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在礦物展擺攤,有社團成員在現場,聊起水晶解讀的共性問題,問說原初水晶的文案解讀是否是屬於共性。我在水晶雜談裡有稍提起文案的客觀性,但有人注意到這個層面,還提出「共性」這個詞的時候,有讓我訝異。
水晶解讀的「共性」與「非共性」,是有趣的課題。
「共性」指的是礦石客觀而普遍的能量性質;「非共性」是礦石的個體能量性質。
比方說:紫水晶的「共性」包括「智慧」,「頂輪」,「紫光」,「理想性」等等。這些性質是客觀的性質,放諸四海皆準的。一顆紫水晶不論是什麼形狀,拿來怎麼使用,放在什麼位置,由什麼人來用,有沒有雕刻,這些性質都會在,都有一致性。理論上也會普遍的對所有人產生效用。
「非共性」指的是不同的水晶個體,小概率會產生的獨特性能量,有別於其本來的「共性」。
比方說:某顆紫水晶裡,可能會有慈悲的特殊能量,或有天使般的療癒感等。這種「非共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與隨機性,要看緣分。即使買到,也要看緣分才有效果。另一種人為的「非共性」,則是對水晶進行加工,改變其形狀結構,也可以產生能量性質的轉變,但這種則沒有那麼偶然性。
根據觀察,也許人們會下意識覺得水晶的「非共性」,比較特別,比較厲害;如果有這種想法,這就是我這篇文章其中一個想說明的觀念。
我也能解讀水晶非共性的能量,所以販售經營原初水晶之初,就仔細考慮思考過,最後覺得「共性」才是更優質的療癒性質。
詳細理由有以下兩點:
(一)從療癒的角度來分析,非常反直覺的,其實「共性」遠比「非共性」更稀缺,更有價值,「共性」實際上是反映出最本質的本體的性質,能往上回到源頭的話,就近乎是與真理同體;而原初的淨化正是一種讓水晶回到源頭的方式。
由於能與真理同體,這種層次的「共性」會是一切奧秘的門戶。從最長遠來說,「共性」的價值就會是最好的與最高的。
(二)消磁水晶源於個人興趣,如果開始經營接觸眾人,則另一層更深的意義,其實是宇宙讓我進行一場大型的驗證實驗。即驗證原初消磁是否屬實,也驗證原初清淨是否真如我的觀察,合乎本質。
如解讀水晶的「非共性」,所有接觸原初水晶的回饋,就沒有互相參照的基礎;因爲「非共性」並非人人都會有緣,這種偶然性更驗證不了原初的理論系統。
因此唯有「共性」能讓大家接受最合乎本體的療癒,且能讓大家得到一致性的體驗,更能建立一以貫之的信任。
因為以上思考,原初的文案最終選擇都以水晶共性來解讀。
我還想談談解讀水晶的難易度。
解讀「共性」與「非共性」的難度差距非常大,但孰難孰易,應該跟一般人下意識的認知不同。
坊間一般基礎的水晶文案比較多,比較獨特解讀的水晶文案比較少,另外多數只寫基礎文案的是一般賣水晶的商人,寫「非共性」的特殊文案的人,多非一般商人,因此也會產生解讀「非共性」比較難的印象。
事實上難度是正好相反。
如果能深度理解「共性」是近乎本體的這個概念,再回想看過的水晶文案,會發覺水晶「共性」文案近乎是「天下文章一大抄」,都非常類似且淺層,歷經數十年沒有什麼新資訊。
大部分水晶基礎「共性」的文案,會讓人覺得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似乎有釐清什麼,但等實際拿到礦石,實際體驗,又發覺好像似是而非。
另一方面,如大家回憶「非共性」的水晶文案,應該都有具獨創性,細節滿滿又精確,描述活靈活現,甚至天馬行空,有編故事成分的印象。
隨著近年接觸靈性的人變多,市面上各種獨特視角的「非共性」解讀,也在變多。反觀如前面提到的,「共性」的文案內容深度,還是跟10年甚至20年前一樣狀態,沒有多少新資訊產生。這其實反映了解讀「共性」的難度,不因為接觸靈性與修行的人變多,而增加了對水晶本質的理解。
「共性」解讀難的背後,是因為「共性」跟本體有關;深度修行的人,要解讀「共性」,都非常難,反之要解讀「非共性」則容易許多。
解讀「非共性」,只需要有接受訊息的能力,比較敏感開放,就有機會可以接收到這些訊息;如果再增添一點放飛自我理性的幻想力,則會解讀得更活靈活現,如有神助。這種敏感開放,對一般有靜心,有靈修,有修煉氣功或能量的人,都有機會可以做到。(至於是否是正確解讀而非幻想或其他,就見仁見智)
對於「共性」的解讀,則需要對真理層次進行洞察的能力。為什麼解讀水晶「共性」訊息,會需要對真理層次進行洞察呢?
以原初水晶的理解,真正的「共性」屬於「客觀的能量現象」,這種「客觀能量現象」是本體規律的一種表現,因此也可以把「共性」實際上視為「本體實相」的一個面向。
這種「實相共性」,並非一般通靈,能量敏感所能觸及的層次;理論上唯有於正法的「無我」「無為」有所實證,才有具備相應的洞察條件。
雖然有點矛盾,但喜歡水晶,喜歡現代靈修的人,解讀出水晶深層「共性」的概率非常低;相反修行佛教道教次第的人,可能解讀水晶「共性」的概率會更高一些;這也是社團裡所說的「對家效應」的一個體現,有趣的是通常真正精於傳統修行的,一般不會對水晶有很深的研究,對於水晶很有研究的,一般不會精於傳統修行。
換個角度來看,其實「共性」就是一個「客觀的能量觀察」,「非共性」就是一個「主觀的能量觀察」;由於目前沒有任何科學儀器可觀察所謂的形而上的能量,因此基本上所有對能量的觀察都應該是「主觀的能量觀察」,因此都很難是真正客觀的觀察到「共性」。
以這個角度來分析,前面說唯有符合正法實修實證者,才能觀察到水晶「共性」的道理就在於此;唯有能保持深度的客觀性,才有機會觀察到「共性」;修到「無我」有多難,解讀水晶「共性」,就有多難。
我認為原初的文案分享至今,從社團成員的很多回饋驗證,應是一種「共性」解讀;不過當然我也沒有真的「無我」,也許是原初水晶的清淨力的幫助,讓我能客觀的觀察祂們,以為世界留下關於祂們的客觀描述。
最近推出「埃及預言石」,再次驗證了原初礦石文案的「共性」:
好幾年前,對「埃及預言石」第一次解讀,觀察到祂本身是「天入地」後,「地煞合天光」的能量產物,並觀察到「埃及預言石」是「地輪能量」的說法,是人們的誤讀。
這種礦物的本質是屬「天」的,對應道教與儒家中的「天理」「天公」屬性。
今年對「埃及預言石」有新的解讀,新舊解讀互相對照,我發覺也驗證了原初水晶對「埃及預言石」的觀察是客觀的,也是一脈相承的。
今年初我有緣看了「雷法修仙」的一些資訊,並用原初脈輪理論反向把祂的修仙法破譯一部分,在自己身上產生了「雷炁」。因為這個新知識點與新經驗,讓我意識到「埃及預言石」的性質加上原初消磁,跟雷炁修仙,能量本質並無兩樣。
由於是「共性」解讀,「埃及預言石」高概率必然也能產生「雷炁」;於是拿起埃及預言石稍微一調整,果然就生了「雷炁」。
販售埃及預言石時,我為了實驗,沒說明「雷炁」運行的路徑,也沒有詳細說明能量感受,只提到可能會有「雷炁」,也提到了天公生天雷的道理,然後告知不會替大家做調整,有沒有生雷炁,端看個人因緣。
由於原初水晶的共時性似乎越來越強,我推測「雷炁」會出現,購買者中也可能有「有緣人」。
果不其然,有人拿到埃及預言石後,來詢問說感覺到了昏眩感,麻感等,他們都一致出現了類似的感覺,特別是在頭部範圍。他們的描述,跟我隱藏的雷炁路線規律一致;這種在雷炁體驗上的呼應,驗證了「原初埃及預言石」的「雷炁」感受並非暗示,也驗證了文案的「共性」。
而其中有兩位,所描述細節,甚至跟道家修仙,「雷炁煉神」的能量細節,是一樣的:
社團成員A:
社團成員B:
我個人從「修仙雷炁」到埃及預言石產生的「雷炁」,都會有從下至上到眉心輪以雷煉神的體驗,文案中完全未提及,但兩人都有此感應。
實際上,在我感知上,每一位來回饋有特殊感覺的人,都有雷炁練神的反應,只是感受性與描述各有不同。
從「天入地合地陰」,到消磁回到「天公天理能量」,到「陰陽顛倒」生「雷炁」,整個能量邏輯鏈嚴絲合縫,對應到道家修行的概念,並非是我杜撰,而是客觀觀察的洞見,更重要的是,最後的「雷炁」有被人驗證是真實的。
如果埃及預言石的「雷炁」為真,則對其「陰陽顛倒」的觀察為真,則其「天公屬性」為真,則其「天入地合地陰」為真,則原初的解讀最初為真,且符合古人修仙之理,即可驗證,原初解讀的是「共性」。
社團成員B還說起他對一般埃及預言石的感覺:
這也側面證明消磁後的埃及預言石有所改變。
社團裡的水晶文案,由於寫的是「共性」,反映出的是礦石的本質與奧秘。雖然文案有時不起眼,有時候難懂,有時候泛泛,有時候浮誇,但其實都是有其價值,很多時候非讀一次兩次可以盡解。
資深的社團成員應該可以了解,原初水晶的文案,會在幾年後重讀,才發覺很多自己對礦石功能的深度理解,早被寫在文案中,但當初是看不到的。這亦是原初文案是礦石客觀共性解讀深度的一個體現。
最後想說,「共性」就是「實相」,因此具足「共性」能量的原初水晶,其療癒能帶大家回歸「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