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球員身高&位置
球員
身高
場上位置
優勢 (Strengths)
弱點 (Weaknesses)
Justin Brownlee
約201 cm
大前鋒 / 小前鋒 (PF/SF)
得分能力強,組織與突破兼備,國際賽經驗豐富
防守靈活度較弱,外線穩定性有起伏,體能消耗大
June Mar Fajardo
約213 cm
中鋒 (C)
內線支配力強,籃板與禁區護框出色,投籃效率高
移動速度較慢,面對快速換防時靈活度不足,受限體能
AJ Edu
約208 cm
大前鋒 / 中鋒 (PF/C)
籃板與護框能力出色,攻守兩端具潛力,身體素質佳
傷病較多,穩定性不足,體能持續性需加強
Carl Tamayo
約203 cm
大前鋒 / 小前鋒 (PF/SF)
技術全面,多功能前鋒,年輕有潛力,適應性強
國際賽經驗較少,抗壓能力尚待磨練,攻防穩定性需提升
Mason Amos
約198 cm
小前鋒 / 得分後衛 (SF/SG)
(替補候補,較少參賽資料)
缺乏國際大賽經驗,體能與穩定性尚不明朗
Jamie Malonzo
約206 cm
大前鋒 (PF)
爆發力強,體能優秀,防守積極,能切入和得分
穩定性不足,決策偶有失誤,傷病問題影響出場時間
Calvin Oftana
約198 cm
小前鋒 / 得分後衛 (SF/SG)
外線投籃威脅,攻擊多變,運動能力佳
容易受傷,防守輪轉速度不足,體能耐久度有待提升
Kevin Quiambao
約203 cm
大前鋒 (PF)
年輕潛力股,體格扎實,防守積極
國際賽經驗不足,體能厚度有限,攻擊手段仍需擴展
Dwight Ramos
約193 cm
得分後衛 / 小前鋒 (SG/SF)
穩定射手,防守靈活,角色適應力強
缺乏亮眼數據,攻擊端爆發力有限,抗壓能力待加強
Scottie Thompson
約183 cm
控球後衛 (PG)
組織能力佳,防守積極,經驗豐富
進攻威脅有限,三分投籃不穩,體格較小面對高強度防守受限
Chris Newsome
約196 cm
得分後衛 / 小前鋒 (SG/SF)
靈活切入,組織能力不錯,防守多面向
外線命中率不穩,體型不算突出,對抗強硬防守時效率下降
CJ Perez
約188 cm
得分後衛 (SG)
進攻強悍,爆發力驚人,擅長突破與終結
三分投射尚未穩定,體能消耗大,持續高強度比賽恐影響表現
二、陣容亮點分析
- 主力球員: Justin Brownlee 身兼得分、籃板與組織核心,具決勝火力。
- 內線壓迫力: June Mar Fajardo 組成了禁區重鎮控制。
- 多面手後場設定: Scottie Thompson、Chris Newsome 與 CJay Perez 提升後場變速與外線火力。
- 新秀與潛力股: Calvin Oftana、Kevin Quiambao 與 Carl Tamayo 彰顯菲律賓隊年輕化與長遠戰力布建。
三、團隊特色與整體優勢
- 雙核心帶動: 以 Justin Brownlee(全能得分手)和 Kai Sotto(高度與籃板能力)為攻防雙樞紐(Out: Injury)。
- 高強度內線壓制力: June Mar Fajardo 經驗豐富,禁區護框穩健。
- 輪替深度尚可: 有若干前場與後場輪替球員,可維持較完整的攻防節奏。
- 速度與活力: 具備較快的攻防轉換速度,常利用快攻製造得分機會。
- 組織進攻能力: Scottie Thompson 及 CJ Perez 在控場與推動節奏有一定水準。
四、擅長的部分(Strengths)
項目
詳細說明
Brownlee 個人得分能力
穩定的中距離與切入能力,關鍵時刻具備得分爆發力。
禁區身高優勢
Sotto 與 Fajardo 高大體型,籃板球掌控與護框能力強。
快攻與轉換速度
防守成功後迅速推進快攻,抓住對手防守漏洞。
防守強度
團隊防守具備侵略性,尤其內線護框較為扎實。
助攻能力
Scottie Thompson 與 CJ Perez 協助球隊創造得分機會,平均助攻不錯。
籃板球保護
前場籃板積極搶奪,對手進攻二次機會較少。
經驗與心態
Brownlee 與 Fajardo 等老將大賽經驗豐富,心理素質佳。
五、不擅長的部分(Weaknesses)
項目
詳細說明
外線投射不穩
三分命中率偏低(20%-33%),無法有效拉開空間。
單打依賴性強
Brownlee 過度單打,團隊多元進攻缺乏變化。
控球組織不穩
缺乏真正的穩定控球後衛,組織節奏時有斷層。
防守輪轉慢
對手外線空間創造多, perimeter defense 容易被打穿。
體能分配不均
主力球員上場時間過長,輪替體能不夠深厚。
內線對抗力度不足
Sotto 體格偏輕,對抗硬朗球員時容易被壓制 (Out: Injury)。
進攻節奏容易被打亂
對手針對 Brownlee 包夾時,隊伍得分效率明顯下降。
輪替進攻缺乏火力
替補群外線與突破能力有限,難以支援主力。
六、球員個人技術
球員
擅長
不擅長
Justin Brownlee
穩定切入與中距離投籃,領導力強
三分手感不足,疲勞累積影響表現,過度依賴單打
Kai Sotto (Out)
高度籃板、護框,潛力內線技術
體重輕,post 技術不成熟,缺乏進攻多樣性
June Mar Fajardo
經驗豐富護框,內線威脅
運動力與速度下降,Pick-and-Roll 防守弱
Scottie Thompson
助攻與推進,活力防守
組織創造力有限,防守面對高大對手受限
CJ Perez
突破能力與得分火力
節奏控制不穩,三分不穩定
Ariel-John Edu
補位及籃板能力
觸球率低,自主創造少
Jamie Malonzo
運動能力強,攻防多面向
外線不穩,傷勢影響持久力
Calvin Oftana
中距離投籃,靈活性
與團隊磨合度不夠,射程尚待加強
Carl Tamayo
進攻多樣化潛力
經驗不足,失誤率較高
Chris Newsome
快速切入與防守積極
三分命中率波動,防守輪轉不夠快
Kevin Quiambao
年輕活力,防守意識
經驗與進攻手段尚待加強
Dwight Ramos
外線射手
控球及組織能力有限
七、戰術建議與應對策略
- 加強外線防守與協防,限制菲律賓三分空間,逼迫其靠中距離與內線單打得分。
- 封鎖 Brownlee 的單打路線,利用包夾與陷阱迫使球權轉移。
- 壓迫控球手,切斷組織後場傳導,讓菲律賓節奏不穩。
- 利用體能優勢快攻與高強度防守牽制,消耗主力球員體力。
- 內線對抗要有高度對抗性,防止 Sotto 與 Fajardo 輕鬆接球得分。
- 抓住菲律賓輪替深度弱點,在替補時段加強攻勢。
八、主力球員
Justin Brownlee(大前鋒)
- 亞洲盃資格賽平均 21.7 分、7.3 籃板、5.0 助攻,效率值高達 28.2,為隊內砲台與組織中樞
- 他在資格賽中創下 26 分、13 籃板、5 助攻的豪華數據,能全場主宰 。
June Mar Fajardo(中鋒/禁區霸主)
- 資格賽場均 10 分、5.3 籃板,效率約 12.8;雖略低於領軍水準,但仍展現高 FG%(65% 以上),具內線衝擊力。
- 遇對手如台灣時表現20%-30%下滑(僅 9 分、5 籃板),禁區效率受挑戰 。
- PBA 連續多次季後賽雙十數據後場均 14-16 籃板,狀態偏成熟成熟球星 。
AJ Edu(大前鋒/中鋒)
- 資格賽場均 8.5 分、10.5 籃板、2 助攻及 1 火鍋,效率驚艷(17) 。
- 亞洲聯賽經驗加持,獲 FIBA 2025 潛力前鋒入選 。
- 抗傷性正在調整,曾因膝傷錯過窗次,但已回歸 。
Carl Tamayo(創造力前鋒)
- 資格賽平均 6.2 分、2.7 籃板,效率約 5.8,屬板凳補刀者。
- 對香港高命中率(單場 11+6 分)與適應國際大賽轉型角色中鋒/三號位兼具 。
- 技術分析指出他轉變為三號位、得分方式多元,潛力上升 。
其他球員快速概覽
- Dwight Ramos、Scottie Thompson、Chris Newsome、Calvin Oftana、CJ Perez、Jamie Malonzo、Japeth Aguilar、Kevin Quiambao:這些球員於 PBA 與國際賽扮演落點角色。
- CJ Perez:2025 PBA 得分王,每場平均 23.4 分,為菲冰國際與職杯最佳火力來源 。
- 其他附加角色如 Malonzo 和 Oftana 提供側翼突破與外線布局,Thompson 擅長控場與斷球,Newsome 靈活切入也具三分機能。
九、整體戰力分析
- 進攻重心:Brownlee 與 Perez 建火力、Edu、Fajardo 控內,搭配外線支援。體系多元。
- 深度板凳:Tamayo、Oftana、Malonzo 提供替補新鮮血,輪替完整。
- 風險與盲點:Brownlee 的禁賽風險、Fajardo 面對密集換防若抗壓不足、Edu 健康狀況仍需觀察。
- 防守潛力:大眾普遍預期展現籃板優勢,但內外穩定性待測試。
十、菲律賓男籃弱點總結
- 防守靈活度與換防壓力大
- 隊內主力如 Brownlee 和 Fajardo因身體條件限制,面對高強度快速換防時容易暴露移動速度與靈活度不足。
- 外圍輪轉也有斷層,Oftana和Newsome防守輪轉速度不快,造成防守破洞。
- 外線投籃穩定性不足
- 三分球命中率整體偏低,尤其是關鍵時刻外線火力不穩定,限制了隊伍在禁區被包夾時的攻擊多樣性。
- 依賴Brownlee與Perez等人得分,缺乏更多穩定的外線射手。
- 傷病與體能續航力問題
- 主要前鋒如Edu、Malonzo、Oftana都曾受傷,體能與持續競賽能力受限。
- 高強度賽程中,體能輪替深度不足,可能導致後段體力下滑影響整隊節奏。
- 經驗與抗壓能力差異
- 年輕球員如Tamayo、Quiambao、Ramos等國際大賽經驗較少,抗壓與臨場應變能力還有待提升。
- 關鍵時刻控場與穩定得分的角色尚未完全成熟。
- 組織與進攻多元性有限
- 球隊主要進攻依賴幾名主力,當對手針對壓制Brownlee、Perez時,替補與其他球員缺乏有效的二線火力支援。
- 控衛位置三分和突破威脅有限,影響整體進攻節奏與空間拉開。
11. 球員簡介
🏀 Gilas Pilipinas 12 人名單與個人資歷
1. Justin Brownlee
- 身高/位置:6'7"/小前鋒・大前鋒
- 出生:1988年4月23日,美國喬治亞州
- 國籍:美國/已取得菲律賓國籍(2023年)
- 生涯亮點:6 次 PBA 冠軍,3 次 PBA 最佳洋將,多國聯賽冠軍(黎巴嫩、阿聯酋、印尼)
- 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
2. June Mar Fajardo
- 職業:PBA 守護神高塔,曾多次獲聯盟 MVP
- 國際經歷:亞洲盃資格賽長時間代表國家隊
3. Dwight Ramos
4. AJ Edu
5. Scottie Thompson
- 職業:PBA 全能後衛,資格賽助攻榜領先者(6.2 次)
6. Jamie Malonzo
- 身高/背景:6'7" 菲裔美籍
- 學歷:O'Dea 高中 → Highline CC → Portland State → De La Salle University
- 職業:2021 年 PBA 選秀第 2 順位加入 NorthPort,2022 轉戰 Ginebra,目前為 PBA 星級前鋒
7. Calvin Oftana
- 特點:PBA 全能鋒線,具得分與進攻威脅能力
8. CJ Perez
- 特徵:PBA 中堅後場球員,具國際賽經驗
9. Carl Tamayo
10. Chris Newsome
- 特色:PBA 全能鋒衛球員,常入選國家隊輪替名單
11. Japeth Aguilar
- 身高/位置:6'9" 長人鋒線
- 成就:PBA 賽場多次獲選最佳防守球員
12. Kevin Quiambao
- 定位:年輕內線/轉型前鋒,曾為世大運、資格賽國家隊成員
十、 數據

十一、 備註
- Fajardo 必須加強對抗強隊硬派禁區封鎖策略,否則易被進攻端點名。
- Edu、Tamayo 正邁向關鍵角色,健康與定位穩固。
- 外線必須強化—提升 Perez、Oftana、Newsome 的三分命中率以避免禁區被封鎖。
十二、 中華隊針對菲律賓隊弱點的戰術建議與應對策略
一、強化外線防守,限制三分火力
- 嚴密盯防外線射手
菲律賓三分命中率不穩,但一旦開火威脅大。中華隊應採用壓迫式防守,嚴防輪轉慢與 close-out 不及時,避免對手空位投籃。 - 加強協防與輪轉
利用中華隊防守靈活與團隊默契,做好迅速輪轉補位,減少菲律賓隊的三分空間。
二、針對 Brownlee 包夾,製造二次進攻機會
- 集體包夾限制 Brownlee 單打
由於菲律賓過度依賴 Brownlee 單打,中華隊可採取包夾與陷阱防守,迫使球權轉移,削弱他得分效率。 - 防守時強調切斷傳球線
逼迫菲律賓後場球員在高壓下出錯,擾亂他們進攻節奏。
三、控制籃板,防堵內線得分
- 爭搶前後場籃板
菲律賓內線依賴 Sotto 與 Fajardo,但其體能與對抗有短板,中華隊可藉由強力籃板保護,限制二次進攻。 - 加強內線防守包夾與協防
防止菲律賓內線球員輕鬆接球進攻,降低他們在禁區的發揮空間。
四、利用中華隊控衛優勢,打亂節奏
- 加強對控球後衛 CJ Perez 與 Scottie Thompson 的壓迫
逼迫他們犯錯或失誤,破壞菲律賓的組織進攻。 - 提高節奏,利用快攻牽制
中華隊可利用速度與跑動,抓住菲律賓體能消耗的空檔快速反擊。
五、增加外線火力,拉開空間
- 提升中華隊三分命中率與出手自信
逼迫菲律賓防守往外線擴散,減少對內線的防守壓力。 - 利用空間製造切入機會
有效拉開菲律賓防線,讓中華隊切入更輕鬆,增加得分多樣性。
六、體能與輪替策略
- 控管主力體能
觀察菲律賓球星體能狀況,利用高強度防守消耗其體力。 - 深化替補輪替,維持節奏
利用替補球員保持全場防守壓力與攻擊節奏,打亂菲律賓體能調配。
七、心理戰與心態調整
- 保持穩定心態,強化抗壓
菲律賓有豐富經驗的老將,戰鬥意志強,中華隊需準備面對高強度攻防與心態壓力。 - 利用主場或支持者優勢
激發球員鬥志與信心,提升整體戰力。
總結
對策重點
目的
外線嚴防、輪轉加快
限制菲律賓三分火力
包夾 Brownlee
破壞主要得分點
控制籃板、內線防守
降低內線威脅
控衛壓迫、快攻加速
打亂組織節奏
外線火力提升
拉開空間,增加多元攻勢
體能控管與輪替
消耗對手,保持高強度
心理調整
穩定心態,應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