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爾根漁港
西元十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世界之都」羅馬城是政治與宗教的兵家必爭之地,這座位於七座山間的「永恆之城」代表了當世榮耀之地。在同時,維京人斯堪地納區挪威國王定下自己的國都在卑爾根(十九世紀初期才遷首都至今天的奧斯陸),這是挪威領土偏西南方的城市,位於名稱為「七大山」中間。比起羅馬永恆之城,卑爾根只算個「小鎮」,但後來的發展,重要性對挪威來說也不輸羅馬城。

卑爾根港
卑爾根位於一條峽灣的出海口,最初是漁獲交易處,後來德國荷蘭地區的商人來此貿易,成為「漢薩同盟」的重要口市。到得此處,除了湖光山色,還要看歷史建築,才有旅遊的內容。這裡是港口,最初的漁港魚獲,至今仍成為港都亮點。在岸邊,有一大片帳篷搭的或簡易建築而成的魚市場,賣著琳瑯滿目的魚蝦殼蟹,不少是從亞洲來的我所未見過的海產。有在水族箱內會動的,有在攤架上不動的,有在擺盤上現吃的,好多好多。價錢來說,高低的光譜差距很大,就可看出何為逸品了,但都不認識,又不嗜海鮮,就放棄「體驗local」了。

魚市場旁

蝦兵蟹將
岸的對面,有一排尖屋頂的房子,都約三四層,可愛的是,每棟都漆有自己的顏色。這是歷代燒了又建,建了又燒掉,然後再建的倉庫,雖是一棟挨一棟,卻都有自己的結構特色。這是漢薩同盟商港開始就有的倉庫建築群,原是儲藏商品的地方。如今大部分成為餐廳服飾店或書店,政府定為古蹟,只能裝潢變化,結構外觀不得改變。每家都是狹長的一樓,不像百貨店家方方正正,但動線都規劃得很有秩序,逛店成為巡禮。這排彩屋讓我想起台灣基隆的「正濱漁港」,或義大利的「五漁村」,都在為活化古老建築做努力。

卑爾根老倉庫

基隆正濱漁港
沿著斜坡,上了老城區,商店街櫥窗成為眼目地享受,各個擺設精緻,真不愧是設計大國。在現代感之外,有不忘古風懷舊。在斜坡上行中,看到了建於十二世紀的「十字架堂」,這是維京時代由德國傳來的路得宗教會,據說本有一個「真十字架」,但後來被丹麥人搶走了,真是兄弟鬩牆。走不遠又有同時代的「聖瑪利亞堂」,是卑爾根最老建築。原名稱按直譯應是「瑪利亞教會」,屬路德宗教會,按照新教教義,不得稱「聖瑪利亞」;但一般旅遊業不明究理,只要有關基督教的瑪利亞就要用羅馬天主教的稱呼「聖瑪利亞」。當然,這樣吹毛求疵只有信教的人才會注意。

聖瑪利亞堂

十字架堂
肚子餓了,看到路邊熱狗店不少人站隊,想必是人氣店。雖說單賣熱狗,卻有二十多種口味。長長橫幅價目表,有各國文字,包括中國簡體字,真是國際人氣店啊!顧客也是多國籍,不管在其本國是否有什麼樣的熱狗,來這裡就是要吃有特色當地的。這下可以「體驗local」了。北歐三國的錢幣都是「克朗」,但三國的克朗幣值不同,每每都要個別換算才知台幣多少。吃個熱狗,加辮子麵包,就要三百多元台幣,不愧是高物價的北歐國家。

人氣熱狗店

好吃熱狗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