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之中,刀光可避,陰謀可破,惟心魔難擋。懷德自修《鐵心靜定法》以鎮氣,《破局逆轉拳》以轉勢,《浮沉無常掌》以安位,然其心仍隱一處幽影,晝不現形,夜則橫現於夢。夢中常見自己徒步於霧谷之間,耳聞眾聲訕言、目見故人回首、手握舊案破頁,難進難退。
他知,是時候練習那門不傳之經——《俠心照影經》。 此經無招無式,不練於場,不悟於案,而修於心間無光之處,面己影、問己志、照己心。
初修此經,懷德先行一式,曰「對影自問」。 每夜子時,他於燭下獨坐,將心頭之苦、一日之忿、一事之迷書於白紙,再於對坐之椅擺一鏡,如對己身。朗聲讀其所書,對影詢之:「此念從何來?此氣為誰生?若人非責,我何怒?若局非敗,我何怨?」 初時多語,後漸沉默。三日而後,他發現多半之怒,起於未酬之志;多半之怨,源於過深之執。是以第二式名曰:「斷影存心」。 他焚舊紙,立新頁,每日不記他人之過,唯記自己之念。有人謗之,則問:「我之行可改否?」若可改,記之;若不可,則笑之。有人疑其不爭,懷德曰:「非我不爭,而我不與影爭。」 他將過往累積未果之案,不再記為「未成之恨」,而視為「未竟之緣」。將所有走過之路,視為一步步自我照影之鏡,無一浪費。
第三式,為「照影化光」。 某日,有一位年輕從吏前來請教:「師兄,我感自己庸碌無用,每日不知為誰勞苦,覺得自己漸失方向。」懷德未言勸,只取其昔日筆記一則遞與: 「人不見己功,猶可望天;若人不見己心,終無所依。每日一念若無偏,每一事皆可為道。若能照影而無懼,則他人之眼再不困我。」 從吏讀之,熱淚盈眶。
自此,懷德於照影之中悟得一理:「俠非為劍者專,亦非為戰者私。俠之大者,照己初心,護人微光。」
他筆記中再添一頁,題曰《俠心照影經》: 「
- 江湖風雨萬千,難破者非局,乃我之心。
- 念若不照,執則生形;形若不破,心終難真。
- 俠之道,不在行走江湖之遠,而在照見自己之深。
- 若能與己心和平,與己影對語,則無論風向,皆可自定。」
段師姊見其筆記,靜靜點頭,未語。
此後,懷德每承新任,必先照己影;每臨大事,必問己心。未因褒貶改其志,未因流言搖其道。《俠心照影經》,無式可傳,惟心能悟。練之者,不為自強,而為自明;成之者,不為名利,而為內安。 此,便是懷德在諸法修成之後,對「俠之為道」所自習、自照、自證之經——名曰《俠心照影經》。