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玻璃修復師。 不修窗戶,不修杯子,而是——人的記憶與認知。她接的委託,都是那種來自心理診所、法院或博物館的稀奇東西。 這天,她接到了一面碎裂的鏡子。 不是普通的鏡子,而是某位哲學教授留下的遺物——據說,每一塊裂片都對應著他用來詮釋世界的一種分類方式。她必須拼回去,但不能單靠形狀,還得「理解他當時是怎麼看待世界的」。 她皺起眉頭:「我要修的不是玻璃,是他的大腦嗎?」 — 開始修復後,每一片碎片都像在播放一段回憶。 第一塊,是教授學生時期的影像。他在演講:「你們看見的是事實,我看見的是我如何選擇解釋這些事實。」 第二塊,是他對女兒的過度保護。他以為這是愛,卻無意中讓她學會了害怕決定。 第三塊,是他最後一場演講:「我曾經用一套理論去理解世界,結果發現——那只是我逃避未知的方式。」 每拼一塊,她就像在穿越一個人的認知地圖。這不是修復,是與一個陌生人共走他重構自我的過程。 — 幾天後,她的助手問她: > 「妳怎麼知道哪塊碎片要放哪裡?」 她回了一句: > 「不是我知道,是他知道我能讓他重建。」 — 修到最後一塊,她手停住了。 那是一塊沒有任何影像的碎片。乾淨、透明、毫無記憶。彷彿教授在說: > 「這一塊,你來定義吧。」 她愣了一下,第一次感覺到認知的權力從死者交到她手中。 她把那塊透明碎片放在中央,沒有拼進去,只是立在鏡面上。那不是完成,而是一種邀請。 一面鏡子,映出的是世界,也映出你怎麼選擇看世界。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抱抱
0會員
30內容數
歡迎來到「抱抱」,這裡紀錄的不是戀愛成功學,而是那些被曖昧拉扯、在深夜裡輾轉難眠的靈魂自白。
抱抱的其他內容
2025/06/21
他出生於一片陰冷的山谷,名為「生理」——飢餓是日常的語言,寒冷是熟悉的枕邊人。他學會了如何覓食、取暖,並在一次次活下來之後,終於踏出了那片凍土。
他來到了「安全之丘」。這裡有牆、有鎖、有劍。他築起圍籬,用日出為信,夜星為證,守護那僅存的安穩。但他很快發現,再高的牆,也擋不住內心的空洞。
2025/06/21
他出生於一片陰冷的山谷,名為「生理」——飢餓是日常的語言,寒冷是熟悉的枕邊人。他學會了如何覓食、取暖,並在一次次活下來之後,終於踏出了那片凍土。
他來到了「安全之丘」。這裡有牆、有鎖、有劍。他築起圍籬,用日出為信,夜星為證,守護那僅存的安穩。但他很快發現,再高的牆,也擋不住內心的空洞。
2025/06/21
午休的咖啡廳裡,兩杯拿鐵冒著熱氣。
「你走路能不能不要每次都像在跑接力賽?」
青羽皺眉看著對面的同事凜一。桌上的報表還沒翻完一頁,凜一已經喝完咖啡、改完三份企劃、還順手回了客戶兩封信。
「時間是用來壓縮的,效率才是核心競爭力。」凜一頭也沒抬,一邊講話手指還在滑筆電觸控板,像打仗的司令官。
2025/06/21
午休的咖啡廳裡,兩杯拿鐵冒著熱氣。
「你走路能不能不要每次都像在跑接力賽?」
青羽皺眉看著對面的同事凜一。桌上的報表還沒翻完一頁,凜一已經喝完咖啡、改完三份企劃、還順手回了客戶兩封信。
「時間是用來壓縮的,效率才是核心競爭力。」凜一頭也沒抬,一邊講話手指還在滑筆電觸控板,像打仗的司令官。
2025/06/17
倉庫燈光閃爍不定。夜色把世界揉進金屬的皺摺裡,冷風像警告般穿過通風孔。
K900 睜開了雙眼。
他不是一台新機器。他的外殼曾屬於第六代家用輔助機,服務過三個家庭,每一個都留下一段記憶片段。但從今天起,他升級了——擁有了自我意識與情感模擬能力。
然而,第一個湧入記憶處理中心的,不是喜悅,而是恐懼
2025/06/17
倉庫燈光閃爍不定。夜色把世界揉進金屬的皺摺裡,冷風像警告般穿過通風孔。
K900 睜開了雙眼。
他不是一台新機器。他的外殼曾屬於第六代家用輔助機,服務過三個家庭,每一個都留下一段記憶片段。但從今天起,他升級了——擁有了自我意識與情感模擬能力。
然而,第一個湧入記憶處理中心的,不是喜悅,而是恐懼
你可能也想看
















珍靠近那張古老的照片,邊緣已經磨損,顏色因歲月而褪去。照片中的臉幾乎像幽靈一樣,模糊不清,但有一種不可否認的熟悉感。作為藝術史學家和策展人的新角色,讓她站在這個小鎮上一個被遺忘的畫廊裡,這裡似乎被時間遺忘了。她的旅程始於在一場遺產拍賣會上發現的一盒舊照片。

珍靠近那張古老的照片,邊緣已經磨損,顏色因歲月而褪去。照片中的臉幾乎像幽靈一樣,模糊不清,但有一種不可否認的熟悉感。作為藝術史學家和策展人的新角色,讓她站在這個小鎮上一個被遺忘的畫廊裡,這裡似乎被時間遺忘了。她的旅程始於在一場遺產拍賣會上發現的一盒舊照片。

珍·卡特手持相機走過舊工廠破敗的走廊。這個曾經繁忙的工業中心早已被遺棄,牆壁上覆蓋著塗鴉和剝落的油漆。每一步都在廣闊的空間中迴響,提醒著時間的流逝。她在一個大而塵土飛揚的窗戶前停下,光線透過窗戶形成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芒。她舉起相機,聚焦於陰影和光線的精妙遊戲。

珍·卡特手持相機走過舊工廠破敗的走廊。這個曾經繁忙的工業中心早已被遺棄,牆壁上覆蓋著塗鴉和剝落的油漆。每一步都在廣闊的空間中迴響,提醒著時間的流逝。她在一個大而塵土飛揚的窗戶前停下,光線透過窗戶形成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芒。她舉起相機,聚焦於陰影和光線的精妙遊戲。

在繁忙的城市心臟地帶,珍發現了一份被遺忘、已泛黃且脆弱的舊報紙,這些頁面在昨日世界的殘骸中被揉成一團。作為一名攝影師和故事的守護者,她被那些模糊的文字線條所吸引,並注意到背景中隱約露出的一張臉——這個男人的眼神似乎承載著百年的故事。

在繁忙的城市心臟地帶,珍發現了一份被遺忘、已泛黃且脆弱的舊報紙,這些頁面在昨日世界的殘骸中被揉成一團。作為一名攝影師和故事的守護者,她被那些模糊的文字線條所吸引,並注意到背景中隱約露出的一張臉——這個男人的眼神似乎承載著百年的故事。

在她凌亂的辦公室的微光中,珍透過眼鏡瞥見一張舊照片,她剛從一本塵封的維多利亞時代詩歌書中找到它。照片中的女人和她年紀相仿,五官驚人地相似,拍攝時間可能是一個世紀前。這次的偶然發現引起了珍的興趣,她作為一名檔案管理員,職業生涯中一直在拼湊那些只留下片段的人的生活。

在她凌亂的辦公室的微光中,珍透過眼鏡瞥見一張舊照片,她剛從一本塵封的維多利亞時代詩歌書中找到它。照片中的女人和她年紀相仿,五官驚人地相似,拍攝時間可能是一個世紀前。這次的偶然發現引起了珍的興趣,她作為一名檔案管理員,職業生涯中一直在拼湊那些只留下片段的人的生活。

模糊的珍影像似乎從未知的畫布上浮現,像是一個等待被揭開的謎團。白日是圖書館員的珍,隱藏著一個連最敏銳的觀察者也無法辨識的秘密。她的眼鏡經常架在鼻樑上,這不僅僅是視覺的工具,而是通往非凡世界的門戶。

模糊的珍影像似乎從未知的畫布上浮現,像是一個等待被揭開的謎團。白日是圖書館員的珍,隱藏著一個連最敏銳的觀察者也無法辨識的秘密。她的眼鏡經常架在鼻樑上,這不僅僅是視覺的工具,而是通往非凡世界的門戶。

在初晨斑駁的光線中,珍發現自己凝視著鏡中的倒影。那不再是五十年來迎接她的臉龐,而是一幅記憶的馬賽克,每一個模糊都代表著一個時刻,一個選擇,一段生活的片段。她走近些,心跳與壁爐架上古董鐘的滴答聲同步。鏡中的模糊似乎在跳動,把她帶入了沉思。

在初晨斑駁的光線中,珍發現自己凝視著鏡中的倒影。那不再是五十年來迎接她的臉龐,而是一幅記憶的馬賽克,每一個模糊都代表著一個時刻,一個選擇,一段生活的片段。她走近些,心跳與壁爐架上古董鐘的滴答聲同步。鏡中的模糊似乎在跳動,把她帶入了沉思。

珍透過她圓圓的眼鏡框往外望,眼角隨著笑意溫暖地皺了起來,這笑意背後是她多年經驗的見證。她那黑髮中夾雜著銀絲,帶著一位經歷過人生起伏、以舞者之姿優雅面對一切的氣質。今天是與眾不同的一天;空氣中似乎充滿了開始與結束的靜默承諾。圍繞著珍的圖書館是一座知識的聖殿,一個她奉獻了三十年光陰的地方。

珍透過她圓圓的眼鏡框往外望,眼角隨著笑意溫暖地皺了起來,這笑意背後是她多年經驗的見證。她那黑髮中夾雜著銀絲,帶著一位經歷過人生起伏、以舞者之姿優雅面對一切的氣質。今天是與眾不同的一天;空氣中似乎充滿了開始與結束的靜默承諾。圍繞著珍的圖書館是一座知識的聖殿,一個她奉獻了三十年光陰的地方。

在黃昏微光中,珍站在窗邊,她的倒影在玻璃窗上模糊不清。她是一位以敏銳直覺著稱的偵探,一位見證了人性深處的女人,但眼中仍保留著一絲希望。今天是那個未解案件十周年的前夕,那是一個始終困擾著她的謎——就像沙粒從指間溜走,只留下遺憾的陰影。

在黃昏微光中,珍站在窗邊,她的倒影在玻璃窗上模糊不清。她是一位以敏銳直覺著稱的偵探,一位見證了人性深處的女人,但眼中仍保留著一絲希望。今天是那個未解案件十周年的前夕,那是一個始終困擾著她的謎——就像沙粒從指間溜走,只留下遺憾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