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中國內捲!傳統產業算總帳!該哭的,是台灣!再不覺醒,準備滅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馬英九又去中國充當中共統戰的馬前卒了!馬英九又忍不住哽咽落淚,久久不能自己!但該哭的應該是台灣!因為馬英九的ECFA等兩岸經貿政策淘空了台灣產業與經濟!如今,中國內捲,台灣傳統產業也深受其害!該哭的,應該是台灣!再不覺醒,恐怕會滅國!


亞洲藏壽司(2754)經董事會決議,考量國際經濟環境之變化,評估並衡量未來整體發展後,擬逐步結束上海所有門市營運。會中並決議授權董事長全權處理上海各門市結束營運之相關事宜。亞洲藏壽司間接持有上海100%股權,於2023年啟動海外展店計畫,目前共計有3家門市,包含上海龍之夢購物中心、上海美羅城店及上海金橋Lalaport店。然而在中國內需消費疲弱下,上海據點營業表現未如預期,根據財報揭露,上海藏壽司去年稅後虧損1.55億元,今年第一季稅後虧損則逾6000萬元。
(See:2025/06/23,中央社,亞洲藏壽司擬退出中國 上海3門市逐步結束營運、太報,藏壽司宣布「撤出中國」 上海3家門市將全數關閉、FTNN新聞,藏壽司宣布退出中國1城市 去年虧1.5億無法再賠了、財訊快報,亞洲藏壽司止血虧損,擬逐步結束中國上海3家門市營運、Yahoo財經,中國經濟寒冬餐飲難做!亞洲藏壽司宣布逐步結束上海3家門市營運)


中國作為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擁有7750 家門店,占全球總數 19%,但近來不敵中國品牌庫廸、瑞幸的低價競爭,營收逐年降低,傳出有意拋售中國的業務。
對此,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發文表示,中國咖啡市場內捲,連實力強大的星巴克也挺不下去庫迪率先出重拳,一杯美式咖啡最低賣到1.68元人民幣,去年最早展開殺價的瑞幸只能跟到6.9元人民幣中國星巴克,只能象徵性降5元,最低價是23元人民幣。這種極度內捲的殺價,中國星巴克當然跟不下去。
謝金河也提到這人當初拿中國星巴克股份交換台灣星巴克的股份,如此神來一筆的操作,現在看來是高明的交易,躲過一劫
謝金河表示,「對照中國極度內捲,台灣的咖啡市場沒有捲,而且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10年前羅智先把中國星巴克換成台灣星巴克,現在的情況來看,反成了高明的交易!」
(See:2025/06/23,風傳媒,星巴克不敵中國內捲傳拋售 謝金河提這人10年前神操作:高明的交易躲過一劫、東森財經,中國星巴克被捲倒了!謝金合讚羅智先:高明的交易)


中國經濟疲弱不振,許多產業處在「內捲式」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中持續承受巨額虧損,近年不少在中國有投資的台灣少上市櫃公司也難倖免。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以「靠中國的傳統產業到了算總帳時刻」為題在臉書發文寫道,每次選舉時,中國都會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拿出來威脅台灣,很多政治人物及企業家都會跳出來恐嚇政府,但這些喜歡出來罵政府的企業如今都「泥菩薩過江」
謝金河表示,當時他提到ECFA的危機與轉機,指台塑集團未來幾年會很辛苦,必須轉型求變;同時也對台泥充滿期待,不過時隔3年回頭看,台灣的傳統產業提升有限,反而在期待對岸釋出善意,對ECFA充滿期待下,一步步走向困境。他進一步說,最近台股彈升5000點,很多績優公司股價再創新高,但多數傳統產業股價都創新低,最具代表性的是台泥跌至25.4元,台塑四寶都在低檔。
(See:2025/06/21,民視新聞,赴中發展的「台灣傳產」準備完蛋?謝金河全說了、三立新聞,過去卅年「在中國發展的傳產」慘了!謝金河示警:算總帳的時刻來了、Newtalk新聞,ECFA發大財? 謝金河:在中國發展的台灣傳統產業面臨算總帳時刻)


誠如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嘗言:「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You don't find out who's been swimming naked until the tide goes out.)意思是:很多事情結束後,才知道有沒有料,是大砲還是只是嘴炮。


當中國經濟這股「順風潮水」退去,過去過度依賴中國紅利、不思轉型的傳統企業,頓時顯得赤裸無措。這正是「靠中國的傳統產業到了算總帳時刻」的真實寫照。如今,唯有提早轉型、面對現實、放眼全球,才能在下一波經濟潮起時,成為真正有準備、能乘風破浪的企業。


中國內外網路流傳消息,暗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疑似健康出狀況,甚至傳出可能中風的說法,引發關注。
對此,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在風傳媒節目《下班瀚你聊》表示,最近關於習近平的消息以謠言居多,部分謠言是中共鬥爭各派在放話,部分謠言是戰略目標和設計。有關習近平的謠言頻出,代表有人和習近平爭權,習近平身體出問題,在中國體制下面,領導人的身體出問題,便會有接班意圖產生,而想接班的人不只一個,因而發生爭鬥。
明居正直言「不需擔心」,若中共內部開始奪權,便不會有心力、時間對付台灣。對於習近平被奪權的過程何時能有定數,明居正表示,需觀察習近平身體狀況,若習近平身體垮了,便會立即失權。若習近平身體無礙,便須待四中全會舉行後,再根據開會內容判斷。
(See:2025/06/23,風傳媒,習近平死亡謠言四起?明居正曝中共內鬥內幕:這些人對他積怨已久)


前總統馬英九又率團訪問中國,21日參與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他表示,大部分的台灣人對中華文化與民族認同,都有極其堅定的信念。即使過去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仍堅持身為炎黃子孫,保有中華民族的主體性和尊嚴。(See:2025/06/21,中央社,馬英九訪甘肅天水 參與公祭伏羲大典)


總統賴清德22日啟動團結國家十講首場,他從考古、歷史、談到國家定義,並援引舊金山和約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擁有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台灣任何一天」。總統指出,第一講是「國家」,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覆巢之下無完卵。賴總統提到,要有人民、土地、政府、主權這4個要素才能稱為國家,不管從哪個角度或者從國家組成4要素檢驗,「我們都是國家」,中國稱台灣不是主權國家,中國以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宣稱擁有台灣,但是2758號決議僅處理「聯合國席次代表」問題,並沒有牽涉台灣,世界各國也都通過決議聲明2758號決議無涉台灣主權。(See:2025/06/22,中央社,團結國家首講 賴總統: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台灣)


很顯然的,這二位對「國家」的認識與論述,高下立判。賴清德提到,國家4個要素就是人民、土地、政府、主權,此乃現代民主文明的基本認知馬英九則仍訴諸民族與文化,顯然落伍至極。誠如面對中共近年不斷以南島語族起源於福建,藉此對台統戰宣傳,陸委會發言人梁文傑所言,科學歸科學,而且,科學一定要在國際上得到認可,不是有權力的人說了算,「我們認為不要有什麼政治目的,不然的話,其實所有的人都是起源於非洲,難道大家都要回非洲尋根?也就沒有必要。」,(See:2025/06/19,自由時報,中共以「南島語族起源於福建」對台統戰、鏡週刊,梁文傑:所有人起源於非洲,中國稱南島語族來自福建 陸委會嗆「科學要有國際認可」:不然大家都回非洲尋根?)


血統/祖先」早就是老舊陳腐的窠臼,絕大部分的國家都是多種族的,而「國家」跟「血統/種族」更是根本毫不相干、二碼子的事。而訴諸「血統/祖先」的,都是納粹希特勒、法西斯墨索里尼這些極端民族主義份子,其結果都造成「種族滅絕(Genicide)」的人類浩劫、人間慘劇。因此,在思維上,不可不辨!


如前所述,「人民/土地」才是國家的要素!「血統/祖先」什麼的,都與國家無關!而「台灣國族主體性是人民選擇的結果」,而非「血緣/繼承的想像」!誠如蔣渭水所言:「人民,要做這塊土地的主人!」、「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若如藍白立委封殺國安法案,毀棄保護台灣人民土地的宗旨,則只不過是自絕於「台灣人民與土地」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6會員
345內容數
EMBA研究;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2025/06/23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軍成功轟炸伊朗3處核設施。消息震撼全球金融市場,加密貨幣首當其衝。比特幣聞訊閃崩,最低跌至100,866美元,跌幅超過5%,其餘主流幣種全面走弱。儘管油價近年波動加劇,能源產業前景受市場質疑,巴菲特領軍的不僅逆勢操作,波克夏持續加碼石油與天然氣資產,更將能源股納入前五大核心持股。
Thumbnail
2025/06/23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軍成功轟炸伊朗3處核設施。消息震撼全球金融市場,加密貨幣首當其衝。比特幣聞訊閃崩,最低跌至100,866美元,跌幅超過5%,其餘主流幣種全面走弱。儘管油價近年波動加劇,能源產業前景受市場質疑,巴菲特領軍的不僅逆勢操作,波克夏持續加碼石油與天然氣資產,更將能源股納入前五大核心持股。
Thumbnail
2025/06/21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播放偵訊「示範帶」,釀成「腳尾飯事件2.0」持續延燒,法務部對此發聲明譴責,表示黃已嚴重誤導大眾視聽、干預在審案件。據報導,有民眾早先一步告發黃國昌涉犯偽造文書等罪,台北地檢署已依程序將黃列為「他字」案被告偵辦。台北地檢署認為,黃使用檔案行為,至少涉及「3項違法嫌疑」,正式分案偵辦。
Thumbnail
2025/06/21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播放偵訊「示範帶」,釀成「腳尾飯事件2.0」持續延燒,法務部對此發聲明譴責,表示黃已嚴重誤導大眾視聽、干預在審案件。據報導,有民眾早先一步告發黃國昌涉犯偽造文書等罪,台北地檢署已依程序將黃列為「他字」案被告偵辦。台北地檢署認為,黃使用檔案行為,至少涉及「3項違法嫌疑」,正式分案偵辦。
Thumbnail
2025/06/20
台北市長蔣萬安批評中央砍租金補貼等,卻又提釋憲,邏輯錯亂;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租金補貼,並非法定一般性補助款,跟一般性補助款不一樣;國土署則強調會跟地方多溝通,大原則是不讓租金補貼中斷。 立委李柏毅:還是回到《財劃法》的修正以及總預算的修正,台北市多拿了超過400億,要它負擔18億,人民應該聽得懂。
Thumbnail
2025/06/20
台北市長蔣萬安批評中央砍租金補貼等,卻又提釋憲,邏輯錯亂;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租金補貼,並非法定一般性補助款,跟一般性補助款不一樣;國土署則強調會跟地方多溝通,大原則是不讓租金補貼中斷。 立委李柏毅:還是回到《財劃法》的修正以及總預算的修正,台北市多拿了超過400億,要它負擔18億,人民應該聽得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到底有哪個國家的官員一直強調自己想被併吞? 台灣的官員不承認自己的國家,為什麼還可以領台灣人民的納稅錢?
Thumbnail
到底有哪個國家的官員一直強調自己想被併吞? 台灣的官員不承認自己的國家,為什麼還可以領台灣人民的納稅錢?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馬英九前總統組織了一場「和平之旅」,參訪淪陷區,引起了中國及臺灣社會的關注。本篇文章分析了馬前總統此行在兩岸間引發的不同言論和評價,以及對臺灣政治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馬英九前總統組織了一場「和平之旅」,參訪淪陷區,引起了中國及臺灣社會的關注。本篇文章分析了馬前總統此行在兩岸間引發的不同言論和評價,以及對臺灣政治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馬習二會終於要在4月10日的下午舉行。在台灣多數的百姓都不希望接受中共的統治,總認為馬習二會會帶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災難。這是作為台灣人民,經歷過歷史上種種挑戰和抗爭後的自然反應。然而,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代,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理性思考,尋找一個更好的出路。 端倪可察-西方歷史上的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馬習二會終於要在4月10日的下午舉行。在台灣多數的百姓都不希望接受中共的統治,總認為馬習二會會帶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災難。這是作為台灣人民,經歷過歷史上種種挑戰和抗爭後的自然反應。然而,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代,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理性思考,尋找一個更好的出路。 端倪可察-西方歷史上的
Thumbnail
中國共產黨統戰手段威脅全球民主,以各種手段使人民對民主失去信心。身處最前線民主堡壘的台灣,應該如何面對中共介選的可怕手段?
Thumbnail
中國共產黨統戰手段威脅全球民主,以各種手段使人民對民主失去信心。身處最前線民主堡壘的台灣,應該如何面對中共介選的可怕手段?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立委大選即將到來,然而在此選情緊張之際,前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出:在兩岸關係而言,台灣必須相信習近平。然而台灣人民要用選票告訴全世界:台灣唯一的選擇,不是相信習近平,不是擁抱九二共識,不是兩岸一家親!台灣唯一的選擇乃是信賴台灣。美德贏台灣,台灣贏得美!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立委大選即將到來,然而在此選情緊張之際,前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出:在兩岸關係而言,台灣必須相信習近平。然而台灣人民要用選票告訴全世界:台灣唯一的選擇,不是相信習近平,不是擁抱九二共識,不是兩岸一家親!台灣唯一的選擇乃是信賴台灣。美德贏台灣,台灣贏得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