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美元兌新台幣(USD/TWD)匯率在2025年4月1日至7月14日期間呈現明顯的貶值趨勢,即美元走弱、台幣升值的走勢。從圖中可見,4月份初匯率仍在33元臺幣附近,但隨後持續下滑,到6月底及7月初已跌破29元整數關卡。統計上,該期間USD/TWD每日收盤價平均約為30.64,標準差約1.40,顯示匯率波動劇烈。匯率區間介於33.23(最高,4月初)到28.92(最低,7月上旬)之間,其中7月4日收盤價28.92為期間最低點;6月27日則出現28.74的盤中低點,創下近三年來美元兌台幣新低。

造成匯率大幅波動的因素包括國際及本地多重事件。在4月到7月期間,美元指數持續走弱(部分因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將在2025年降息兩次,以及美國經濟數據疲軟等因素),削弱美元吸引力,帶動台幣升值。另一方面,台灣央行在4月初面對全球股市因美國新關稅政策暴跌時,曾表示將「視需介入」以維持匯率穩定,並提供外匯市場流動性,以防止台幣過度波動。例如,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宣布對所有國家進口商品課徵10%關稅,並對台灣等部分國家追加32%的懲罰性關稅(暫緩90天實施),引發市場震盪;當週台股大跌近10%,但台幣匯率卻逆勢小幅升值,顯示部分資金流入或市場預期台幣將被允許升值以因應談判。
匯率與新聞及政策事件的關聯
美元兌台幣匯率的劇烈變動與一系列新聞、政策事件密切相關。4月初,川普政府拋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潛在稅率32%)帶來高度不確定性,台灣央行在3月底會議中即提及美國關稅衝擊需謹慎因應,維持利率在2%不變。在關稅消息影響下,市場預期台美貿易談判可能涉及匯率讓步,使得台幣在4月上旬開始走強。4月7日當週,雖全球股市因關稅風暴重挫,台幣卻小幅升值,央行更釋出訊息強調有「充分能力」穩定匯市且已提供必要的美元流動性。4月底,央行會議記錄再次強調美國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需要對貨幣政策保持警戒,委員指出川普政策反覆莫測,貨幣政策宜審慎,不急於調整利率。5月初,美元兌台幣出現罕見的劇烈波動:在5月2日與5月5日兩個交易日內,台幣對美元一度暴力升值逾 6%。這段期間台幣飆升至約29元附近,是因多重因素共振。路透社分析指出,資金湧入、出口商拋匯,以及市場預期政府默許台幣升值以爭取對美談判籌碼,都推動了這波漲勢(儘管央行否認了「匯率談判」的說法)。台幣急升後,5月6日出現報復性回貶,單日貶值超過2%,為20多年來最大跌幅之一。其後5月中旬起,匯率在30元上下震盪,期間台灣金管會也召集壽險業者開會評估匯率風險,壽險公司表示即便台幣升破30元,他們的資本適足率仍在法定範圍內,顯示金融體系對匯率劇烈波動具一定緩衝力。
6月,台幣升值趨勢延續並趨於穩定,美元匯率緩步滑落至29元以下。6月19日台灣央行召開季度決策會,宣布維持利率2%不變,並指出台灣經濟表現強勁、通膨溫和,短期內沒有降息必要。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行長楊金龍在會後明確提到,近期台幣走強部分原因是市場猜測美國要求台灣在關稅談判中讓台幣升值,但政府已否認這種壓力。他同時表示,一旦美國關稅不確定性消除,台幣面臨的升值壓力將可望緩解。6月下旬,美國聯準會暗示年內可能降息、美國第一季GDP下修至-0.5%,以及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引發市場擔憂,導致美元指數在6月26日跌至96.99的低點。受此影響,美元兌台幣在6月底跌破28字頭,為2022年以來首次,創下台幣近三年新高。此時匯銀人士普遍認為5月初台幣的大升值只是開端,整體升值趨勢尚未結束。
關稅議題與匯率影響
美國關稅政策是本階段影響台幣匯率的關鍵因素之一。2025年4月初,川普總統突然宣布「互惠關稅」計畫,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貿易夥伴祭出高額關稅。此政策內容為:對所有國家一律加徵10%關稅,另對特定國(台灣被列入其中)額外加徵高達32%的關稅。不過,美方同時宣布暫緩90天實施,給予相關國家協商空間。這一消息對台灣經濟無疑是一項重大利空——若32%關稅真的落地,將嚴重打擊台灣對美出口及產業競爭力,市場一度憂心台灣經濟增長恐受衝擊而下滑。然而,短期內此關稅議題反而產生了推升台幣匯率的效果:市場押注台美將透過談判降低關稅,台灣可能暗示讓台幣升值來換取美方善意。央行也在此背景下相對容忍台幣偏強,以避免成為美國點名的匯率操縱對象。路透社報導提到,台灣央行確認美國並未直接要求台幣升值,但台幣在第二季的快速升值,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貿易談判順利的預期。
台灣政府對關稅風暴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以減少對經濟及匯率的衝擊。行政院在川普宣布關稅措施後48小時內火速推出新台幣880億元的「產業支援方案」,協助受影響的出口產業度過難關。隨後又編列特別預算新台幣4100億元,以提振內需、強化供應鏈韌性。在金融市場方面,金管會兩度延長對台股的「限空令」(禁止放空措施)至4月底,穩定股市信心。同時,台美雙方展開關稅談判:4月11日先以視訊方式溝通,5月初及6月下旬分別在華府舉行了第一輪和第二輪實體談判。7月8日第三輪華府磋商後,行政院表示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目標是在8月1日前完成協議。截至7月中,川普已兩波公布多國關稅清單,但尚未包含台灣,顯示談判仍有進展空間。行政院發言人強調政府將持續秉持互惠原則溝通,並以維護國家利益、產業發展及國民健康為核心,爭取將關稅降到最低。
關稅議題對匯率的影響可分短期與長期兩方面:短期而言,關稅談判的不確定性引發預期效果,市場傾向買進台幣、賣出美元,導致台幣升值壓力加大。這種現象在前述5月及6月底台幣急升時尤為明顯。此外,台灣央行在關稅風波期間採取的態度偏向維穩但不大幅阻升,某種程度上默許了台幣的升值,亦助長了台幣強勢表現。長期而言,如果最終協商結果能將關稅稅率壓低(例如降至15%~20%的區間),則美方壓力減輕,台幣可能失去部分升值誘因,屆時匯率可能回貶至較接近基本面的水準。反之,若談判不順利導致美國對台關稅大幅生效(25%甚至32%),則台灣出口競爭力將受損,經常帳順差縮減,可能引發資金外流與台幣走貶的風險。中華經研院預估在最壞情境下,關稅衝擊恐令台灣2025年GDP增速降至約1%,台幣也將承壓回貶。可見,關稅政策的走向與結果,將直接左右未來台幣匯率強弱。
聯準會利率政策對台幣的影響機制
核心邏輯:
- Fed升息 ⇒ 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 ⇒ 資金流入美國 ⇒ 美元升值 ⇒ 台幣相對貶值
- Fed降息 ⇒ 美元資產吸引力下降 ⇒ 資金外流 ⇒ 美元走弱 ⇒ 台幣相對升值
監控指標:
如果要監控利率政策對台幣的動態追蹤機制, 可以用下列的指標來進行追踪

2025年4月~7月:市場預期美國降息,台幣強升
- 4月初起:市場開始押注聯準會將於2025年下半年降息2碼(0.5%),根據Bloomberg報導,聯準會對於經濟疲軟與通膨趨穩的回應,是「轉為寬鬆」的主因之一。
- 美元指數(DXY)從102一路跌到96附近,台幣因此快速升值。
- 5月、6月台幣持續升破29元,是反映Fed轉鴿(放鬆)的資金流結果之一。
- 央行與市場的對話也反映這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近期台幣升值有部分與美國政策預期變化有關」。
未來匯率走勢預測與機率評估

短期(1~3個月內):美元兌台幣預計維持在29~30元區間震盪,台幣延續強勢但漲幅趨緩的機率較高(約有七成可能性)。主要理由是市場對美國降息預期已部分反映2碼降息預期,若Fed真的於Q3或Q4開始降息,美元還有小幅走弱空間,台幣短期可能維持強勢或略升。然而若降息時點延後(如CPI不如預期下降),美元短彈,台幣恐回到30元上方。
若台美關稅談判在8月初前若有初步結果,可望減少匯率劇烈波動。短期內若出現重大利多,例如美國提前宣布關稅大幅減免,不排除台幣進一步升值到28字頭的可能(機率約20%);相反地,若談判突生變數或國際避險情緒升溫,美元可能反彈到30元以上(機率約10%),但因台灣基本面仍佳,美元大幅走強的機率不高。
中期(4~9個月內):預期美元兌台幣將緩步走升至30.5~31元附近(台幣小幅走貶)。此期間涵蓋2025年第四季至2026年初,若美國關稅問題在年內獲得妥善解決(例如稅率降至15~20%並凍結),則台幣將失去一部分政策性升值支撐,回歸經濟基本面主導。台灣經濟成長雖然穩健,但出口動能可能因全球景氣趨緩而減弱,屆時台幣有適度回貶壓力。預估中期匯率維持在30元出頭的概率約為60%,台幣續創新高(美元跌破29)的概率降低至約10%。需要注意的是,中期走勢仍會受到聯準會貨幣政策路徑影響:若2025年底前美國大幅降息超預期,美元指數將維持疲軟或盤整,美元可能再度轉弱,台幣則有機會重新走強。
長期(9個月以上):進入2026年後,美元兌台幣走勢變數較多,但大體而言回歸區間30~32元的可能性高(約七成)。台幣長期升值的壓力雖存在(例如台灣長期龐大經常帳順差將支撐台幣),但需考量美國利率週期反轉、兩岸及全球政治風險等因素。在較樂觀 scenario 下,如果全球經濟穩定成長、台灣出口保持強勢且無重大地緣風險,台幣可望維持相對強勢,美元或在30元上下徘徊甚至跌破30元。反之,若發生高關稅持續/地緣衝突升溫等不利情境,美元兌台幣可能升破32元甚至更高。
未來匯率推算邏輯
前提條件如下
- 觀察區間:2025/04/01 ~ 2025/07/14,台幣升值超過4元(約13%)
- 區間平均值:30.64 元(USD/TWD)
- 波動區間:最高 33.23,最低 28.74,標準差約 1.40
- 重大事件:美國擬加關稅、Fed 預期降息、央行介入、談判進展等
- 匯率與美元指數(DXY)高度連動
預測邏輯與模型結構
本文採用一種事件驅動 + 資金流向預測 + 技術區間回歸模型(Hybrid):
短期預測(1~3 個月)
結論:預測區間 29.0~30.0 元
升值機率:70%
回貶機率:10%
推演情境

模擬計算:
目前匯率:29.1
若DXY進一步跌至95 → 預估USD/TWD = 28.7~28.9(升值空間仍存在)
若關稅破局 → 市場恐慌避險 + 外資短出 → USD/TWD反彈至30.3(但央行會抑制劇烈貶值)
中期預測(4~9 個月)
結論:預測區間 30.5~31.0 元
回貶機率:60%
升破28.5元可能性:10%
推演情境:

模擬計算:
情境 A:關稅談妥(+)、Fed降息(–) → NTD 回到 30.5~31(貶值)
情境 B:談判未果(–)、出口強(+) → NTD 維持 29.5 附近震盪
長期預測(9 個月以上)
結論:預測區間 30.0~32.0 元
升值空間收斂;維持中性偏貶
劇烈貶破33元機率:極低(<5%)
推演情境:

模擬計算:
中性預測:USD/TWD 在30~31間震盪
極端樂觀:升破28.5(Fed持續降息+出口強)→ 機率10%內
極端悲觀:升破32(中美衝突+台灣出口大跌)→ 機率5%內
模型簡化公式
本文以下列公式建構「預測區間上限與下限」,計算結果僅依目前的資訊推演做為參考
預測匯率 = 當前匯率 ± 預期DXY(美元指數)波動 * 對應敏感度 ± 央行政策效應 ± 政策/談判風險溢價
範例:
- 當前匯率:29.2
- 預期 DXY 將由 97 → 95(跌2點)
- 敏感度:每點對應 0.35 元台幣
- 政策溢價(如央行預防過度升值):+0.3
- 關稅議題樂觀:–0.2
預測匯率 = 29.2 – (2 * 0.35) + 0.3 – 0.2 = 28.6(樂觀情境)
總結
整體而言,我們需要對長期匯率保持審慎樂觀:預估美元兌台幣在一年以上期間大致維持30~31元為中心的區間波動,中樞略高於當前水準,除非出現上述極端情況,台幣不太可能大幅貶值回到疫情前的33以上高點。
附註:以上預測區間及機率評估係根據當前(2025/7/14)資訊所作的情景分析,實際匯率走勢仍將視屆時國際經濟、利率環境與政策變化而定,需要持續關注央行動向、美國政策走向,以及台美關稅談判最終結果對市場信心的影響
**參考資料:**彭博社、路透社、中央社、經濟日報、工商時報等媒體報導內容以及台灣央行公告與政府新聞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