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ke 即將公布 2025 財年第四季財報,而市場氣氛相對保守。Needham 雖然維持 Nike(NKE)的「買入」評級,但已將目標價從 75 美元下修至 66 美元,並指出品牌動能疲弱、庫存壓力與毛利率下滑等多重挑戰仍未解除。目前的投資焦點在於,這些逆風是否只是短期調整,抑或反映 Nike 結構性轉變的初期徵兆。
近期 Nike 的品牌聲量確實出現疲態,根據分析機構觀察,過去深受追捧的 Dunk、Jordan 系列如今聲量下滑。Needham 指出,美國本地直營銷售出現雙位數下滑,信用卡交易數據顯示消費意願明顯減弱。為了重振品牌熱度,Nike 推出與 SKIMS 合作系列,並重新拓展與 Macy's、DSW 等通路合作。然而,這些策略是否能挽回年輕消費者的心,目前仍屬觀望階段。
就財報預期而言,市場對 Nike Q4 表現的預測相對保守。營收預估約 107 億美元,年減約 15%;EPS 則可能下滑至 0.11 美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 0.99 美元。包括 Barclays 和 Citi 在內的分析師皆表示,Nike 對未來展望可能持保守態度,而 Needham 亦指出,Nike 一向習慣提供低調預測,若未能同步提供樂觀指引,恐難提振股價。在區域市場表現方面,Nike 在中國與歐洲中東非洲(EMEA)地區的營收表現持平,北美則略微下滑。中國市場的實體通路人流持續疲弱,顯示宏觀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對 Nike 這類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品牌來說,是潛在風險來源。
毛利方面,Nike 面臨來自關稅與促銷壓力的雙重挑戰。根據預估,光是本季的額外折扣與關稅成本可能拖累毛利率 200 至 250 個基點,相當於每股盈餘約 0.50 美元的影響。儘管管理層透過調整價格與優化物流取得部分緩解,但 Q4 財報公布的 44.7% 毛利率能否持穩,將是觀察重點。
產品創新也成為觀察指標。儘管管理層提到 Pegasus Premium 與 Vomero 18 等新款跑鞋回饋良好,且重新強調專業運動定位,但市場質疑這些新品是否足以取代 Dunk、Air Max 等熱門系列的下滑空缺。在新任執行長 Elliott Hill 領導下,Nike 正強化行銷節奏與產品週期調整,惟短期成效仍待驗證。
從機構資金動態來看,情緒呈現中性偏保守。部分如 Copia Wealth 等基金近期建倉 NKE,但主流投行如 Barclays、Morgan Stanley 與 Citi 多持中立評級,目標價落在 56 至 72 美元區間,尚未見明確共識性回補動能。Needham 雖維持買進,但語氣也轉趨保留,顯示短期風險仍在。
估值方面,Nike 當前本益比約為 19 倍,PEG 約 2.5 倍,意味市場已對 2026 財年出現復甦抱有部分期待。若 Q4 財報表現低於預期,或未能提出具吸引力的 2026 年策略藍圖,現階段股價恐已過度反映未來利多。
展望未來,Nike 是否能有效消化過剩庫存、穩定毛利結構,並找回品牌年輕化與產品新鮮感,將決定其能否展開新一輪成長。投資人應關注管理層對中美區域市場的看法、促銷策略是否趨緩,以及新一代產品在核心運動消費族群間的反響。
總體而言,Nike 作為全球最大運動品牌,具備重回成長軌道的潛力。然而,當前處於品牌重整與產品創新過渡期,短期內仍受營收壓力、競爭加劇與毛利波動所困。新任領導團隊的策略重整若能逐步落地,Nike 或許可望在未來幾季迎來反彈契機。對投資人而言,Q4 財報將是判斷轉機是否真正展開的重要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