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含有「淨土宗」共 9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最近,我對於佛教有了點興趣,想了解一下佛教。 下面4點,是我在網路上查到的佛教資料。   1、本來我是好奇,想知道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一查之下,發現印度佛教徒只有0.77% ,印度教徒有88%。   2、再追查,發現玄奘去印度時,佛教正盛行。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與人無爭,於事無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古德常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好比,有什麼好爭。凡是真有成就的人,與人無爭,於事無求。真正上根利智人,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沒有閑岔,沒有懷疑。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十念一念,亦能見佛。縱十惡罪人,佛亦不棄,況十善凡夫,一生發願念佛,而不得往生乎。且一稱洪名,滅罪八十億劫,暫持聖號,勝於布施百年。」 《西方發願文》為蓮池大師之著作,大師並親自作科判及解文。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為其復作註文,謂其文可分為六章:自發菩提心為始,而後懺悔三障、立四宏誓以此立願求生淨土。
Thumbnail
《神棲安養賦》 彌陀寶剎安養嘉名。處報土而極樂。於十方而最清。二八觀門。修定意而冥往。四十大願。運散心而化生。 爾乃畢世受持。一生歸命。仙人乘雲而聽法。空界作唄而讚詠。紫金臺上身登。而本願非虛。白玉毫中。神化而一心自慶。
Thumbnail
「由心現境。由境顯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常作此觀。智慧甚深。」故知此法,過去佛已說。今佛現說。未來佛當說。所以一佛說時,十方佛同證。乃至智慧剎土,真俗等法,凡聖等性,皆同無二。以唯共一心故,終無異旨。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煩惱,一切諸障,悉皆斷滅。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