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光大師《因果》開示
因果的重要意義
現在的人,無論根器高低,都必須努力實踐倫理道德,保持恭敬誠心,深信因果規律,廣泛行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因果法則是世間和出世間聖人教化凡夫、成就聖賢的大熔爐。如果最初不以因果為根本,那麼即使通達宗門教理之後,仍可能在因果上出錯。因果一錯,就有墮落的危險,而沒有超升的機會。
不要認為這個道理淺顯而忽視它。佛陀成正覺,眾生墮三惡道,都不出因果的範圍。凡夫心量狹小,對於經典中所說的大因果道理,往往理解不足。應該以世間淺顯的道理作為入道的方便。如《文昌陰騭文》、《太上感應篇》等善書,熟讀細審而實踐,這樣人人都可以成為良民,人人都可以了脫生死。
當今時代,如果不以因果作為救國救民的急務,任憑智巧道德如何高超,都屬於虛設,因為不講道理,又無王法約束。古代聖賢,無不戰戰兢兢地自我操持,所以他們的心不隨富貴窮通而轉移。窮困時獨善其身,發達時兼善天下。現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父子兄弟夫婦之間,尚且不能一一如法。稍有知見,便妄想作出格的高人。沒有得到權位時,就放肆地發表狂妄的偏見,以迷惑世人。已經得到地位時,就逞其暴虐的惡念,誤國害民。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在於最初父母師友沒有用因果報應的道理來啟發他們。
如果稍微知道因果報應,那麼舉心動念,都會有所畏懼,而不敢放肆。即使不想希聖希賢,也會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因此,天資高的人,更需要從淺近處著手。不要以善小而不為,不要以惡小而為之。從小培養成為本性,如同小樹立樁使其筆直,長成之後,想要讓它彎曲都不可能。
因果與心性的不可分離
現在的聰明人,雖然學習佛法,但因為沒有親近有真知灼見的善知識,大多專注於理性思辨,而捨棄事相修行和因果法則。既然捨棄了事修和因果,連理性也失去了。所以常常有才華橫溢的人,文辭令人驚嘆,但考察其行為,與市井無知的人沒有差別。這個問題的根源都是因為捨棄事修和因果造成的。
世間和出世間的道理,不出心性二字。世間和出世間的事相,不出因果二字。眾生沈淪在九法界中,如來證得一佛乘,但在心性上毫無增減。之所以升沈迥然不同,苦樂天差地別,是因為在因地修德不同,導致果地受用各不相同。
闡揚佛法,並非易事。只談理性,則中下根器的人不能受益。專說因果,則上根利器的人常常厭惡聽聞。應該事理並進,頓漸齊行,才能三根普被,利鈍均益。
夢東禪師說:「善於談論心性的人,必定不會捨棄因果。深信因果的人,終究必定大明心性。」這是理勢所必然的。因果與心性,分離則兩者都受損,結合則兩者都完美。
一切不深入窮究道理的人,與無知無識的人,如果聽聞理性,大多都高推聖境,自處凡愚,不肯奮發努力,遵循實踐。但如果告訴他們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或善或惡,各有其報,則必定畏懼惡果而斷絕惡因,修善因而希望善果。
善惡不出身口意三業。既然知道因果,自然可以防護身口,洗心滌慮。雖然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對上帝天神,不敢稍微萌發卑鄙之心。這是大覺世尊普遍令一切上中下根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的大法。
不信因果的嚴重危害
因果是世間和出世間聖人治理天下、度脫眾生的大權威法則。捨棄因果而談治理,只不過稍微治癒皮膚表面的疾病。至於心病,則反而令其增長,決沒有能治癒的道理。
那些高談闊論的人,認為因果報應、生死輪迴,是佛陀騙人的妄談。這些人不但不懂因果,也完全不明世間正理。聖人窮理盡性,如來斷惑證真,都不出因果範圍。人如果深信因果,自然會意誠、心正而身修。
他們以誠意、正心、修身作為教化世人、希聖希賢的根據,卻極力破斥因果輪迴。不知道能令人誠意、正心、修身的權威力量,正是因果輪迴的事理。既然沒有因果輪迴,又有幾個人肯從事於誠意、正心、修身呢?
想要人人都誠意、正心、修身,卻先破斥那個令人不得不誠意、正心、修身,不敢不誠意、正心、修身的權威力量。這種誣陷前聖、誤導後學的罪過,竹簡都寫不完。他們還自以為能夠崇正除邪,教化世人。以致現在出現廢棄經典、廢棄倫理、廢棄孝道、免除羞恥、互相殘殺、民不聊生等現象,都是這種破斥因果輪迴所釀成的。
世間那些表面正義而內心虛偽,表面行善而暗中作惡的人,都是因為不知道心通法界,以及三世因果的緣故。如果知道,縱然極其下劣,也不肯在明鏡之前顯現醜陋相貌,自招禍患。可惜世人多不知道,所以為了自己的安富尊榮,直接讓人殺戮盈城盈野,而毫不憐恤。
末世人心,殘忍已極,如果沒有如來三世因果的說法,那麼能夠正命而死的人,大概也很少了。如果想要出世,也不須另起爐灶,只要依照佛陀的言教,對治煩惱習氣,使其淨盡無餘即可。雖然身在俗世,不妨斷惑證真,了生脫死,進趣佛果。
淨土法門的特別因果
淨土法門,其廣大無有邊際。全事即理,全修即性。修行極其平常,利益極其殊勝。這是因為以果地覺悟作為因地發心,所以得到因該果海,果徹因源的殊勝境界。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出。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三根普被,利根鈍根全部攝受。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造逆作惡的罪人,也可以預入其中。統攝戒律、教理、禪宗、密宗之各宗,貫通權教、實教、頓教、漸教之各教。在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能用通途教義來衡量。
古今許多深入經藏,徹悟自心的人,對於此法門不生信心,這是因為死執仗自力通途的教義,來論仗佛力特別的因果所造成的。如果明白這個道理,那麼他們信向修持的心,佛陀也不能阻止。
因為此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的總持法門。所以得到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宣。
結語
印光大師的因果教導,深刻闡述了因果法則在修行中的根本地位。無論是世間的倫理道德,還是出世間的修證解脫,都離不開因果的指導。因果與心性密不可分,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因果,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心性。
在這個時代,因果教育更顯得重要。它不僅是個人修行的基礎,更是社會和諧的根本。透過深信因果,人們自然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誠意正心修身的目標。而淨土法門,更是以佛力加持的特別因果,為眾生開啟了當生成辦的解脫之門。
大師的教導提醒我們:不要因為因果道理看似淺顯就輕視它,也不要因為追求高深的理論而捨棄因果。真正的智慧在於理事並重,因果心性並修,這樣才能在修行路上穩步前進,最終達到解脫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