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ely People - 誰是Eleanor Rigb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Life is a long song - 064

Lonely People - 誰是Eleanor Rigby? 誰是Father McKenzie?

2025-05-30

我在2025-05-16 [Life is a long song - 041]《披頭四》The Beatles - 《Revolver》(左輪手槍)(1966年) 專輯介紹中推薦了〈Eleanor Rigby〉這首歌,但並沒有詳細說明。今日補上。

〈Eleanor Rigby〉,是保羅·麥卡尼主導創作的一首深具詩意與悲劇色彩的作品。是披頭四音樂史上的一首轉捩點之作,它不僅在音樂風格上與他們早期的流行搖滾截然不同,更在主題上探索了孤獨、死亡與社會疏離等深刻議題。

這首歌深刻描繪了兩位角色 —— 伊蓮諾·里格比麥肯錫神父 —— 平凡卻孤寂的一生,並拋出關於孤獨與存在意義的哲學提問,帶著濃厚的社會關懷與文學性。

  • 這首歌的歌詞不同於麥卡尼以往的作品:它避開了使用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的敘述,以第三者的視角,旁觀生命悲劇。不是一貫的愛情主題
  • 這首歌的敘事風格是典型的「孤立、破碎的人物」形象:伊蓮諾·里格比孤獨地死去,沒人參加她的葬禮,而麥肯錫神父似乎也失去了信眾與信仰。
  • 此歌的特別之處在於披頭四沒有參與彈奏樂器,而是像Yesterdayㄧ樣聘用弦樂團伴奏。這首歌用弦樂八重奏,沒有傳統搖滾樂器,完全沒有吉他與鼓!為了製造更自然和清晰的聲音,麥克風被放於非常靠近提琴的位置。這樣的配樂方式在當時流行音樂中極為罕見,也成為日後實驗流行與室內樂融合的先驅。〈Eleanor Rigby〉標誌了披頭四由現場表演流行音樂轉為錄音室實驗音樂。此曲於1966年4月28日至6月6日期間錄音,最後採用第15次錄音。
  • 2004年此曲被滾石雜誌選為五百大歌曲的第137位。

這首歌的創作來自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對生活觀察與社會現象的敏銳感受。這與披頭四早期如〈I Want to Hold Your Hand〉等”談情說愛”歌曲形成巨大對比,標誌著風格上的轉型與成熟。

麥卡尼說:「我想寫一首關於孤獨的人的歌,一種我們不想面對,但都可能成為其中一員的現象。」

歌詞中不帶一絲浪漫幻想,徹底呈現出都市中現代人靈魂的孤島狀態。

歌詞沒有第一人稱,也沒有情人間的對話,只有兩個被社會遺忘的角色:一位寂寞的老女人和一位無人聽道的神父。

  • Eleanor Rigby:象徵那種默默無聞、被社會遺忘的人,死後甚至沒有人來送別。
  • Father McKenzie:象徵宗教在現代世界的失能與疏離,即使有堅定的信仰,也無人傾聽,無力拯救世人。

〈Eleanor Rigby〉不是關於愛情的歌,而是關於你的沒人注意,無足輕重。

這首歌之所以經典,不僅因為旋律簡潔動人,更因為它打破流行樂的框架,以一種文學的方式注視孤獨與死亡,成為1960年代文化轉折的代表性音樂之一。

利物浦街上的Eleanor Rigby雕像

利物浦街上的Eleanor Rigby雕像

Eleanor Rigby雕像銘牌

Eleanor Rigby雕像銘牌

Eleanor Rigby 臉部放大圖

Eleanor Rigby 臉部放大圖


〈Eleanor Rigby〉的音樂結構是披頭四(The Beatles)音樂生涯中的一次大膽創新,它完全顛覆了當時流行音樂的編曲與形式,結合了古典室內樂風格,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音樂敘事方式。

以下是這首歌的音樂結構:

🎼 編曲與樂器配置

完全沒有使用吉他、貝斯或鼓(也沒有鋼琴或任何電子樂器)。
✅ 編曲由製作人 George Martin 設計,靈感來自古典音樂。
✅ 由一組弦樂八重奏演奏,模仿室內樂團風格。🎻 弦樂八重奏配置:4 把小提琴、2 把中提琴、2 把大提琴。

這樣的配置模仿了「巴洛克式室內樂」的聲響,與當時搖滾樂普遍使用的電吉他形成鮮明對比。

🎵 各段解析:

🔸 A 段(敘事段 / Verse) - ”Eleanor Rigby picks up the rice in the church where a wedding has been..."

  • 節奏使用短促的弦樂撥奏與快速弓弦斷奏,增強緊張與悲劇感。
  • 歌詞為敘述方式,聲音乾淨無修飾,與文字的「孤獨」主題相輔相成。

🔹 B 段(副歌 / Refrain) - ”All the lonely people, where do they all come from?"

  • 節奏略放慢,旋律較有抒情感,釋放情感。
  • 歌詞反覆提問,像無解的嘆息。
  • 和聲稍微豐富,但仍保持簡潔,對比強烈。

🔸 Coda(尾聲)

  • 重複「All the lonely people」並漸弱,形成餘韻式結尾。
  • 情緒上進一步強調「無人得救、孤獨無解」的宿命感。

✳️ 人聲與音樂的疏離

  • 麥卡尼的歌聲與樂器之間沒有互動,而是像敘述者置身場外,觀察這兩個角色的悲劇。
  • 不同於多數披頭四作品,沒有和聲疊唱,增強「孤獨感」。

副歌中的反覆提問:

All the lonely people, where do they all come from?
All the lonely people, where do they all belong?

像是一個無解的哲學大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何處去?


歌詞中文翻譯:

啊,看看所有寂寞的人
啊,看看所有寂寞的人
伊蓮諾·里格比撿起教堂裡婚禮結束後遺落的米粒,
活在夢境中。
她在窗邊等待,臉上掛著一張從門邊罐子裡取出的面具, 那是為了誰?

所有寂寞的人,
他們究竟從何而來?
所有寂寞的人,
他們究竟歸於何處?

麥肯錫神父寫著沒人會聽到的布道詞,
沒有人來。
看看他夜裡補著襪子,四周無人, 他又何必在意呢?

所有寂寞的人,
他們究竟從何而來? 所有寂寞的人, 他們究竟歸於何處?
啊,看看所有寂寞的人
啊,看看所有寂寞的人

伊蓮諾·里格比死在了教堂裡,和她的名字一起被埋葬,
沒有人出席。
麥肯錫神父擦去手上的塵土,走離她的墳墓, 沒有人得救。
所有寂寞的人(啊,看看所有寂寞的人)
他們究竟從何而來? 所有寂寞的人(啊,看看所有寂寞的人) 他們究竟歸於何處?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藝沙龍_by Brian
5會員
186內容數
1965~1970年代中期,台北市有個「文藝沙龍」。 這裡是Brian的音樂沙龍,分享我的一些音樂文章,以紀念「文藝沙龍」。
文藝沙龍_by Brian的其他內容
2025/07/19
Life is a long song - 063 Goodbye - Mary Hopkin 2025-05-29 〈Goodbye〉是英國/威爾斯女歌手 Mary Hopkin 於 1969年 發行的單曲,是她繼〈Those Were the Days〉大獲成功後的第二支熱門單曲
Thumbnail
2025/07/19
Life is a long song - 063 Goodbye - Mary Hopkin 2025-05-29 〈Goodbye〉是英國/威爾斯女歌手 Mary Hopkin 於 1969年 發行的單曲,是她繼〈Those Were the Days〉大獲成功後的第二支熱門單曲
Thumbnail
2025/07/19
Life is a long song - 062 Those Were the Days - Mary Hopkin 2025-05-29 披頭四在成名之後,不僅繼續創作及演唱歌曲,還發掘新秀,成為製作人。最知名的就是Mary Hopkin 。
Thumbnail
2025/07/19
Life is a long song - 062 Those Were the Days - Mary Hopkin 2025-05-29 披頭四在成名之後,不僅繼續創作及演唱歌曲,還發掘新秀,成為製作人。最知名的就是Mary Hopkin 。
Thumbnail
2025/07/19
Life is a long song - 061 奧莉維亞·紐頓-強(Olivia Newton-John)- 〈If Not For You 〉 2025-05-28
Thumbnail
2025/07/19
Life is a long song - 061 奧莉維亞·紐頓-強(Olivia Newton-John)- 〈If Not For You 〉 2025-05-28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R-1VHsuXU 昨天看著我爸媽在鬥嘴寫出來的詞,再用Suno搭上70s的靈魂曲風,意外的順耳好聽 歡迎各位訂閱我的音樂頻道😎 歌詞如下 :  In a little house on the edge o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R-1VHsuXU 昨天看著我爸媽在鬥嘴寫出來的詞,再用Suno搭上70s的靈魂曲風,意外的順耳好聽 歡迎各位訂閱我的音樂頻道😎 歌詞如下 :  In a little house on the edge o
Thumbnail
突然想到,談到這類歌曲,可能無法略過John Lennon的Imagine。
Thumbnail
突然想到,談到這類歌曲,可能無法略過John Lennon的Imagine。
Thumbnail
都說「人,終究是一座孤島」,也因此多半的時候必須獨自前行,然而,走著走著,每個人一定都走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故事的發展也必然多所不同。而音樂家,剛剛好就是那最能以音樂說故事的人。
Thumbnail
都說「人,終究是一座孤島」,也因此多半的時候必須獨自前行,然而,走著走著,每個人一定都走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故事的發展也必然多所不同。而音樂家,剛剛好就是那最能以音樂說故事的人。
Thumbnail
第5首!!! - 一人之境 {曲}一人之境 林家謙 l {作詞} 林家謙 「一個人原來都可以盡興多了人卻還沒多高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havDVsMRc 人愈大 愈喜歡一人獨處 喜歡獨自在街逛逛 不喜歡時關上窗戶 獨自發
Thumbnail
第5首!!! - 一人之境 {曲}一人之境 林家謙 l {作詞} 林家謙 「一個人原來都可以盡興多了人卻還沒多高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havDVsMRc 人愈大 愈喜歡一人獨處 喜歡獨自在街逛逛 不喜歡時關上窗戶 獨自發
Thumbnail
在林夕書畫展這次展出的二十多幅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這幅一個人的事。 這是一首不是太熱門的歌, 收錄在那英1999年的「乾脆」專輯中,順序在第六首。 這張專輯的主打歌無疑是乾脆,第二主打印象中是白絲線,但傳唱至今的卻是夢一場。 一個人的事, 曲調由輕輕柔柔的鋼琴襯底, 那英純熟略為
Thumbnail
在林夕書畫展這次展出的二十多幅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這幅一個人的事。 這是一首不是太熱門的歌, 收錄在那英1999年的「乾脆」專輯中,順序在第六首。 這張專輯的主打歌無疑是乾脆,第二主打印象中是白絲線,但傳唱至今的卻是夢一場。 一個人的事, 曲調由輕輕柔柔的鋼琴襯底, 那英純熟略為
Thumbnail
林秋離在華語流行音樂市場上寫下許多感人至深的情歌,跨越多個世代。他與妻子熊美玲共同創作許多作品,並為了完成共同的音樂夢想,準備了音樂故事紀念特展。 募資連結:https://backme.tw/ref/AitUk/
Thumbnail
林秋離在華語流行音樂市場上寫下許多感人至深的情歌,跨越多個世代。他與妻子熊美玲共同創作許多作品,並為了完成共同的音樂夢想,準備了音樂故事紀念特展。 募資連結:https://backme.tw/ref/AitUk/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