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晚餐,三個家庭的崩塌
有時候,一頓飯,會帶出人世間的沉重。與三位老友聚餐,原本是輕鬆的聊天時光,卻不約而同講起他們身邊發生的金融詐騙事件 ── 故事一個比一個令人心碎。
A朋友說,姐夫的哥哥加入股票投資群組,被詐騙超過七千多萬。兩棟房子都賣了,還負債累累,傾家蕩產。
B朋友提到,他的侄子早二個月被詐騙數百萬,從此罹患重度憂鬱症。姐姐向他借錢未果,一場原本是詐騙的法律事件,最終變成姐弟親情決裂;九旬的老母親在姐弟情感與債務之間痛苦掙扎,每天嚷著不想活了。
C朋友則語氣最冷淡 ─ 他的家族前幾年被詐騙,損失上億,自己也因此損失二百多萬;由於詐騙者是熟識近二十年的鄰居,以致於背叛感遠比金錢損失更難痊癒。
每一個故事,聽起來都像是連續劇劇情,卻無情的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仔細比對,劇情的開頭都驚人地相似:「原本只是小小的投資,真的有賺到,後來才越陷越深。」
台灣現況:詐騙不是偶然,而是系統性地利用人性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2025年最新統計,2024年12月單月詐騙損失金額高達124億元,平均每天被騙4億新台幣。其中又以「假投資詐騙」最為普遍且損失最大 ── 案件數與財損金額雙雙攀升。
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真實家庭的瓦解、一段段關係的撕裂,以及無數人對未來的恐懼與懊悔,甚至是台中一家五口的寶貴人命消失。
讓詐騙者屢屢得手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受害者貪心,而是人類心理系統的「認知偏誤」與「情緒弱點」被精準操控。
被詐騙者常見的心理機制包括: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人們傾向只相信符合自己預期的資訊,忽略不利證據。詐騙集團藉此設計出「剛好對味」的故事,讓人深信不疑。
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Fallacy)
投資越多、陷得越深,越難承認錯誤;即使出現異常,仍不願止損,反而越投越多。
第三人效果 × 過度自信(Third Person Effect & Overconfidence)
「我不會被騙、我比別人聰明、我很幸運」,這種自我優越感升高會反向的令警覺性降低,讓詐騙者有機可乘。
社交孤立 × 渴望改變現狀
缺乏人際支持、渴望翻身改變命運的人,最容易成為詐騙標靶,因為詐騙不只賣財富夢,更賣出關心和關懷,以及「人生翻篇」的幻象。
A朋友自己有被詐騙的經驗。對方假冒警察視訊,讓朋友信以為真。由於要請假去見詐騙者,被公司的同事發現有異,正巧該同事是前警務人員,立馬動用關係查詢詐騙者提供的警察身份,才破解詐騙手法,沒有任何損失。
人際支持很重要,理性、清明又有手段的朋友更重要。
梭羅與簡樸: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不再讓幻覺駕馭人生
這些故事與統計數字,讓我想起梭羅的《瓦爾登湖》。
「人們過著無謂忙碌的人生,被習以為常的制度與慾望操控。於是,我選擇退入自然,尋找簡單而真實的存在。」
梭羅不窮困、也不孤僻,卻選擇了一種清明的反動。
他反抗的是:為了追求『應該』而失去對『真正需要』的感知能力
那些詐騙之所以得逞,絕不是因為話術高明,而是我們太想相信:
- 我可以靠這次翻身
- 我值得一次幸運的機會
- 別人都能賺錢,我怎麼可能賠?
梭羅在湖邊學會的第一課是:越渴望擁有越多,就越容易成為被控制的人。
被騙的從來不只是錢,而是對「例外命運」的執念
金融詐騙的精準與殘酷之處,在於它懂人性:懂我們渴望翻身、討厭錯過、相信自己是特例。每個受害者的劇本,都是詐騙者精準投放的鏡子 ── 映射出我們最想相信的那個夢幻版本的自己。
一開始你覺得自己超幸運,
接著你以為自己很聰明,
最後你無法承認自己「就是個失敗者」。
以《瓦爾登湖》的智慧,給當代的靈魂一點喘息空間
我們可以不必每次都看穿騙局,但可以讓自己不那麼容易掉入誘惑之中。
1. 練習內在的簡樸,而非外在的證明
梭羅說:多余的財富只能換取奢靡的生活,而心靈的必需品是無需用錢購買的。
當我們用「成功」、「有錢」來彌補內在空虛時,詐騙者只需要賣你一個夢,就能引君入甕。 時時反問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金錢、物質、還是自我價值?
2. 延遲獲利的慾望,重建風險直覺
投資一定有風險,舉凡「快速穩賺」、「絕不虧損」的句型,都該視為紅色警訊。
貪快,是人性,而慢下來才能開啟判斷力。
3. 不把「群體熱度」當真相
社群群組裏充滿曬對帳單和賺錢的截圖和賀采 ── 這些都是設計好的劇情和氛圍,不等於事實(跟賣房子的現場,樁腳們大喊「賀成交」一樣);更何況,別人賺錢與你賺錢,二者是獨立存在,沒有關聯。
4. 保有懷疑與停下來的勇氣
你可以說:「我需要再想一想」,因為真正值得信任的投資,絕對不會催促你立刻進場。
你的錢由你主導,凡逼迫你、下指令給你、不讓你主導的,都得要懷疑再三。
真正的自由,是跳脫控制與幻覺
「我步入森林,是因為我渴望有意識地生活,深切地吸吮著生命的精髓,活得堅定而徹底,勇敢地去除一切非本質、與生命無關的事物,只留下生命的核心與真實。」
─ 大衞。梭羅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to live so sturdily and Spartan-like as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to cut a broad swath and shave close, to drive life into a corner, and reduce it to its lowest terms.
我們不需要學梭羅去湖邊隱居,只需要在心裡留一塊空間,緩慢自問、深求內在真正的渴望。
金融詐騙奪走的不只是金錢,更是我們對自己判斷力的信任,以及家人之間的情感。如同梭羅所說:任何事物的代價等同於你用多少生命去換取它,而不是表面上的價格。
那些投資利潤很誘人,但要你付出生命和家人來換的話,你真的願意嗎?
願我們互相提醒,在充滿誘惑的時代中,慢下腳步,學會用簡樸而有覺知的心,面對人性的弱點,努力守住自己的自由與內在安穩。
註:祈禱不再有人因為詐騙而家破人亡,這是寫這篇文章最大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