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煩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第四章 煩惱

 

 

 

 

 

 

 

 

 

 

 

 

 

 

 

 

 

 

 

 

 

 

 

 

 

 

 

 

 

 

 

 

 

 

 

 

 

 

 

 

 

 

 

 

 

 

 

 

 

 

不斷煩惱 而入涅槃

 

 

 

 

 

 

 

 

 

 

 

 

 

 

 

 

 

 

 

 

 

 

 

 

 

 

 

 

 

 

 

 

 

 

 

 

 

 

 

前面我們從生命、輪迴、因果談起,略及因緣,鋪陳出佛法觀照生命的基本脈絡。此章開始,我們將從整體性的論述,轉向對具體面向的探討,首要談的便是「煩惱」。

 

「煩惱」,第一章便有論及,但沒有深入探討,現在是細部討論的時機了。煩惱,無論年齡幾何,皆如影隨形,終其一生難以擺脫。煩惱愈多,心中愈苦。若從佛法「十二因緣」來看,煩惱的根源便是「無明」。無明,亦可視為煩惱的異名,意即對事理的昏暗無知、不能通達真相的心靈狀態,是一切煩惱的根本。

 

煩惱的起因,經典中有多種說法--起於執著、源於無明、生於不能放下、由於過度自我……。佛經中言人有「八萬四千煩惱」,可見煩惱多如恆河沙數,各有因緣,無有定型。若無修行與智慧,又如何能加以對治?佛經云:「煩惱即菩提」、「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由此可知,如何觀照、化解乃至轉化煩惱,是人生必修的重要課題。

 

這這裡我們不談玄妙高遠的理論,而是談「心法」。心法,如指北之針,運用得宜,可使身心安然,如如不動。

 

正如佛經所說:「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煩惱的出現,常來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起。因此,換個角度說,如果有能覺察出煩惱的功夫,那便有對治的技術了。然若只談「對治技術」,仍屬世間法,僅是入門之階。技術再高,亦可能在關鍵時刻失靈。唯有透過覺察與轉念,亦即轉迷為悟,深入「明心見性」,才能步入真正的解脫之境。這樣解說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虛無飄渺,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當你覺察到煩惱的時候,我們可將對治煩惱分為兩種層次:

一、「治標」:解決煩惱當下的問題,雖有效果,卻可能反覆出現;

二、「治本」:提升智慧,從根本上破除煩惱的生因,正如慧能大師所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治標可以說是直接解決煩惱產生的問題,但有可能復發;治本是開智慧,透過智慧之光,直接破除煩惱障礙,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然,首要之事,要有「覺察煩惱」的能力!

 

Ø故事7:煩惱即菩提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為地處偏僻,香火一直不旺盛。原來的住持圓寂後,索提法師來到這裡接替做新住持。初來剛到,他繞著寺院巡視,發現寺院周圍山坡上到處長滿了灌木。那些灌木雜亂無章,樹形恣意肆而張揚。

索提法師找了一把剪子,不時的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過去了!那棵灌木被修成了一個漂亮的圓球形狀。僧侶們看到之後,疑惑不解。問住持,法師卻笑而不答......

一天,寺院裡來了一位衣衫光鮮,氣宇不凡的客人。寒暄讓座之後,對方說自己無意路過此地,隨便進來看看。法師很客氣的陪客人四處遊轉,行走間,客人向法師請教了一個問題:"人怎樣才能夠清除自己的欲望?"

索提法師微微一笑,返身進入內室拿了一把剪子出來,對客人說: "施主,請跟我來。" 他把客人帶到了灌木叢地,客人看到了法師修剪的那一棵成型的灌木。法師把剪子遞給了客人,說道:"您只要經常像我這這樣的去修剪一棵灌木,您的欲望就會消除。"

客人遺憾的接過剪子,走向一棵灌木,卡嚓卡嚓地剪了起來。一壺茶的功夫過去了!法師問他感覺如何,客人笑了笑說:"感覺身體舒展了很多,可是平日堵在心中的那些欲望好像並沒有放下。"

法師領首說:"剛剛開始會是這樣的,經常修剪就會好了!" 客人走的時候,和法師約定,他十天之後還會再來。法師不知道,這個人就是泰國享有盛名的珠寶大亨。近來,因為遇到了從未經歷過的生意上的難題。

十天後,大亨來了!二十天後,大亨又來了!三月個後,大亨已經把那棵灌木修成了一只初具規模的鳥型。法師問他:"現在你是否懂得如何消除你的欲望了?"

大亨面帶愧色地回答:"可能是我太愚鈍,每次修剪的時候,倒是能夠氣定神閒,心無雜念。可是,一從你這裡離開,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後,我的所有欲望依然會像往常那樣冒出來。"

法師笑而不答。當大亨的"鳥"完全成型之後,索提法師又向他問了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依舊......

這次,法師對大亨說:"施主,您知道當初我為什麼建議讓您修剪灌木嗎?我只是希望您每次修剪前,都能夠發現,原來剪去的部分又會重新長出來。就像我們人類的欲望,您別指望能夠完全把它消除。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盡力把它修剪的美觀。放任欲望,它就會像滿坡生長的灌木,醜陋不堪。但是,經常修剪,就能夠成為一道亮麗悅目的風景。對於名利也是這樣,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應該被看作是心靈的枷鎖。"

大亨恍然...... 此後,隨著越來越多的香客的到來,寺院周圍的灌木也一棵一棵的被修剪成各種形狀。這裡的香火漸漸旺盛起來,日益聞名。

參考網址:https://tpmtc105.pixnet.net/blog/post/147766564

 

回到正題,人之所以煩惱,往往是因為「心向外求」,迷於境、惑於相。就如先前所說,煩惱如同因果、因緣一般,在一念之間忽然生起,令你措手不及,然後整個人便陷入糾結。那該怎麼辦?

 

 

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

 

還是那句話:「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煩惱無法預防,也難以完全避免,那需要害怕嗎?怕就能解決了嗎?煩惱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開的必然嗎?那何苦受其如此深的影響?所以關鍵重點在於你能否「覺察」!能覺知者,便能不隨波逐流;能覺察出煩惱,就離覺悟不遠。有智者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你能看到水,表示你在水之外;如果你能看到山,表示你在山之外;如果你能覺察到你的情緒,表示你在你的情緒之外!?」

 

所以重點來了,覺察到情緒的功夫有多深,便是對治的功夫有多深。更深一層《圓覺經》有云:「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我們直接引用「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這八字真言!意指當你真正明白一切皆是幻相時,當下便能跳脫執著,不受其困。

 

Ø故事8:醒過來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煩惱,所以有許多人不約而同地問了佛祖一樣的問題:「我該怎麼做,才能不再煩憂?」

佛祖給的答案都相同:「只要放下,你就能不再煩惱。」

有個自以為聰明的人很不服氣,便專程去找佛祖,挑釁地問:「世上有千千萬萬個人,就有千千萬萬種煩惱。但是您給他們的解決方式都完全相同,那豈不是太可笑了?」

佛祖沒有生氣,只是反問男子:「你晚上睡覺的時候,會做夢嗎?」

「當然會!」男子回答。

「那麼,你每天晚上做的夢,都是一樣的嗎?」佛祖又問。

「當然是不一樣的。」

「你睡了千千萬萬次,就做了千千萬萬個夢。」佛祖微笑地說:「但是要結束夢的方法,卻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醒過來』!」

男子聽到佛祖的回答,啞口無言。

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放下」,是「不執著」。

參考網址:https://www.fsm.gov.mo/cht/healthcare/ContextDetail.aspx?Context=230

   

所以,話說回來,人生如戲,角色百變。父親、母親、員工、夥伴……各有其煩惱。但就算不扮演任何角色,煩惱仍不會停止,因為煩惱是由心生的。同樣一件事,視角不同,結果便天壤之別。所謂「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說的正是修行層次的轉變。第三層雖看似與第一層相同,實則內裡功夫已大不同。也就是說,外在環境是不斷在變化的,但是我們的心境卻是可以從隨之起伏到如如不動,關鍵在於心境的高低、層次有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層次不同,處理的方式也會不同:

一、初階者,煩惱來了,就對治;

二、中階者,煩惱來了,知道原因,但仍會困住;

三、高階者,煩惱來了,也走了,但「我不再被帶走」。就是「不隨」

 

也就是說,不管是你的心性在哪個層次(如果用維度這個詞,是否能提高理解的層度?)煩惱都會在因緣聚合時到來,但你面對、處理煩惱的功夫、境界,就有層次上的差別了。

 

 

不斷煩惱,而入涅槃

 

最後,這邊要回到本章的核心:「不斷煩惱,而入涅槃。」請你細品「有煩惱、斷煩惱」、「有煩惱、不斷煩惱」與「無煩惱可斷」間之差異?三者在境界上有何不同?從不同的高度看待煩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有人說:「當你住在第1層,聽到的、看到的全是雜音;當你住在第100層,看到的全是風景。」所以,當你從不同維度去思考煩惱,你可能已經解決大部分的煩惱障礙了。這邊筆者也不敢就佛經妄作解說,但在運用上,佛經上的智慧確實提供讀者更圓滿的人生智慧

 

 

金剛經怎麼說

 

若是從《金剛經》的角度出發,其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在金屬之中最堅固,就像金剛鑽一樣,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說,能建一切法,而且無堅不摧,所以叫金剛般若波羅密。

 

故將金剛比喻智慧之銳利,能斷除一切無明煩惱;般若,梵語,意為智慧; 波羅蜜,梵語,意為到彼岸。《金剛經》是以般若智慧實證空性,破除一切名相,從生死煩惱的此岸渡到涅槃寂靜的彼岸。如同這句話所指:「佛性雖堅,煩惱能亂;煩惱雖堅,般若智能破。」這邊筆者取其核心思想:「空性」「緣起」「一切皆非」強調了世間萬物的空性與本質,它意味著,所有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本質上是空性的,沒有實在的自我。「一切皆是」更指出這些空性的現象又構成了整個世界。

 

最後,關於煩惱,究其本質來自於無明,若要深入探討,恐非本書功能,但如何降低煩惱的障礙、斷除煩惱或是如何超越煩惱,筆者這邊謹分享自己運用及耳熟能詳的一些金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煩惱即菩提。」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槃寂靜。」

「此岸即是彼岸,原來是同一岸。」

「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怎麼做?

「人在紅塵心在道」,在塵世中修行,在紅塵中修心。修行不是逃避,而是「不執著」。別忘了,佛陀指的不是他的手指,而是那皎潔的月亮。

請讀者自觀其心,莫執於法。

—— 共勉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鎮宅大石
0會員
81內容數
修行與投資沒有矛盾、如同覺醒者。 人生沒有後悔藥,六個字:覺悟、活在當下! 心中有佛、手裡有刀。 出世的智慧、入世的手段。 都是我,精彩、值得!
鎮宅大石的其他內容
2025/07/16
第三章 因果                                                                                                
2025/07/16
第三章 因果                                                                                                
2025/07/15
第二章 輪迴                                                                                                
2025/07/15
第二章 輪迴                                                                                                
2025/07/15
第一章 生命                                                                                                
2025/07/15
第一章 生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