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拍底片以來,我越來越習慣拍攝黑白底片。因為當顏色被抹去,世界會顯得不那麼直觀,我們反而會更專注於照片的光影、構圖與細節。一開始我什麼都不懂,只知道 ILFORD PAN 400 是最便宜的,就買來拍。當時我以為黑白底片都差不多──反正沒顏色嘛。但後來看到法裔美籍攝影師 Elliott Erwitt 的作品,那些照片又銳利又有層次,讓我開始懷疑:我拍出來的模糊感,不全是手震或對焦問題,可能是底片本身就不行。
這才讓我開始認真去了解各種黑白底片的差異。也因為這樣,我從 ILFORD 漸漸轉向了 Kodak,現在最習慣用的,就是 Kodak T-Max 400。
我拍過的幾種黑白底片
ILFORD 系列
Delta 100 / 400 / 3200
Delta 系列給我的印象是比較「數位感」的乾淨,尤其 Delta 100,顆粒很細,成像非常銳利。如果你喜歡畫質細緻、低對比、細節豐富的風格,Delta 100 很合適。
Delta 400 整體也不錯,比 100 寬容一點,但顆粒開始出現。至於 Delta 3200,我自己拍得比較少,雖然它感光度很高可以在深夜拍,但畫面顆粒會非常粗,適合追求粗糙感的題材。
Plus 系列(Pan F / FP4 / HP5)
這系列是 ILFORD 比較經典的配方,感覺比較「傳統」一點。Pan F Plus 50 是畫質最清晰的選擇,但光線條件要夠,不然就很容易失敗。FP4 Plus 125 銳利度不錯,對比也稍高一點。HP5 Plus 400 則是最穩定的萬用選項,什麼場景都能用,只是畫面會比 Delta 來得粗一點點,但寬容度很高,很好救。
Pan 系列
我最熟悉的陌生人,但這系列就是給學生或練習用的,表現比較普通,細節沒那麼突出。但價格便宜,適合拿來拍大量測試片、練手感用。
Kodak T-Max 400
拍了一陣子之後,我開始改用 Kodak,最常用的就是 T-Max 400。原因很簡單,它是我目前找到最符合我拍攝節奏與風格的黑白底片。
它的顆粒很細,不會像 Tri-X 那麼粗糙,但又不至於像 Delta 100 那樣乾淨得有點無菌。T-Max 400 給我一種很「恰到好處」的質地——像皮膚的紋理,不完美,但有生命。它的感光度高,夜拍或陰天也能安心拍,而且在動態下抓焦的成功率也高不少,拍街頭或人物都很好用。
其他黑白底片
Kodak Tri-X 400
顆粒粗、有種老報紙的質感。非常適合拍街頭、社會紀實、人像,畫面感很有重量。但我自己是還沒有拍過。
ILFORD XP2 Super
這卷很特別,是黑白底片但用彩色底片的C-41沖洗方式。也就是說,你可以拿它去一般相館沖洗,很方便。畫面也蠻乾淨的,但我覺得少了一點傳統黑白的味道,偏平滑數位感。
SFX 200(紅外線底片)
這是非常特殊的底片,可以拍出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影像。會讓樹葉變白、天空變黑。但需要紅外線濾鏡、測光也需要一點技巧,不然很容易拍壞。
什麼是紅外線底片?
紅外線底片能捕捉到比可見光更長波長的光線,像是陽光照在植物上反射出來的熱能或紅外光,這些會讓綠葉變白、天空變暗,產生一種夢境般的超現實效果。
這種底片特別適合拍風景或實驗性作品,能讓一個看似平凡的場景,變成陌生又奇異的影像。但它也很難掌握,曝光參數、濾鏡使用、天氣條件都會嚴重影響成像結果。簡單講:風險高、回報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