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threads上的一個打假文章,說大陸用便宜不鏽鋼鍍膜假裝304不鏽鋼,先說結論:不一定是假的,就算真的是201也不用過度擔心。
影片內的產品,比較像是不鏽鋼電解處理!但是也不能保證不是鍍層。通常選擇電解處理就是要增加賣像跟光澤度,附帶提升耐腐蝕性!除了高耐腐蝕的需求,台灣鮮少304不鏽鋼再電鍍!台灣電鍍不便宜,要選201再電鍍真的不如直接做304!
第一點,說了很多次!不鏽鋼基本上安全,就算是201也是安全!內含金屬跟金屬溶出是兩件事情,表面沒有明顯鏽蝕的情況下,很難溶出。
第二點,順便強調一個觀念,表面處理很重要!經過處理的304耐蝕性會比沒處理的316好!同樣的,經過處理的201耐蝕性也可能勝過304不鏽鋼!304非常夠用,不需要追求更耐腐蝕的材質,當然如果預算比較充足買更貴的材質也無可厚非!
再來談談不鏽鋼檢測夜,這東西方便,但是不準!而且沒經驗的人容易判讀錯誤!簡單的說,這個檢測夜就是跟特定金屬反應,變紅色的程度來判斷金屬成分多寡。不鏽鋼之所以可以防鏽,是因為表面會生成緻密的氧化物,保護內部金屬不被氧化!這個觀念很重要!所以我說這個檢測不準的原因是,任何不鏽鋼,經過砂紙研磨後(保護層被磨掉),馬上滴上檢測夜,大部分都會再1分鐘內呈現深淺不一的紅色!亮面的不鏽鋼拋光過程中會使用拋光臘,拋光過程表面形成氧化層,也會附著一些臘保護!就算是201不鏽鋼,直接滴上檢測夜,也不一定會馬上變紅色!更何況不同廠牌的檢測夜反應速度不一定一樣!
201跟304同樣條件下,檢測夜的反應速度有差。可是實際上,隨機的產品不會有"同樣條件"這種情況發生,所以單憑反應時間真的很難判斷!
再來談一些更深入的,就是304不鏽鋼在加工中,有可能使原子排列發生變化!於是有可能吸磁!同樣的再加工過程中,也可能造成成份不均勻分佈!所以有些304產品的特定處特別容易生鏽。不是作假材料,只是加工上的小缺陷!所以有些高要求的商品會做後處理製程,去改善這些缺失。這些問題使的檢測夜的反應時間不一樣,所以很難判斷!
台灣食品容器通常是電解,現在應該沒有台灣廠商電鍍!因為害怕電解液殘留!這東西才是真正有毒的!比201毒多了!所以不鏽鋼產品回家還是要好好的洗過再使用!而且台灣電鍍成本相當高,應該不會有廠商刻意用201+電鍍來取代304,不划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