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十疑論的作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學界認為淨土十疑論的作者並非智者大師。經查,主要有二點:

一,引用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年代不符。
二,引用雜集論,年代不符。

raw-image

一開始發覺這個學界指的是日本學界,心裡就有所警覺,或許應該要仔細查證一下,而以下是末學簡單查證後的結果:
一者,學者所述的西國記以為是大唐西域記;但經查應非大唐西域記,而是《大隋西國傳》。
二者,雜集論通常是指《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內容並無「若願生安樂國土,即得往生」等文字,因此所謂的雜集論應是另有所指。

不足之處也歡迎隨時補充,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逸蓮精舍~念佛人的家
10會員
81內容數
念佛人的家,有關念佛修行,逆流而上的點點滴滴。 也會寫一些有關運動健康相關的紀錄。 其他生活中的心得日誌。 註:由於談的佛法心得比較多,不適合營利,所以就暫時以多寫文章就好。
2024/07/31
彌陀要解: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提綱則眾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辨宗。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
Thumbnail
2024/07/31
彌陀要解: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提綱則眾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辨宗。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
Thumbnail
2024/04/27
念佛之道用功之方 ── 江味農〈復毛敬泉書〉   前言  江味農居士所撰的《金剛經講義》,博採眾長,淵廣圓徹,有如一部佛教百科全書。老居士闡揚般若,又與淨土宗旨相互發明,高揭般若與淨土相輔相成的圓融善巧。
2024/04/27
念佛之道用功之方 ── 江味農〈復毛敬泉書〉   前言  江味農居士所撰的《金剛經講義》,博採眾長,淵廣圓徹,有如一部佛教百科全書。老居士闡揚般若,又與淨土宗旨相互發明,高揭般若與淨土相輔相成的圓融善巧。
2024/03/26
【靈峰宗論】  (問。身心二俱捐捨。將何修入三摩地。寕復別有一身心耶。) (蕅益大師)荅。 執我之心。乃生死根。由此我執。方愛其身。而有身卽是我。離身有我。我大身小。身大我小之四別。若謂身卽是我。萬無肎捨之事。縱妄計捨則斷滅。更無後苦。仍未達此妄計之心。卽是苦本。若謂離身有我。見身多苦。捨令無苦
Thumbnail
2024/03/26
【靈峰宗論】  (問。身心二俱捐捨。將何修入三摩地。寕復別有一身心耶。) (蕅益大師)荅。 執我之心。乃生死根。由此我執。方愛其身。而有身卽是我。離身有我。我大身小。身大我小之四別。若謂身卽是我。萬無肎捨之事。縱妄計捨則斷滅。更無後苦。仍未達此妄計之心。卽是苦本。若謂離身有我。見身多苦。捨令無苦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