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今天的主題是「夢境中營業員的悲歌2:遺書中的控訴,當績效變成一把刀」。我們將接續第一集的內容,來探討第二集的故事。如果沒有聽過第一集的朋友,可以回去回放一下。第一集有兩個故事,第二集也有兩個故事。
大綱:
1.夢境三:浩然的遺書控訴
2.夢境四:小方的悲劇結局
3.金融業的高壓制度與營業員壓力
4.內控缺失與違規操作的普遍現象
5.營業員的困境與客戶關係壓力
6.制度改革的訴求與改善方向
7.營業員團體的行動與呼聲
8.夢境的啟示:人性與倫理的危機
9.制度錯位對職場造成的實質危害
10.結語:期盼更有溫度的金融環境
關鍵字:
#夢境 #營業員 #績效壓力 #違規操作 #遺書控訴 #金融制度 #內控疏失 #高壓文化 #制度改革 #人性危機
夢境三:浩然的遺書控訴
在第二集中,我們來談談夢境3。這是一場大夢,都是夢,不是真的。在夢境3中,我看到了遺書中的控訴,講述了一位名叫浩然的故事。在這個夢中,我來到一間燈火通明的證券辦公室,鍵盤聲與電話鈴聲不絕於耳,還有投資人的抱怨聲。這裡看似是夢想職場,但對一位39歲的營業員浩然來說,卻是一座無形的牢籠。
夢裡的浩然坐在電腦前,滿頭大汗,手指顫抖著操作交易。他用自己的積蓄進行高風險操作,只因為主管的業績目標如大山壓頂,壓力很大(鴨力山大)。這壓力非常沉重,為了填補缺口,他違規為客戶代操,甚至在主管的壓力下開立人頭帳戶,使用私人設備操作以躲避監管。
在夢中,我看到了浩然的遺書,寫滿了對主管的控訴。他說:「我知道代操不對,但是你逼我繼續,還說這可以讓我翻身。你明知道我過去的虧空,卻叫我用薪資金去補洞,甚至讓我開人頭戶,用軟體操作期貨選擇權。你說這能省手續費,卻從來沒想過我的壓力。」
最終,浩然在河邊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客戶依據這份遺書質疑公司的內控缺失,甚至公開指責管理企業制度冷血霸凌。雖然公司反駁這些指控毫無根據,但監管單位介入後,發現確實存在違規代操與內控疏失,懲處了相關人員。夢中的客戶感慨,如果早有一些透明的監管,浩然的悲劇或許能夠避免。這有點慘,等於是上班上到被冷血霸凌,真的有點可憐。
夢境四:小方的悲劇結局
在第四個夢境中,故事更加沉重,睡得頭更暈。夢中,一位年約50歲、育有三子的頂尖女營業員小方,在一個倉庫般的空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是業界知名的超級營業員,擁有許多大客戶,業績輝煌,人緣也不錯。然而,在夢裡,小方接完一通電話後,獨自走進陰暗的角落,用刀刺向自己。同事發現時,她已經無聲無息。
夢中的傳言提到,她可能是因為個人投資虧損百萬,也有人說她背負房貸、車貸的壓力。甚至在事件之前,她曾向家人透露想不開的念頭。在這個夢的背景中,股市因國際政策的波動,許多投資者損失慘重,小方的客戶群也受到衝擊,這似乎加劇了她的心理負擔。
監管單位的初步調查顯示,小方的悲劇屬於個人因素,與公司責任無直接關聯。但他們承諾深入調查是否存在管理疏失,比如高業績壓力或缺乏心理支持。我覺得這個故事在做完夢後,讓我感到營業員的生活跟我原本想像的不太一樣,怎麼會這麼悲慘,令人感慨。
金融業的高壓生態與制度問題
這些夢境揭露了金融業的一些狀況,比如公司責任、底層生活的內容,以及金融業廣泛的生態壓力。高壓的業績文化,例如分配高額的業績目標,沒達到可能面臨扣薪責罰,甚至需要自購產品。這感覺有點像直銷,以前有些朋友做直銷,好像也要自己買產品。此外,還有違規操作的誘導,默許代操、開立人頭帳戶等行為。我從沒想過會有這樣的狀況,直到做了這些夢才發現。
內控與透明度的缺失也是一大問題。第一集提到配售條件不透明,營業員與客戶時常被蒙在鼓裡,難以做出理性判斷,有時還要承擔客戶損失的壓力。對於內部的高壓考核,營業員還得面對市場波動,追客戶繳交保證金,甚至找不到人時還要不停打電話催促補錢。這種壓力很大,尤其在IPO或新ETF發行時,還要接客戶的單,做得慢一點可能還會被罵,甚至要加班到很晚。
改革呼聲與制度改善
夢裡的新聞媒體報導,營業員組成了團隊,針對金融業的高壓生態提出強烈呼籲。他們提出了一些訴求,例如規範回饋機制,公開投信與券商的配售條件與費用,避免私下交易,確保消費者權益;嚴懲不當銷售,對誘導客戶舉債投資的行為從重處罰,並追究高層連帶責任;建立IPO評審機制,供投資人參考,避免劣質資產充斥市場;啟動專案檢查吹哨者保護,監管單位應獨立調查違規行為,保護揭發不當行為的員工;重申銷售紀律,高層以身作則,落實法規與自律範圍。
我認為這些都是好的建議,應該可以讓職場環境變得更好。營業員的生存之道,在這四個夢境中,包含第一集與這次的兩個故事,顯示金融業的高壓環境讓一些營業員壓力過大。要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必須從制度改革著手,以透明與公平的方式取代高壓與違規,並建立嚴謹的內控機制,確保職場環境良好健全。
夢境的啟示:人性與倫理的危機
這些夢境提醒我們,當壓力讓人放棄希望,問題不只是業績,而是人性與倫理的危機。制度錯位會帶來什麼情況?比如,業績制度與員工心理健康之間的取捨。有目標才有動力,但實際操作卻變成不達標就淘汰,甚至引發違規霸凌或冷處理,導致員工精神崩潰或悲劇收場。內控制度雖有,但主管默許違規操作,讓制度淪為裝飾。銷售規範與回饋黑箱導致暗中喬配額、喬回扣,讓營業員成為客戶與責任間的犧牲品。市場風險管控也應提供心理調適與風險緩衝,但公司只強調成績表現,對員工的壓力與風險完全放任。
這是一個需要全方面檢討與改善的系統。我認為,如果這些夢境的故事是真的,真的令人感到心痛。我們可能沒想過,那些敲訊息問我们要不要買基金的營業員,背後可能承擔如此大的壓力。如果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這樣的狀況,我希望社會或政府單位有機會改善這樣的金融環境,讓職場變得更好。
結語:期待更有人性的金融環境
大家在做投資時,有些營業員提供的支持或專業諮詢確實很好。我也希望他們的職場環境能有顯著改變。分享總是單純的快樂,期待下次再見!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