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是來自比利時的 百威英博 AB InBev,旗下擁有 Budweiser、Corona、Stella Artois 等眾多品牌。這家公司靠著一波波併購與鋪天蓋地的分銷策略,把「喝得到」這件事推向極限,也就是說,不論你身在何處,只要有冰箱、有酒吧,就可能看見他們的產品。他們追求的,是佔領貨架與冰箱空間的最大化。而與之相對的,是來自荷蘭的海尼根(Heineken)
- 專注於品牌一致性與生活風格的營造
- 持續優化釀造技術,控制風味變異
- 維持高辨識度的綠瓶設計與紅星視覺記憶
風味穩定的背後,是技術控精神

A 酵母:海尼根的百年靈魂
海尼根的乾淨風味不是偶然,而是一種精準控制的結果。1886 年,海尼根在阿姆斯特丹成立自家實驗室,成功分離出獨有的 A 酵母菌株(A-Yeast)。這株酵母延續至今,成為海尼根風味穩定的靈魂,帶來特有的果香與乾淨發酵感。就像可口可樂有秘密配方,海尼根的核心也藏在這瓶內的微生物世界裡。
- 全世界海尼根皆使用相同 A 酵母
- 控制發酵時間與溫度
- 模擬水質與氣候差異
- 每日品管檢測
家族釀酒廠到全球啤酒帝國

海尼根旗下品牌:從左到右為 Red Stripe(牙買加),Birra Moretti(義大利),Sol(墨西哥),Tecate(墨西哥),Amstel Lager(荷蘭),Tiger Beer(新加坡),Desperados(法國),Krušovice(捷克)
1864 年,當時年僅 22 歲的 Gerard Heineken 購下了位於阿姆斯特丹的「De Hooiberg」釀酒廠。不到十年後,他在 1873 年正式創立了 Heineken N.V.,並立下目標:打造一瓶世界上最穩定、最值得信賴的啤酒。進入 20 世紀,海尼根成功打入美國市場,開啟國際化之路。
海尼根雖不是以「併購成癮」聞名的公司,但它每一次出手都十分精準——鎖定當地強勢品牌、打入戰略市場,形成既保留在地風味、又能納入全球體系的營運模式。
- 1968 Amstel 荷蘭:雙品牌策略起點,強化本土市場
- 2008 Scottish & Newcastle 英國:切入西歐市場,取得大量營運資源
- 2010s APB(老虎啤酒)亞洲:控制東南亞供應鏈與在地品牌形象
- 2017 Brasil Kirin 巴西:打入拉美市場
- 2022 Distell Group 南非:拓展至蘋果酒與烈酒領域,進軍非洲市場
透過這些關鍵收購,海尼根不但擴大了版圖,也豐富了旗下產品線與風味風格,讓消費者在不同國家,都能喝到與當地文化連結的啤酒選擇。
一顆紅星,150 年的釀酒精神

那瓶綠瓶不搶眼、那顆紅星不張揚,但它們陪過無數人的下班夜晚
每瓶海尼根瓶身上都有一顆紅色五角星?這不只是裝飾,而是品牌最古老的象徵之一,早在 19 世紀末就已出現在瓶身上。這顆星源自中世紀歐洲釀酒師的傳統符號,象徵釀酒的五種元素——水、火、土、空氣與神秘的「第五元素」,也被解釋為技術或運氣。在冷戰時期,為了避免與共產主義的紅星混淆,海尼根一度將它改為白色設計,直到 1991 年才重新恢復為紅色,並加上更現代的視覺細節。這顆星,不論怎麼演變,始終代表著對釀酒工藝的尊重與傳承。
追蹤專欄《邊喝邊想》,我們會聊聊酒,聊聊神話,也聊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