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年以來,馬英九一再把台灣推向中國,2010年的ECFA便是被套入中國的枷鎖!即使2014年太陽花學運將服貿協議擋下來,但也擋不住流向中國的資金、人力與技術!2015年是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刻, 正好是台灣經濟最慘的一年!紫光集團還想跨海併吞!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理論、全球化反而是侵蝕台灣經濟競爭力的根源!同樣道理,也正是美國總統川普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反全球化經貿政策的緣由所在!
中國土地出讓收入跌至10年來最低水平,迫使政府為刺激經濟而增加財政支出,導致預算赤字進一步擴大。土地銷售下滑凸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成為拖累中國經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盛經濟師王立昇在上述官方數據發布後指出,高盛維持對今年政府售地收入可能進一步下降5%至10%的預測,並繼續認為房地產建設和投資尚未觸底。(See:2025/06/25,工商時報,中國土地出讓收入跌至10年最低水平 房市持續低迷)
《CNBC》報導,中國房地產行業從2020年年底以來低迷至今,加上中國人口減少,又為仍在谷底的房市蒙上了一層陰影。高盛經濟學家發布報告表示:「人口減少和都市化放緩,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國對住房的需求將會下降。」高盛估計,未來幾年中國城鎮新建住房需求仍將被抑制在每年500萬戶以下,僅2017年高峰時期2000萬戶的四分之一。《華爾街日報》曾報導,經濟學家利用空置率、預售許可和其他數據估計出,中國目前空置房多達9000萬間,中國遍地可見的「鬼城」問題將進一步惡化。(See:2025/06/22,自由時報,少子化令中國新成屋需求銳減3/4 鬼城問題恐再惡化)
中國經濟大幅下滑,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描述青年人困境的新詞層出不窮。繼「爛尾娃」、「全職兒女」後,中國又興起「全職乖孫」。全職乖孫意指家中必須要有退休人員且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養得起「全職乖孫」,「這不是一種主動選擇,而是被迫迴避現實,是體制問題和經濟下滑造成的集體現象」。該名詞興起後更有許多社群出現「乖孫真人」分享經驗,許多網友紛紛留言「不知道該說羨慕還是忌妒」!(See:2025/06/24,三立新聞,美化啃老?中國經濟墜崖失業率高 「全職乖孫」興起全家都喊讚)
針對中國經濟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暨歐洲獨立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高級研究員賈西亞-赫雷洛(Alicia Garcia-Herrero)近日在「布魯蓋爾」官網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經濟面臨10大挑戰。挑戰一是幾乎沒有財政空間。挑戰二是貨幣政策受約束。挑戰三是產能遠大於國內需求。挑戰四是外部需求與地緣政治挑戰。挑戰五是產能過剩與通縮壓力。挑戰六是缺乏政策支持,私人消費持續低迷。挑戰七是房地產業持續衰退。挑戰八是過度投資、回報越來越低。挑戰九是人口減少。挑戰十是美國的技術遏制。(See:2025/06/24,自由時報,歐洲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內憂外患 面臨十大挑戰)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才提到ECFA的危機:在中國發展的台灣傳統產業面臨算總帳時刻
中國近來許多產業都陷入內捲情況,以削價的惡性方式來競爭,其中「咖啡」更是競爭激烈,就連中國星巴克都撐不住,被價格打敗。日前中國電動車龍頭製造商比亞迪(BYD)則是打出驚人的「低價搶市牌」,最低價的車款價格驟降至5.58萬元人民幣(約22.9萬新台幣)。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有感而發,認為「中國內捲效應正加速擴散」,強調今年到明年,由「1產業」的殺戮引發的上,中,下游全面性衝擊可能浮現。
針對中國電動車內捲,謝金河指出,「現在捲到上游的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美國的Wolfspeed宣布破產,留下65億美元債務,股價從142.14美元跌到0.82美元。
當年碳化矽狂熱的時候,大家搶著投資,日本的瑞薩後來搶投20億美元,從可轉債變成普通股,如今完全提列虧損」。
(See:2025/06/25,民視新聞,中國內捲擴大!謝金河點名「1產業」將成下個目標)
全台大罷免國民黨立委將進入三階投票,中國國台辦25日在例行記者會中,開嗆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打壓在野政黨,推動「大罷免」進行政治造勢;再次炒作兩岸「互不隸屬」等「新兩國論」,刻意煽動挑釁,升高兩岸緊張。不過國台辦特別替國民黨說話,也讓網友問號留言「馬腳都出來了」。(See:2025/06/25,民視新聞,國台辦急聲援國民黨「脫口大實話」真面目現形!網:認證有一腿?)
鏡報總主筆:賴清德在他的「團結國家十講」裡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任何一天,所謂「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本不是事實。這段話引來盧秀燕的反諷說,總統有時間開講,講的卻是他「個人的史觀」,這跟國人的期待沒有對焦。其實,總統講他「個人的史觀」,本來不關地方首長的事;盧秀燕此刻拿出來追打,明顯是她不認同這樣的「史觀」。既然如此,盧秀燕作為下一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最熱門接班人,恐怕得說清楚,妳的「史觀」是什麼?又到底跟賴清德有什麼不一樣?不少政壇明眼人都發現,盧秀燕近來的分貝異常地高。不管是指控司法偵辦國民黨工是「官逼民反」,或是選擇在「史觀」上與賴清德直接對陣,她似乎放棄了一直以來持盈保泰的養望手法,如此轉變恐怕與國民黨急速變化的黨內局勢高度相關。 但無論如何,任何國民黨領導人選擇直球對決說出自己的國家論述都是好事;盧秀燕既然有餘裕罵人,那就千萬別轉彎,請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史觀」,好好地與賴清德甚至台灣社會公開地辯證。(See:2025/06/25,鏡報,陳嘉宏專欄:盧秀燕不妨說說她的「史觀」是什麼?)
最喜歡談歷史祭祖的馬英九又跑去祭祖,祭拜沒有科學考證的炎帝、黃帝,參與公祭伏羲大典。(See:ETtoday新聞雲,2025/06/15,馬英九見王滬寧:台灣人支持兩岸和平、炎黃子孫 絕對是主流民意、2025/06/21,馬英九參加伏羲祭拜大典 盼年輕人藉祭祀深刻感受中華文明)。
日前不幸辭世的重量級政論家南方朔曾論理透徹地闡明過:國家與歷史/祖先/血統無關!
知名政論家南方朔嘗言:美國史專家歐努夫(Peter Onuf)教授引用汽車大王福特的話說:「所謂歷史,不過是一堆廢話:我們活於現在,唯一有意義的歷史乃是我們現在正在寫的歷史!」歐努夫教授並說道,美國開國以來,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國家精神,它不重視已死的祖先們所留下的歷史包袱,而只重視現在的人替後代所寫的歷史。這種國家精神遂養成了美國向前看的文化及政治習慣,這也是美國不會向後看、得以一直向前行的關鍵。在國家的進步上,美國是個沒有祖先的國度,美國不願被已經死去的人牽著鼻子走下去!南方朔當年因此慨言:大打「祖先牌」,實在令人慨歎。這真是沒有出息到了極致。祖先已死,就讓他們永遠死了吧!(See:南方朔觀點-祖先已死,就讓他們永遠死去)
如前強調,「人民/土地」才是國家的要素!「血統/祖先」什麼的,都與國家無關!又「台灣國族主體性是人民選擇的結果」,而非「血緣/繼承的想像」!誠如蔣渭水所言:「人民,要做這塊土地的主人!」、「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我們想要前進,就要摒棄被「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評論為「Ma the bumbler」其「談血統/論祖先」往後看、倒退嚕的醜陋惡習!往前看、向前行「談民主/論土地」!才能開天闢地、創新事業!
誠如美國牧師克拉克(James Freeman Clarke)言:「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在,政客,睜眼只看著下一次的選舉,政治家則是會為下一代的福祉著想」。(A politician thinks about the next elections -a statesman thinks about the next gen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