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謙、卓天樞、顧玄明與七部山河的興替 ──
「拳侯」卓天樞 ── 海派爽朗,五湖四海皆兄弟,外圓內直
「劍君」顧玄明── 極度內斂,笑面迎人;城府深,心仍向善
「風藏」洛謙 ── 飄逸冷淡、洞悉大局,卻常自嘲「山中敗筆」
一、舊歲風華:拳侯‧劍君‧風藏
風華年代,卓天樞憑《九潮混海拳》豪氣開疆,客戶無不折服;
顧玄明為卓嫡傳弟子持《玄隱十三劍》談笑間敲定資源,刀劍皆藏袖內;
洛謙統轄全台業務,如浮雲掠頂、綜觀四海,三人共拜舊尊者門牆。
一時人稱──「海拳、劍君、風藏」三英。
二、暴潮初至:拳侯沉海,藏鋒守關
風暴驟起。新時代派來大名鼎鼎的江湖煞星「封江客」,手使《斷浪封脈指》逐一清算舊人:
《第一場戰役》卓天樞 vs 封江客
拳侯以畢生功力〈奔潮〉迎敵,封江客卻使指鎖脈,擒隙封穴。決勝一式〈斷港〉未發,卓天樞已被逼退——拳侯沉海。最終他脫袍遠走,投奔「天絕峰」任武學教頭,誓言:「改日海嘯,必反卷此堂!」
三、天尊易位:劍君登堂,風藏隱劍
現任天尊在徐問樓、魏長珩暗助下繼位。徐成為「副宗」,魏則列七部之一;風頭一時無兩。而顧玄明則因卓天樞託孤給天尊(兩人曾為短暫師徒)調往黑月閣任閣主,也屬七部山河之一。但由於舊恨未了,起因為徐問樓在動盪之際與「封江客」聯手設局將卓天樞逐出。在徐問樓如日中天之際,卓天樞暗中指導天絕峰兵法,將天絕堂逼入絕境。目的就是要以其人之道還致其人之身,最終逼退徐問樓。而顧玄明在此時臨危受命接手天絕堂。而在天絕峰外有昔日恩師撐腰,聲勢如日中天,但卻也功高震主...
四、盛極而衰:劍君歸隱,風藏守局
徐問樓惱羞,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挑戰劍君。然而劍君的武功修為皆在徐之上,讓徐每次都落得無地自容。但畢竟徐擅長上下斡旋,時常在上朝前跟天尊咬耳根子:「背後有卓天樞扶持」、外傳拳侯與劍君暗結「舊盟」,聯合對門派施壓...等耳語。起初天尊不以為意,但日子一久,劍君一些不經意的舉動及策略都牽動了天尊敏感神經。最終,顧玄明因「過分倚客」為由,被請出江湖,黯然辭印。
顧玄明別堂之前,獨召洛謙夜談:
「風藏兄,江湖已亂,我劍暫歸鞘,你觀局最清,務守初心」
洛謙舉杯一笑,嘆息未語。
五、風藏獨行,新局未了
今日,山河再定,只餘洛謙獨立中樞「太元關」
外似閒庭信步,內織千絲情報。有人言:
「風藏不動,乃在等一個風口;風起時,他那一式〈藏鋒於寒〉,或將重排山河。」
天尊深夜搖扇:
「海拳已成浪,劍君未忘劍,風藏仍在……七部山河,終需有人再立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