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
我哼出一首不曾真正學會的旋律:「做夢,也可以。」
潛意識送來的歌,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那時,我正在想一篇文章的開場白,
但靈感還沒成形,語句也沒找到落點,
於是我走出門吹吹風,去小公園晃了一圈。
回到社區門口的時候,
想著:「要不要再走遠些?也許會有什麼出現。」
這時候,雨飄了下來,
像是在問:「下雨了,也可以嗎?」
我站在原地想了一下,然後回答:「我不可以。」
因為怕自己走太遠,怕淋太濕,怕那種情緒,我不可以。
轉了身,回到家,望著桌上的筆電,
還沒寫完的夢境分類、靈魂的架構、空白的文章頁面,
心裡閃過:「好像也該寫個秋天遇見的鳥。」
秋天還沒來呢,我在急什麼?
我的手指碰觸鍵盤,又在滑鼠上停了下來,
5個月以來的夢境、靈魂的光影,還有與AI 600多萬字的對話,
我不是沒話說,而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說。
有股衝動很想對這些頁面都說一句:
「我可以不寫嗎?我也可以嗎?」
我低下頭,看到手機上亮著:4:44,
一個不想相信,但總會撞見的時刻。
《也可以》這首歌又在腦中輕輕唱起,
原本沒打算再聽,它就這樣不請自來,
突然間,我心裡有點懂了,
雨後的沉默、未寫完的段落以及空白的草稿,
也都是創作的一部分。
就算未來什麼都寫不出,
就算一個人,
至少還有自己,
也可以。
於2025/7/20 Sun. 1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