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穿越記 第 140 章: 邊關初定,水溶迎側妃
秋初,涼州邊關的談判終於告一段落的消息傳回京城。
長公主韓睿桃以複合弓的驚人技藝震懾哇拉王普澤,迫使其放棄了無理的和親要求。
禮部郎官顧清霖與沈慕白巧用「羊毛貿易」之議,成功贖回了被俘多時的南安王金鏢。
西北局勢暫時穩固,使得京城大雍帝的心頭大石落地。
北靜王水溶得報,知京城安穩,皇上無憂,便也將懸著的心放下。他深知,國泰方能民安。
************** 北靜王府,正堂之上,秋陽透過雕花窗欞,灑下一片的光影。
北靜王水溶一襲玄色錦袍,王妃柳文秀,青絲高挽,溫婉中透著威儀,端坐堂中。 然而,今日主位上坐著的,卻是北靜王太妃金俊梅。她雖年將花甲,卻保養得宜,望之如四十多歲的婦人。
金太妃輕輕放下手中的茶盞,目光先落在水溶身上,語氣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慈愛:「王爺,邊關之事既然塵埃落定,皇上心安,你這心也該放下了吧?」
她微頓,又轉向柳文秀,語氣溫和了幾分:
「王妃,你嫁入王府多年,為王府操持辛苦,膝下雖有嬌女,卻一直未曾添丁,這終究是個缺憾。
為著王府子嗣綿延著想,老婆子思量再三,覺得這迎娶側妃之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水溶聞言,垂下眼瞼,掩去眼底的思緒。
他知曉母親的心意,也知道邊關安定,自己不用掛帥出征,與薛家的親事就可以進行了。
他拱手道:「母妃所言甚是,兒臣全憑母妃作主。」
他心中暗忖,「母親此舉,是為王府打算。上次見寶釵此女,端莊謹慎,識大體,知進退,若能入府,必能助文秀打理府中事務,若真生下男丁,更為王府增添助力。」
柳文秀淺笑著,面上波瀾不驚,心裡卻已是百轉千回。
她雖是名門閨秀,也知這世道的男人三妻四妾乃是常態,更何況自己的夫君是王爺。
可要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再娶一位美貌且才華出眾的女子入府,分走原本就不多的情意與時間,心頭如何能不起波瀾?
她手裡的團扇輕輕搖著,卻仿佛無法扇走心底那股淡淡的酸澀與無奈。
「王爺看重薛氏女,品貌皆佳,是個拿得出去的。」柳文秀勉強道。 她深吸一口氣,將所有情緒壓下,臉上仍掛著得體的淺笑,輕聲應道:「兒媳自當為王府子嗣開枝散葉而考慮。」
金太妃滿意地點頭,找來管事嬤嬤:「傳話欽天監,選重陽節前吉日,迎娶側妃。務必依郡王側妃之禮,全三書六禮,不可有絲毫差池,更不可失了王府體面。」 ********* 次日,欽天監報來吉日:
九月初八,宜嫁娶,諸事皆宜。
柳文秀點頭,命人備文書,送往宗人府與禮部備案,所有流程都走得嚴絲合縫,滴水不漏。 「側妃入府,不可失了王府體面,更不可讓人挑出半點錯處。這京城的眼睛,可都盯著呢。」
她深知大家族的規矩與隱形的較量,更怕自己傳出善妒的名聲。
****** 薛氏老宅中,秋風輕拂,卻帶不走薛姨媽額角的汗珠。 她親自操持寶釵的嫁妝,忙得汗濕了羅帕,卻依然不肯假手他人。 箱籠中裝滿了錦繡衣裳、金玉首飾、瓷器茶具,件件都透著薛家的富貴與對女兒的疼愛。 雖不敢逾越側妃的規矩,每一件物什卻都處處見用心,力求精緻,不失體面。
她擦著汗,輕聲嘆道:「釵兒這親事成了,咱薛家在京裡總算站穩了腳跟了。娘這顆心,總算能放下一半了。」
心裡卻仍舊忖度著,
「王府規矩深嚴,人多嘴雜,釵兒性子雖穩,可終歸是個商戶之女。嫁到這樣的高門大戶,盼她能安穩度日,別受委屈才好。」
那份為人母親的擔憂,即使在喜事臨門時,也揮之不去。
寶釵一襲淺紅紗裙,素雅得體,立於院中,幫母親清點嫁妝。
她神色平靜,那雙鳳眼波瀾不驚,可細看之下,眼底卻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忐忑。
「王府高門,側妃之位,榮華易得,自由難求。
從此一入侯門深似海,再無往日逍遙。然既定親,這便是我的宿命,便當盡心盡力,守住本心,方不負此生所願。」
她心中默默規劃著未來的每一步,將所有的不安都壓抑在心底。
她輕聲對母親道:「母親莫憂,女兒自會謹慎行事,凡事以王府為重,以體面為先。」
此時薛蟠大咧咧地走來,他自從知道妹妹的親事成了,整日都笑得滿面紅光,像是自己娶親一般。
他挺著胸脯,大咧咧地說道:「妹妹這親事,好得很!北靜王瞧著就是個厚道人,往後咱薛家跟王府沾親,誰還敢小瞧我?!看誰以後還敢說我薛蟠是個混不吝的,我可是王爺的大舅子!」
他心裡樂開了花,「妹妹嫁過去,到時候我有王府做靠山,比賈璉、寶玉更有風頭,看誰還敢管著我!」
香菱端來茶盞,笑道:「尤家三姑娘如果嫁來當大奶奶,她能管著大爺。」
薛蟠聽了,強辯道:「她能管著本大爺?是本大爺尊重她,是尊重…,你知道嗎?」
香菱不跟薛蟠抬槓,她向寶釵,眼中帶著幾分羞怯與真誠的喜悅,小聲笑道:
「寶姑娘,妳入了王府,肯定福氣滿滿,再不用像在賈府那般寄人籬下了!」
她暗自想著,「小姐待我如姐妹,從未有過輕視,如今能嫁入王府,盼她日後順遂,無憂無愁。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鶯兒忙著收拾一堆繡品,她偷偷瞄了寶釵一眼,見自家小姐神色泰然,心中卻仍是為她捏把汗。
「小姐心細如髮,處事周全,入府定能得王爺歡心,可這高門大戶,人情世故複雜,總叫人放心不下。」
她低聲對寶釵說道:「小姐,這些嫁妝我再仔細檢查一遍,可千萬別有了什麼疏漏,叫人說嘴。」
她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寶釵的關心與祝福。
****** 九月初五,北靜王府納徵隊伍抵達薛府。這隊伍雖不如正妃納采那般浩大盛大,卻也氣派非凡,彰顯著北靜王府的顯赫與對這門親事的重視。
僕從們抬來聘禮:四頭羊、十壇好酒、二十匹上等綢緞,數量雖依側妃之禮減半,但每一件都精緻無比,價值不菲。
大媒錦鄉侯郭玉坤親自帶隊,他笑容滿面,拱手道:「薛夫人,側妃聘禮已備,還請過目,瞧瞧可有遺漏之處。」
薛姨媽忙迎出府門,臉上堆滿了笑容,連聲謝道:「王府厚愛,薛氏感激不盡!有勞侯爺親自跑這一趟,實在是折煞老身了。」
她回贈了玉如意一對、香木匣一副,寶釵也親手奉上一塊精心製作的黃芽茶餅,溫柔地說道:「這茶清香醇厚,味道極佳,盼王府上下皆能喜歡。」
這不僅是禮節,更是薛家對北靜王府的敬重與示好。
請期也隨即展開,欽天監使者奉上了九月初八是吉日的文書,這也是一個過場的儀式,薛姨媽接了下來,表示將婚禮日子定了下來。
******* 寶釵立於堂前,目光清亮,望向那份薄薄的請期文書,心中百味雜陳。
「九月初八,便是我人生新的篇章。願從此無風波,無爭鬥,我能守住心中的那份清明與本真。」
她將所有的期許與擔憂,都化作了眼底的一抹堅韌。
待續

大宅門的正妃,要維持這份表面的寬容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