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花東行,是為了了解自行車與觀光產業的繫合可能,但實際上,讓我最有感的,是這場與節奏、與風土對話的旅行。
第一天的行程是從瑞穗開始。首站的體驗,活動從洗手開場,香草水的氣味讓人心底平靜,背景是輕音樂,我們喝著蜜香紅茶,配上三顆手作糖——有牛奶,也有花東的地方味道,甜味平和而長。
繼續的是香草醋手作體驗。瓶子裏先放入糖和醋,加上手力搖晃混合,最後才加入香草。這種從細節開始的順序感,就像這片土地教人做事的方式:慢,有順序,有待的節奏。要每週翻動,三個月後才能開瓶喝。
晚餐是無菜單料理,每一道菜都以當地米為軸心,創意融合當地食材,連威士忌都有刮斷口感的風味,包括概念大方的香草、香菜和檳榔葉。餐桌上,有打水螞往酒杯中一頭鑽,像是忍不住想一同上餐的同行。
夜裏住進一座老屋改建的民宿,有時光美感,也有些舊物,茶包也顯得不太新,但那個夜晚,真的很花東。老闆晚上再次發動,帶我們看星星:先教用星空球,再步行到天堂路上。一趟「找星」,步調慢,很舒服,是調整呼吸的好時間。
早餐是適合外出野餐的餐盒配組:用池上米做的饅頭、純米漿,不加花生的原味設計。吃起來簡單,卻有一種誠意藏在裡頭。
第二天的騎行,是跟著一位長髮黑衣,語言深深的地方人。他帶我們走過天堂路、金城武樹、伯朗大道、大觀亭,最後到大坡池,叫我們把身體倒過來看稻田。
他說:「那個地方,值得停下來看看。」
所以我停下來,看了看,然後記住了。
我記住的不只是畫面,更是那個「停下來」的瞬間。
在城市裏,我們太習慣移動、太依賴導航,每一次轉彎都像是為了下一個打卡點而存在。但在池上,在那片倒過來的稻田裏,我忽然明白,旅行真正珍貴的,也許從來不是走了多遠,而是我們是否曾經「願意停下來」,為了某個風,某束光,某句話。
那天回西部的路上,我想起那個夜晚的星空球。裏頭的星座不是天文學的符號,而是今晚出現在我腦海裏的畫面:有好幾個人、香草水,還有那個「需要三個月才能打開」的瓶子。

我想,這身旅程留下來的,不是一篇報告該怎麼寫,而是某種節奏感~~一種介於踩踏與呼吸之間的節奏,一種屬於花東的時間感。
這裏不是天堂,但可能很接近。
💡 如果你也想體會「倒過來看稻田」的旅行節奏,不妨從一次單車花東騎旅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