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現鏈推出後,鑒定師來問我關於文案的內容。經我講解後,她回看文案,評價說:「文案沒有一句廢話!」但也覺得真正看明白的人不多。
於是便建議我寫一篇水晶雜談,把我跟她解釋的內容記下。
映現鏈是關於:
「讓未完成的完成,未顯化的顯化。」
其中文案裡我又說道:「一個事件永遠走不到結尾,進入了存在與不存在之間,而永恆的留在了個體的輪迴結構裡。」
為了講清楚何謂「未完成」,何謂「走不到結尾」,何謂「永恆留在了個體的輪迴結構裡」,我便講解了「業識」,「業力」,「業報」。
先理解三個概念:
( 一)這個宇宙有一種自然傾向,要撫平一切創傷,熨平一切皺摺;宇宙自身的方向,是走向一種平和與清淨。如果用擬人化的語言,則是宇宙對我們,都是祝福的,善意的。
(二)造業後,產生於外在的一種動力,叫業力。
(三)造業的內因叫業識。
(四)最終業力導致的結果叫業報。
因為(一),如果造了業,業力運動完之後,業報顯現後,事情就結束,業力不會相續不止;由於有業識存在,因此導致了業力相續不止。
那業識是如何導致業力不止?
客觀上,業識會對發生的所有事情,進行判斷與干涉;就產生了對(一)的干擾,於是宇宙本質的清淨持續不能恢復,不僅不能恢復,還越發混亂。這其實是本體層面的未完成與偏移,使得宇宙不能按照其最有序和諧的方向進行,而宇宙對這種偏移的自然修復,就是業力;修復的結果,就是業報。
不過映現鏈的功能,並非療癒或顯化宇宙的未完成,從而讓業報提早發生;而是修復療癒業識。
所以要理解映現鏈,我們先要理解何謂「業識」。
「業識」即是佛教中「受想行識」中的「識」。
我們將「識」理解成人體內一種不能散去,又不能完成自身的意識能量結構。「不能散去」來自執著,「不能完成自身」則一來天不盡如人意,二來「人心不足蛇吞象」。
由於不能散去,也不能完成自身,業識便永恆的進入一種,介於存在與不存在之前的狀態,無法走入宇宙「成住壞空」的自然消逝,還會更會進一步扭曲人對事物的感覺,產生無明顛倒,並使到人的行為,持續的逆反宇宙自然的方向,使得(一)對業力的撫平,永恆推遲。
業識因此就會在方方面面,不知不覺的影響人的身心,行為,選擇,觀點,從而持續業力的延續。 本質上「業識」的形成無關內容之好壞,重點在於未能自然流動,而不得完成。
假設一個有道德原則的人,下一世輪迴或許也會接續這個慣性,輪迴成一個有道德的人。一般尋常見解或許覺得道德是好的,但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業識,即會對宇宙本體流動產生持續的干涉,因此便繼續產生因果。
實際上一個人有道德概念,說明他並不是有道德的,所以才有道德概念,如果道德是他之所是,則就活出道德而不需記得道德,因此一個好人因道德而輪迴,就是其對道德之重視,既不能散去又不能完成,遂成業識。
所謂「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就表達了這個規律。
以上舉善的例子,只是要突破大家的認知邊界,業識無關善惡,只要未完成,又放不下,則業識生,業力增,業報增。如果完成了,不再執著,則業識消散,一切回歸自然流動,終有自然撫平的一日。
惡業也如此這般,為避免簡單誤解成造業不執就業力少,進一步引申:
假設某害人造惡者,心無愧疚完全造惡無心理負擔,是否就沒有業識?
這可以分兩個層面:
一來道德是本體的性質,因此一個人必定會有極大的執著業識,才會扭曲覆蓋本來的天性,造大惡無愧疚即是其業識之大業報。
二來實際上造惡後的宇宙自然規律,是報應現前自然懺悔。如果造惡沒有心理負擔,實際上是良知的未完成,是宇宙事件的未完成,因此屬於自然能量流動的極大扭曲與未完成,會對宇宙產生極大的干擾,而形成巨大的識,力,報。
由於業識介於存在與不存在間,非常難觀照到,更難以被化解;正常修行療癒,都很難有長足本質的進步。如果理解了其內在結構,就可以運用能量設計,引導業識內的能量走出自身的扭曲,不再逃避而進入現實,使能量得以真正流動。
最後想表達,由於許多人可能已經輪迴無數世,業識中「未完成,未顯化」的前因,早已全然忘記,只留下不可溯源,又「想完成」的執著,從而形成種種習氣,種種業障,種種業報,種種因果病,卻也覓不得線頭,解不開一團亂麻。
而映現鏈的功能,就是設計來讓這些想完成自己的能量結構,能夠在能量層面走出不上不下的狀態,讓這些能量自我接受,自我顯化,然後自我放下,不再執著,從而讓一切恢復流動,從而能得到來自宇宙的賜福與撫平,能如實的進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