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回 驚爆,寶玉要尚公主!
話分兩頭。
另一邊,回到半日前,妙玉歸來之時,皇后派來服侍她的女官楊掌衣,也帶來一道聖旨,上書皇上諭令,告知妙玉,已將整座寧國府賜予妙玉,作為公主府。 楊掌衣笑言:「昭華公主入主寧國府,真是皇恩浩盪之事。」 妙玉卻沉默不語,抿唇移眸望向窗外。
她清清楚楚地知道,這一份賞賜於自己太過,也太沉。
整個諾大的寧國府,全部只由她一人居住?於情於理皆不妥。 翌日清晨,妙玉便請楊掌衣帶路,乘小轎,入宮門,求見太后。 *** 太后自得知侯家之事,便對妙玉頗為憐愛,今見她主動請見,便笑道:
「昭華,昨日成了公主,今天就忙著晨昏定省了。」
妙玉垂首福身,語氣恭敬卻溫婉:
「臣女惶恐。臣女薄德淺識,不敢佔整座寧國府為己用。
且臣女素來清靜慣了,太過寬敞反使人心浮。
請太后恩准,將西院封起,由國庫管理。
與大觀園相連的東院改建,讓臣女與女官,丫鬟婆子們居住,便已足矣。」 太后與皇后對視一眼,太后道:
「你倒會體恤國庫。既如此,便將東院劃為你的府邸,與大觀園相連,便於來往;
其餘部分封存,由國庫接管,將來另作他用。」。
太后接著問道:
「你也過了雙十年華,總不能終身清修吧?當年你家滿門抄斬,這侯家血脈不能斷絕。你若嫁人,才能替侯家留個後。」
皇后也柔聲道:「出家修佛固然清靜,但你既封為公主,不如招一駙馬入贅,延續血脈,替侯家添枝接葉,也算圓滿了。日後有孩子承爵,也能告慰先人。」
太后便問起妙玉是否認識的年輕俊彥,她沉默片刻,低眉順目地答道:
「臣女自幼深居簡出,修佛為志,少與男子交往。
若說熟識……唯榮國府寶玉公子,從前曾飲茶論道,略有數面之緣。」
坐在皇后之後的元春一怔,神色微動。
太后也一愣,轉頭望皇后。
皇后問元春:「寶玉可是你的親弟?」
元春應道:「正是臣妾胞弟賈寶玉。人雖年少,性情篤厚,與妙玉妹妹素有雅誼。只是他已有妾室……」
太后蹙眉:「既為駙馬,怎能再有妾室?這可難辦。」
皇后看向元春,語帶思量:「若請賈老夫人出面處置,或許還有迴旋之地。」
元春點頭稱是,請安結束後,便請內侍去請賈母與王夫人。
心知這段姻緣,從來不只是兒女私情,更是世道潮水裡,賈家命運浮沉的關鍵。 ************** 賈母與王夫人得了通知,旋即進宮,與元春商議。
賈母嘆道:
「妙玉這孩子,身世可憐。既能成此好事,自當舉家成全。
但襲人……她服侍寶玉多年,逼她離開寶玉,又不免太無情無義!如何是好?」
王夫人沉吟:「駙馬不得納妾是宮規。若要寶玉尚公主,便須割捨襲人。只能多給銀錢補償她了……」
元春輕聲說:「不若與妙玉商量,若她不計較此事,或可另作安排。」
**
聖旨雖下,但寧府尚需重新整修,尚要一段時日,所以妙玉仍居於櫳翠庵。
隔日一早,賈母召襲人密談許久,襲人後來泣淚而出。
只見襲人獨自前來櫳翠庵,神色憔悴,求見妙玉。
妙玉雖孤高,但近日大事接連發生,讓她個性也改變了一點,讓楊掌衣放她入庵。
她一入門,便跪地不起,低聲道:
「奴婢已有兩月身孕,若寶二爺尚公主,奴婢便要被逐。求姑娘……求公主憐憫,容奴婢生下此子,便願離去。」
妙玉靜靜地看著她,目光清冷而柔和,心中卻起了一絲波瀾。
妙玉暗暗心道:
「若我容她為妾,其子可為賈家庶出之子;若我不容她,她為棄婦,其子便是無母之人。既如此,不若讓她留下,讓孩子姓賈,各得其所。」
翌日,她入宮再見太后與皇后,緩緩道:
「若寶玉尚我,所生子女將姓侯;不若讓妾室襲人留下,她所生孩子仍姓賈,亦為賈府延後。」
太后思索片刻,點頭應允:「此言有理。」
消息傳回賈府,賈母與王夫人皆大喜,賈政亦深感欣慰,讚妙玉寬厚得體。
襲人喜極而泣。
李紈聞之,卻默然不語。她向來沉靜,心中卻升起一絲說不清的酸意。 ** 稻香村內,夜色靜謐,燈影在窗紙上輕輕搖曳,映出兩道纖細身影。
黛玉與紫鵑對坐,茶盞氤氳,空氣中彌漫著溫柔與放鬆。 紫鵑端起茶盞,輕抿一口,「這世道,女子總是難的!」
她低聲道,「襲人跟了寶玉這些年,皇上一言,差點就被割捨了。
幸好妙玉孤癖歸孤癖,心底還存著善念,退了一步,讓襲人得了個安穩。」
她眼中閃過微光,似千年一嘆,帶著對女子命運的無奈洞察。
黛玉靜靜聽著,手指輕撫盞沿,半晌才低聲道:
「襲人侍奉寶玉多年,無端被棄,太過無情。如今這樣安排,總算圓滿了些。」
她的聲音清淡,卻藏著一絲酸楚,說的是襲人,卻又彷彿說的是天下女子。
紫鵑聞言,唇角泛起一抹笑,帶幾分世故與溫柔。
「將來會有個地方,女子能為自己抱不平,爭平等。
可在這世道,女子能生下個男丁、得個名分,便已是天大的福分。」
紫鵑用她穿越者的心,說出了感想。 黛玉抬眸,笑意微苦,
「那樣的地方,怕只是夢裡的桃花源吧。
既是夢,便讓這夢圓滿些。襲人不用被趕出去,就是好事。」 兩人相視一笑,屋外月光流淌,風過葉動,彷彿在替她們的低語和鳴,訴說這紅樓夢中的女子心事。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