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債券市場正處於樂觀情緒驅動下的上漲趨勢。隨著市場預期聯準會即將啟動降息循環,投資人開始加碼配置中長期公債。目前,市場普遍押注至2026年底前將實施最多五次降息,顯著高於年初市場預估的四次。這波行情已帶動美國國債連續三週上漲,尤其以10年期殖利率區間的看跌選擇權操作最為活躍。然而,這場多頭行情是否來自宏觀基本面改善,如通膨回落與貨幣政策轉向,還是純粹由技術性資金動能推升,值得投資人深入檢視。
目前的核心問題在於:市場對聯準會降息幅度的定價是否過於樂觀?聯準會主席鮑爾近期重申對通膨下行的審慎態度,並未給出明確的降息時間表。儘管部分官員如Waller與Bowman表示支持最早7月降息,但整體政策指引仍偏向觀望,並以數據為依歸。若聯準會最終降息幅度與時點不如市場預期,恐引發債市獲利了結與殖利率反彈風險。
投資人也需注意宏觀面潛在的反轉因子。目前美國通膨年增率維持在2.4%,雖已大幅低於2022年高點,但仍高於聯準會2%的長期目標。若未來幾個月數據出現反彈,或降息延後,債券價格可能面臨調整壓力,特別是對長天期債券更具敏感度。目前債市漲勢主要集中在中長期美國國債,尤其10年期殖利率已降至近兩個月低點,約4.28%;2年期則下探至3.74%左右,反映市場對政策利率走向的高度敏感。這些區間的債券在本輪行情中相對表現突出,顯示投資人正進行策略性配置,預先布局政策轉向。
殖利率曲線的變化則釋放另一層訊號。近期2年與5年期之間的利差顯示曲線正逐步轉向正常化,這反映市場預期經濟將軟著陸,並可能進入寬鬆周期。對固定收益投資人而言,這樣的曲線變化有助於採取「曲線變陡」的交易策略,或重新評估短天期與長天期部位的配置比例。
另一方面,通膨預期與實質利率走勢密切相關。市場觀察的平衡通膨率(breakeven inflation rate)目前並無大幅上升跡象,顯示投資人並未對未來通膨失控感到恐慌。當名目殖利率下降且通膨預期穩定時,實質利率實則上升,對債券而言屬正面訊號。
但技術面操作熱度亦不容忽視。近期債市看跌選擇權成交量放大,顯示許多投機性資金透過期權布局進一步下行。這種操作雖可放大短期行情,但若政策風向轉變,技術性反彈也可能迅速反轉,導致資金遭到反向壓力。
這也進一步提升對「久期風險」的關注。長天期債券如10年與30年期對利率變動極度敏感,在本輪行情中雖受益,但若市場對降息預期下修,價格回調幅度可能不容小覷。資產管理人需評估自身曝險部位是否過度集中於長久期標的。
這波債券上漲亦對股市與其他風險性資產產生互動影響。過去債券大漲常伴隨資金從股市撤出,但近期美股卻同步創新高,說明投資人押注經濟「軟著陸」的情境同時利多股票與債券市場。對跨資產配置者而言,理解資金輪動方向與風險情緒轉換尤為重要。
外部政策與財政因素同樣是潛在變數。例如,美國若實施大規模財政刺激或稅改計畫,如川普提出的「一攬子法案」,恐導致未來十年赤字擴大逾2.4兆美元,對長天期債券殖利率構成上行壓力。歷史經驗顯示,當赤字預期驟升,債市將面臨評價重估。
總體而言,投資人正處於多頭與風險之間的微妙平衡點。一方面是由降息預期、技術面操作與資金動能所構築的債券多頭行情;另一方面則是來自通膨不確定性、政策時滯與財政風險的潛在壓力。市場參與者應密切關注殖利率曲線變化、ETF資金流向、政策聲明與宏觀數據,判斷當前漲勢是否仍具延續性,或只是短期情緒堆疊下的脆弱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