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的都市發展長久以來受到台鐵鐵路阻隔,市區被一條鋼鐵巨龍一分為二。然而,這項困境有望在近期獲得突破。立委林沛祥提出的「台鐵七堵站到基隆站鐵路地下化」構想,已獲得基隆市長謝國樑和交通部的支持,目前正進入可行性評估階段,為基隆的未來發展擘劃新的藍圖。
先來說好處xd
首先,最大的亮點便是預計將釋出七堵調車場約一半的土地,面積高達約44公頃(約13萬2000坪)。這塊位於基隆市區內的廣闊土地,在寸土寸金的北台灣實屬難得。一旦成功釋出,將為基隆市的市政建設帶來無限可能。謝國樑市長已提出多元規劃方向,包括:長照與醫療設施: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提供優質的醫療和長照服務。社會住宅:解決市民居住需求,提供更多元、可負擔的居住選擇。商辦與百貨:引入商業活動,創造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停車場:紓解市區停車壓力,提升交通便利性。如此多元的發展,無疑將全面提升基隆的城市機能與產業層級。儘管七堵到基隆約6公里長的地下化工程造價預計在380億至420億元間,堪稱一項龐大且長期性的建設,但此構想已獲得了來自各方的堅定支持。交通部已同意全額補助可行性評估經費,並承諾提供技術協助,展現了中央對於這項計畫的重視與決心。這筆約1600萬至2000萬的可行性研究費用,將是擘劃基隆新未來的關鍵第一步。
然而...
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初步評估顯示,約6公里長的地下化工程造價預估在380億至420億元之間,這對任何地方政府而言都是一筆天文數字。儘管交通部同意全額補助可行性評估,但後續的工程經費如何分攤、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壓力,將是巨大的考驗。更重要的是漫長的施工期。鐵路地下化工程技術複雜,涉及大量土木、機電、軌道等專業領域,施工過程勢必會對現有鐵路營運造成衝擊,也可能對沿線居民的生活帶來噪音、粉塵、交通改道等不便。這段過渡期可能長達數年甚至十年以上,期間基隆市民需要付出相當的耐心與配合。地下化施工期間,勢必會對台鐵現有的運輸造成影響,可能會需要階段性調整班次或路線,對於通勤族和貨運業者來說,都可能帶來不便。此外,施工圍籬和交通管制也可能衝擊沿線商店的生意,短期內對地方經濟產生負面效應。如何制定完善的交通維持計畫和衝擊減緩措施,將是工程推動的關鍵。
雖然釋出44公頃土地聽起來很美好,但如何有效率地規劃和招商卻是另一項挑戰。這片土地需要經過詳細的都市設計、分區規劃,並評估市場需求,才能確保其能夠真正發揮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如果規劃不當或招商不力,龐大的土地可能長期閒置,反而成為一種資源浪費。此外,任何大規模開發案都可能面臨環境影響評估、居民拆遷與補償等問題。如何在開發效益與環境永續、居民權益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對政府智慧的考驗。新的開發區域雖然龐大,但它並非獨立存在。如何將這片新生地與周邊既有的社區、商業區和基礎設施有效整合,避免形成孤立的「新市鎮」,將是一大挑戰。例如,新開發區的交通動線是否能順暢連接舊市區?水電、排污等基礎設施能否滿足新增人口和設施的需求?這些都需要通盤考量。

進站八堵的EMU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