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年7月11日
時間: 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早上8點31分
一、全球財經市場概況與美股表現
- 美股強勁上漲: 儘管關稅貿易戰持續,美股多頭氣勢不減。
- 輝達市值突破3兆美元里程碑。
- 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持續創下歷史新高。
- 道瓊指數逼近去年高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也接近挑戰去年7月的AI浪潮高點。
- 「費半從低一點這樣漲上來,4月中型也漲了接近有七層左右了。」
- 輝達股價持續創新高,甚至超越網路泡沫時期的思科,其本益比因EPS快速增長而下滑。
- 美股散戶表現優異,上半年累積報酬達40%,跑贏QQQ、SPY和對沖基金。
- 比特幣創新高: 價格達到114,000美元。
二、關稅貿易戰分析
- 市場對關稅的「鈍化」反應: 儘管川普對巴西徵收50%關稅,市場一度恐慌,但股市仍一路金漲,顯示「很明顯立空鈍化了」。市場關注的焦點已轉為關稅到期後是否會繼續延期。
- 巴西關稅衝突:
- 美國對巴西徵收50%關稅,主因是政治問題(前總統審判、金磚峰會批美)。
- 巴西總統魯拉民調反而提升,「你只要對川普強硬就很容易勝選」。
- 巴西準備採取報復措施,可能針對咖啡出口進行管制,因美國咖啡主要從巴西進口。此舉可能衝擊美國咖啡價格。
- 巴西是封閉性經濟體,擁有龐大內需市場(2億人口),對外本身就徵收高關稅。
- 日韓貿易談判僵局:
- 日韓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陷入僵局,不同於第一次川普時期日本的靈活交換利益。
- 日本政府可能「嚴重誤判美國在內部的實力」,認為自己有特殊地位,應獲得比台灣、韓國更優惠的條件,但目前遭遇困境。
- 川普主要根據「國內市場的開放程度」來判斷,而日本國內市場保護程度不亞於台灣。
- 越南關稅問題:
- 越南收到20%關稅通知後遲遲未表態。
- 知情人士透露,越南預期關稅約為11%,但收到的是20%,顯示「川普根本就沒有打算在7月9號解決關稅這件事情」。
- 美國現階段的關稅施壓旨在爭取各國國內市場的全面開放。
- 台灣關稅延遲公布: 美國遲遲未公布對台灣的稅率。
- 可能原因: 談判仍在關鍵階段(稅率高低、豁免範圍、配套措施)。 台灣在談判中釋放了「相對日韓更為友善的善意」,讓美方「暫時不急著亮出最後的底牌」。 美方顧及台灣當下的政治環境,避免動作過於強硬引發反彈,或釋放對執政黨過於有利的訊息。 美方內部可能存在新一波的權力鬥爭。 若本週不公布,可能延至8月1日再一併公布。
- 貨物稅與關稅調降的影響: 台灣社會已形成貨物稅和關稅調降的全民共識,對美方形成壓力。 若進口車免除所有稅費(貨物稅、進口關稅、奢侈稅),價格可顯著下降,例如賓士M系列降幅19%,GLE降幅41%,特斯拉Model X降幅26%,BMW X系列降幅約30-40%。 雖然代理商可能不降價,但市場競爭會促使價格鬆動。
三、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 匯損問題浮現:
- 台積電6月營收跌落3000億元,月減17.7%,年增率從30-40%下滑至26%,顯示「匯損的傷害已經慢慢開始湧現了」。
- 大立光第二季獲利大減84%,每股盈餘7.73元,林恩平承認匯損影響很大。
- 預計匯損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逐步認列。
- 出口創歷史新高但存疑慮:
- 台灣6月出口額創歷史新高,達533億美元。
- 「如此高強度的出口額,至少要有10%到15%左右的匯率沖銷的損失」。
- 華爾街分析師指出,台灣出口美國金額快速拉高,同時中國大陸進口台灣金額也大幅拉伸,質疑是否存在「後門管道」,即部分中國貨品經台灣轉出口美國以規避關稅或科技限制。
- 台灣最大的進口來源地仍是中國大陸,但出口地美國已追上中國,預計明年超越。
- 台灣需「非常激烈的表態」,確保自身不會在美中貿易戰中受波及,避免產生「洗產地」的疑慮。
- 產業結構差距擴大:
- 上市櫃公司非主管員工薪資差距大,IC設計年薪343萬起跳,但上櫃運動休閒、觀光業年薪僅39-40萬,顯示產業發展不均。
- 通膨與颱風影響:
- 台灣6月CPI年增率僅1.37%,創51個月新低,居住類別房價指數變化也創17個月新低,租金漲幅趨緩。
- 然而,丹娜絲颱風重創中南部農漁業,麻豆文旦產量預估只剩一成,養殖漁業也受損嚴重。
- 預計7、8月食品通膨將明顯拉升。
- 股市ETF資金持續流入:
- 儘管外資今年已撤出30億美元,但台北股市ETF吸引了190億美元資金流入,為亞洲之冠。
- 台灣人購買ETF的資金量是韓國、中國的兩倍,澳洲的近三倍。
- 主要受0050降費和拆股措施影響,每月約有150億新台幣流入。
四、投資心態與風險
- 高估值風險:
- 美股在第二季快速反彈,重新回到「金髮女孩」經濟情境,但下半年風險陸續提升。
- 經濟增長衝擊: 不確定關稅政策下,廠商不敢大幅擴廠。
- 利率衝擊: 高利率維持太久,聯準會因通膨預期心理不願降息。
- 美元走弱: 不利於美元資產持續拉抬。
- 雖然分析師上調標普500目標價,但對下半年行情趨於保守,預計呈現「緩牛格局」。
- 「來都來了」的心理陷阱:
- 主持人以南京「阿紅」事件(男扮女裝詐騙性服務並偷拍販售)為例,說明「來都來了」、「將錯就錯」的心態在投資中是極其危險的。
- 這種「沉沒成本謬誤」會導致小錯變大錯,甚至賠光本金。
- 投資是動態過程,需懂得控制風險,等待合理機會,而非盲目硬撐。
- 投資者需主動審視自身邏輯是否站得住腳,並在績效不好時反思原因,確保投資策略符合當前行情。
五、書籍導讀
- 《富世空》(諧音「富士康」)
- 作者: 勞倫斯·塔克(美國資深記者)。
- 內容: 深入調查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的投資案。
- 主要探討: 富士康創造的就業機會遠低於承諾(僅1454個)。 台灣企業在美國設廠面臨的文化差異和法律問題(如台積電被指控歧視)。 補貼政策導致企業和顧問公司間的利益訴訟,對勞動者和社區投資不大。 投資計畫失敗後無人承擔責任,企業繼續尋找下一個補貼機會,反映川普不喜歡補貼的原因。 「正常來講其實沒有人想要到美國社場了,正常來講的話啦,如果假設沒有這場關稅戰的話,假設美中之間沒有貿易戰的話。」
- 《一看就懂美國的地緣政治》
- 出版商: 商周。
- 內容: 以圖像化方式解讀美國時事,尤其針對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背後意義以及亞洲勢力平衡。
- 指出目前美國公布的關稅名單「毫無邏輯可言」,難以找出規律。
六、總結與展望
- 美股持續創新高,但下半年市場面臨經濟增長衝擊、高利率、美元走弱等風險。
- 台灣經濟表現亮眼(出口創高),但匯損已現,且面臨美國對「洗產地」的潛在調查壓力。
- 內部通膨雖低,但颱風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可能導致食品通膨上漲。
- 台灣ETF資金流入強勁,但需注意產業發展不均的問題。
- 投資者應避免「來都來了」的心理陷阱,理性評估風險並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