂靜勝進忍,如來清淨智,生於善勝義,所行悉遠離。

超度諸心量,如來智清淨。」

佛心之範圍、超越人心區隅,並將所有人心、含容吸納於彼遍滿虛空之廣袤中,猶如遍滿虛空的太陽光輝、與高掛空中之片片烏雲般。

太陽光輝、既位於烏雲之上、並含容吸納烏雲於其內,便不能僅將「人心」清洗潔淨、遂遽稱為「佛心」,應知:於「人心」之外,尚有一包括萬有的「佛心」,修行者需證悟此「佛心」,由其光輝之照澍、使烏雲轉為潔淨白雲,此時之潔淨,方是真正、絕對之潔淨。

如卷三、云:「『大慧!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暉發,是名宗通相。』」

又云:「『云何愚夫得離我、我所計著見?離作、所作因緣過,覺自妄想心量,身心轉變、究竟明解一切地,如來自覺境界,離五法、自性、事見妄想,以是因緣故,我說妄想從種種不實義計著生,知如實義、得解脫自心種種妄想。』」

是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者,「超越心識框限、而生遍滿虛空之佛心、明見萬法」也;而,佛心以其智慧知見之光輝、照澍熙澤萬法、轉萬法為絕對真實,即為「立一切法」也。

《南陽和尚頓教解脫禪門直了性壇語》、云:「今推到無住處、立知,作沒?

無住、是寂靜,寂靜體、即名為『定』,從體上有自然智、能知本寂靜體,名為『慧』;此是『定慧等』。經云:『寂上起照』,此義如是。

無住心、不離知,知、不離無住,知心無住、更無餘知。《涅槃經》云:『定多慧少、增長無明,慧多定少、增長邪見,定慧等者、明見佛性。』

今推到無住處、便立知,知心空寂、即是用處。《法華經》云:『即同如來知見、廣大深遠。』心無邊際、同佛廣大,心無限量、同佛深遠,更無差別。

看諸菩薩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佛推諸菩薩病處如何?

《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者,今推知識無住心是,『而生其心』者,知心無住是。

本體空寂,從空寂體上起知、善分別世間青黃赤白,是『慧』,不隨分別起,是『定』。

衹如凝心入定、墮無記空,出定已後,起心分別一切世間有為,喚此為『慧』,經中名為『妄心』,此則:慧時則無定,定時則無慧。如是解者,皆不離煩惱。

『凝心入定,住心看淨,起心外照,攝心內證』,非解脫心,亦是法縛心,不中用!《涅槃經》云:『佛告瑠璃光菩薩:善男子!汝莫入甚深空定,何以故?令大眾鈍故;若入定,一切諸般若波羅蜜不知故。』

但自知本體寂靜、空無所有、亦無住著,等同虛空、無處不遍,即是諸佛真如身。

真如、是無念之體,以是義故,立無念為宗。若見無念者,雖具見聞覺知、而常空寂,即戒定慧學、一時齊等、萬行俱備,即同如來知見、廣大深遠,云何深遠?以不見性、故言深遠,若了見性、即無深遠。」

《南陽和尚問答雜徵義》石井本二十一、云:「⋯ 欲擬善分別自心、現與理相應者,離五法、三自性,離八識、二無我,離內見外見,離有無二法,畢竟平等、湛然常寂,廣大無邊、常恆不變,何以故?本自性清淨、體不可得故。

如是見者、即見本性,若人見本性、即坐如來地;如是見者、『離一切諸相、是名諸佛』;⋯ 如是見者、謂無所得,無所得者、即是真解脫,真解脫者,即同如來知見、廣大深遠,一無差別故;⋯ 如是見者、放大智慧光、照無餘世界,所以者何?世界、即心也,言心、應供正遍知,此者,正言心空寂、更無餘念,故言照無餘世界。」

《佛果園悟真覺禪師心要》卷上終、示璨上人、云:「『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證,則萬法一如,求其分毫住相不可得。

只今、現定作為、全是無住,根本既明、『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豈非般若關捩乎?」

示心道者、云:「⋯ 要須直下領取、透頂透底、纖芥無違,現成撲不破、萬機莫能到,然後於『無住本』中、流出一切、融通無滯,百千作為、皆我妙用,處處與人抽釘拔楔、令各安穩去。豈不省要哉?」

卷下終、示無住道人、云:「《維摩經》:『依無住本、立一切法』;《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古德云: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使有住、則膠固,豈復能變通耶?日月住、則無晝夜,四時住、則失歲功,唯其無住、乃所以流於無窮。

是故,住於無所住,所以轉凡成聖,即無作、無為、無住妙用,『於萬有中、得大解脫』。

既達此理、見此道,唯力行不倦、乃真道人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nlight03的沙龍
0會員
106內容數
enlight03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5
《六祖壇經》版本眾多,成立時間愈晚、段落增添愈多、情節發展愈離奇;
Thumbnail
2025/06/15
《六祖壇經》版本眾多,成立時間愈晚、段落增添愈多、情節發展愈離奇;
Thumbnail
2025/06/12
「無住」之意,非橫向滅除認知現象、而是縱向殄滅心識作用之邊際、直下如桶底脱,
Thumbnail
2025/06/12
「無住」之意,非橫向滅除認知現象、而是縱向殄滅心識作用之邊際、直下如桶底脱,
Thumbnail
2025/06/07
於中文語境,「行、住、坐、臥」乃動作的四種基本樣態,
Thumbnail
2025/06/07
於中文語境,「行、住、坐、臥」乃動作的四種基本樣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