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吃飯送禮,中秋節烤肉送禮,聖誕節交換禮物,跨年倒數計時..。
節日的行程表,每個月都有活動,每個活動都有儀式,每個儀式都被賦予期待。
說是「慶祝」,其實更像「執行」。
禮物是不是對方需要的、飯局是不是彼此都期待的,早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沒有照著「該做的」去做。形式被照辦,情感卻沒有因此更靠近。
那些原本為了表達關心而生的儀式,逐漸變成一種對外交代的手段。 做完了,好像就盡到了責任;做多了,也只是在確認自己沒有脫隊。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時候並不在遠近,而在理解與否。
無論是親人、朋友甚至是自己,也未必總能明白自己的想法。
出於好意的建議,可能被聽成壓力;希望陪伴的舉動,也可能變成一種打擾。 彼此並沒有惡意,只是立場不同、節奏不同,而那份不一致,常常就成了一種靜靜的隔閡。
不是所有的風景,都需要人群陪伴才算數。
「去海邊不一定要大家一起。」
「夏天的味道,不一定來自打西瓜或辦活動。」
日子不必總有特定的形式。
一個人走出去、聞到空氣的濕度、曬到陽光的熱度,也是一種完整的經歷。
有人覺得一個人旅行太孤單,也有人在群體裡更感寂寞。
當生活總被各種「該怎麼做」塞滿的時候,也許我們該停下來問一句:
「我們現在這樣做,還剩下多少是真的想做,而不是被形式牽著走?」
啟示來源:
這段思考來自於動畫《和雨和你》第三集
一起有一起的樂趣,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自在。
不是反社交,也不是孤僻,而是一種不必迎合、剛剛好的生活節奏。 就像夏天的味道,不必透過熱鬧去確認,只要用心去感受,它自然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